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语解释
- 引证解释
以要挟的话或手段威胁人;吓唬:~信。
引用文献或著作等作为论证根据解释恐吓
亦作“ 恐赫 ”。以要挟的话或手段威胁人。
《敦煌变文集·捉季布传文》:“院长不须相恐吓。”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七:“虏以虚言相恐赫耳,未必敢来。” 明 李贽 《复焦弱侯书》:“终身之交在此,半路絶交亦在此,莫以状元恐赫人也。” 清 顾炎武 《书吴潘二子事》:“ 庄氏 既巨富, 浙 人得其书,往往持而恐吓之,得所欲而去。” 鲁迅 《南腔北调集·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这诗怎么样?有辱骂,有恐吓,还有无聊的攻击:其实是大可以不必作的。”
- 相关字义
- 国语辞典
- 网络解释
kǒng
1.害怕;畏惧:~慌。惊~。有恃无~。诚惶诚~。2.使害怕:~吓。3.恐怕:~难胜任。他不出席~有原因。
xià hè
使害怕:~了一跳。别~着孩子。1.恐吓;恫吓。2.表示不满:~,怎么能这样呢!
恐吓
kǒng hèㄎㄨㄥˇ ㄏㄜˋ以胁迫的言语或行动威吓人。
《儒林外史.第一回》:「想是翟家这奴才,走下乡狐假虎威,著实恐吓了他一场。」
《红楼梦.第九一回》:「有叫他在内趁钱的,也有造作谣言恐吓的,种种不一。」
恐吓
恐吓是以加害他人权益或公共利益等事项威胁他人,使他人心理感到畏怖恐慌,在许多国家是一项刑事犯罪,无论有无向对方动粗,无论是否行使暴力行动,即使只是语言上威胁受害者(对方),有死亡威胁或伤害当事人或其家族、公司、财产权等。包括死亡威胁、炸弹威胁、以自杀做威胁等。若意图以此方式来获取他人财物或利益而实行者,称为"恐吓取财"。
(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