- 词语解释
- 引证解释
《易·坎》:“六四,樽酒簋贰,用缶,纳约自牖,终无咎。”程颐传:“纳约,谓进结於君之道;牖,开通之义。室之暗也,故设牖,所以通明。自牖,言自通明之处,以况君心所明处……人臣以忠信善道结於君心,必自其所明处乃能入也。”后遂以“纳牖”谓导人于善。
引用文献或著作等作为论证根据解释纳牖
《易·坎》:“六四,樽酒簋贰,用缶,纳约自牖,终无咎。” 程颐 传:“纳约,谓进结於君之道;牖,开通之义。室之暗也,故设牖,所以通明。自牖,言自通明之处,以况君心所明处……人臣以忠信善道结於君心,必自其所明处乃能入也。”后遂以“纳牖”谓导人于善。
《明史·郑履淳传》:“忠言重折槛之罚,儒臣虚纳牖之功。” 清 黄宗羲 《汪硕公墓表》:“其於经世之曲折,奏对之详明,纳牖扬庭,寂然无一可指。”
- 相关字义
- 网络解释
nà
1.收进来;放进来:出~。闭门不~。2.接受:~降。采~。3.享受:~凉。4.放进去:~入正轨。5.交付(捐税、公粮等):~税。~粮。6.姓。7.缝纫方法,在鞋底、袜底等上面密密地缝,使它结实耐磨:~鞋底子。
yǒu
窗户。
纳牖
纳牖,是汉语词汇,解释为言自通明之处。
(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