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语解释
- 引证解释
皮肤病,暑天皮肤上起的红色或白色小疹,很刺痒,常由出汗多、皮肤不清洁等引起。
引用文献或著作等作为论证根据解释痱子
亦作“疿子”。一种夏令常见的皮肤病。由于皮肤不洁、出汗不畅引起。表现为密集的红色或白色小疹。易发于额、颈、上胸、肘窝等多汗部位。有刺痒和灼热感。
宋 周密 《志雅堂杂钞·医药》:“暑天疿子,用王瓜摩之,即消。” 老舍 《骆驼祥子》十一:“身上痒剌剌的像小孩儿在夏天炸了痱子似的。”
- 相关字义
- 国语辞典
- 网络解释
fèi féi
〔~子〕由于暑天出汗过多,引起汗腺发炎,皮肤表面生出来的小红疹,很痒。古代称偏瘫症:风~。
zǐ
1.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动物的卵:鱼~。蚕~。4.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棋~
痱子
fèi ziㄈㄟˋ ˙ㄗ人体在夏天为汗水所沤湿,而在皮肤上长出的小红疹。
痱子科普中国
痱子是夏季或炎热环境下常见的表浅性、炎症性皮肤病。因在高温闷热环境下,大量的汗液不易蒸发,使角质层浸渍肿胀,汗腺导管变窄或阻塞,导致汗液潴留、汗液外渗周围组织,形成丘疹、水疱或脓疱,好发于皱襞部位。
(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