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语解释
- 引证解释
指望日的次日,通常指农历每月十六日。
引用文献或著作等作为论证根据解释既望
周 历以每月十五、十六日至廿二、廿三日为既望。后称农历十五日为望,十六日为既望。
《书·召诰》:“惟二月既望。越六日乙未,王朝步自 周 ,则至 丰 。” 孔颖达 疏:“ 周公 摄政七年二月十六日,其日为庚寅,既日月相望矣。於已望后六日乙未,为二月二十一日。”《释名·释天》:“望,月满之名也。月大十六日,小十五日,日在东,月在西,遥相望也。” 南朝 梁 沉约 《为文惠太子解讲疏》:“暨七月既望,乃敬捨宝躯,爰及舆冕,自缨已降,凡九十九物。” 唐 刘禹锡 《奉和中书崔舍人八月十五日夜玩月二十韵》:“暮景中秋爽,阴灵既望圆。” 王国维 《观堂集林·生霸死霸考》:“既望,谓十五六日以后至二十二三日。”
- 相关字义
- 国语辞典
- 网络解释
jì
1.已经:~成事实。~得利益。~往不咎。2.既然:~来之,则安之。~要做,就一定要做好。3.完了;尽:食~。4.跟“且、又、也”等副词呼应,表示两种情况兼而有之:~高且大。~聪明又用功。~要有周密的计划,也要有切实的措施
wàng
1.看;向远处看:他~了一眼就走了。一~无际。2.拜访;问候:拜~。探~。3.盼望;希望:渴~。丰收在~。4.声誉。也指享有声誉的人:威~。一乡之~。5.怨:怨~。6.指望子:酒~。7.介词。向;朝:他~我们点头微笑。8
既望
jì wàngㄐㄧˋ ㄨㄤˋ阴历十五为望,十六为既望,古时称「既望」之时间则较长,或指十四、十五至二十三、二十四之时段。
宋.苏轼〈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既望
既望指的是一月内的有些天有特定的称呼,十六称既望。“望”即“望日”,指阴历每月十五。“既”表示达到的状态(例如,易经中的“既济”),既望就是农历十六日,表示满月后一天。
(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