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语解释
- 引证解释
1.在木板或金属板上刻字或图(或用化学方法腐蚀而成),使成为印刷用的底版。也作刻版。
2.比喻呆板没有变化:表情~。别人的经验是应该学习的,但是不能~地照搬。
亦作“ 刻版 ”。雕板(印书)。
《资治通鉴·后周太祖广顺三年》:“ 蜀 毋昭裔 出私财百万营学馆,且请刻板印九经。” 宋 司马光 《答新知磁州陈大夫游古书》:“前岁 公廙 校正先集,欲刻板摹之,广传於世。” 毛泽东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第一章第一节:“中华民族……在一千三百年前,已经发明了刻版印刷。”
比喻因循;呆板。
《官场现形记》第二回:“一年之内,我一个生日,我们贱内一个生日,这两个生日,是刻板要做的。” 茅盾 《有志者》四:“再捧着头,再点着烟,再到床上躺一会。这是刻板的。” 陈学昭 《工作着是美丽的》上卷一:“极端的刻板,极端的单调。”
- 相关字义
- 国语辞典
- 网络解释
1.雕刻:~图章。2.计算时间的单位。用钟表计时,十五分钟为一刻。古代用漏壶记时,一昼夜共一百刻。3.时间:即~。立~。4.形容程度深:深~。~苦。5.刻薄:尖~。苛~。6.同“克”。
1.片状的较硬的物体:木~。钢~。玻璃~。2.专指店铺的门板:铺子都上~儿了。3.黑板:~报。~书。4.演奏民族音乐或戏曲时用来打拍子的乐器:檀~。5.(~儿)音乐和戏曲中的节拍:快~儿。慢~。走~。参看〖板眼〗。6.呆
刻板
kè bǎnㄎㄜˋ ㄅㄢˇ在木、石、金属板面上雕刻文字、图案,做成印刷用的底版。
《宋史.卷二○二.艺文志一》:「周显德中,始有经籍刻板,学者无笔札之劳,获睹古人全书。」
《资治通鉴.卷二九一.后周纪二.太祖广顺三年》:「蜀毌昭裔出私财百万营学馆,且请刻板印九经。」
刻板
刻板,是指:①在木板或金属板上刻字或图(或用化学方法腐蚀而成),使成为印刷用的底版。也作刻版。②比喻呆板没有变化:别人的经验是应该学习的,但是不能~地照搬。
(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