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汉语网(2cn.cn)

词语

爱汉语网 > 词语 >

假名

  • 假名
  • jiǎ míng
  • ㄐㄧㄚˇ ㄇㄧㄥˊ

  • 词语解释
  • 引证解释

1.为隐瞒身份而另起的名字。

2.日文所用的字母,多借用汉字偏旁。草体字母叫平假名,楷体字母叫片假名。

引用文献或著作等作为论证根据解释假名
  1. 假借名义。

    《后汉书·邳彤传》:“又卜者 王郎 、假名因埶,驱集乌合之众,遂震 燕 赵 之地。”

  2. 虚名。

    唐 李涉 《却归巴陵途中走笔寄唐知言》诗:“猥蒙方伯怜飢贫,假名许得陪诸宾。”

  3. 化名。指不是原有的或已流行的名字。

    鲁迅 《书信集·致萧军》:“同道中人,却用假名夹杂着真名,印出公开信来骂我。”

  4. 佛教语。谓不能反映实际的概念、语言。佛教认为世界万有及其差别,均是主观上的“假名”所安立的。

    隋 慧远 《大乘义章》一:“诸法无名,假与施名,故曰假名。如贫人假称富贵。” 唐 惠能 《坛经·定慧品》:“自识本心,自见本性,即无差别,所以立顿渐之假名。” 唐 独孤及 《佛顶尊胜陀罗尼幢赞序》:“诸法生於假名,非智无以调伏。” 清 龚自珍 《妙法莲花经四十二问》:“佛不坏假名而説真相。”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五讲:“万物从假名看来是不真,执着假名构画出来诸法自性当然是空。”

  5. 日本 文字所用的字母叫假名。多借用汉字的偏旁,借用汉字楷书偏旁的叫片假名,草书的叫平假名。

  • 相关字义
  • 国语辞典
  • 网络解释

假名

jiǎ míngㄐㄧㄚˇ ㄇㄧㄥˊ

假借名义。

《后汉书.卷二一.邳彤传》:「又卜者王郎,假名因埶,驱集乌合之众,遂震燕、赵之地。」

假名(日语注音)

假名,日语的表音文字。“假”即“借”,“名”即“字”。意即只借用汉字的音和形,而不用它的意义,所以叫“假名(kana)”。汉字为“真名(mana)”。

假名主要分为“平假名”和“片假名”两种。平假名源于汉字草书,正式使用约从公元九世纪起;片假名源于汉字楷书,正式使用约从公元十世纪起。

早期的日语没有文字系统,自汉字传入日本,日语开始用汉字来书写。当时的日语文字系统和今天的汉语文字系统一样是单一的,不过,日语的文字系统并没有停留在这一状态。约公元九世纪,日本人以中国汉字为基础创造了假名,并排列成五十音图。

(来源:百度百科)

  • 相关链接
  • 外文翻译

英语:cover name; kana; pseudonym

法语:kana (caractères)​

德语:Kana (japanische Silbenschrift Hiragana und Katakana)​ (S, Sprach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