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语解释
- 引证解释
俗称蟑螂。昆虫。种类很多。体扁平,黑或褐色,多有光泽。有的种类雌性无翅。能分泌恶臭,沾污食物,传染疾病。
引用文献或著作等作为论证根据解释蜚蠊
虫名。俗称蟑螂。生川泽及人家厨灶间,种类很多。因体有恶臭,常沾污食物,传染疾病,但也入药用。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三·蜚蠊》:“蜚蠊、行夜、蛗螽三种,西南夷皆食之,混呼为负盘。”
- 相关字义
- 国语辞典
- 网络解释
蜚蠊
fěi liánㄈㄟˇ ㄌㄧㄢˊ动物名。一种昆虫。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直翅目。头小下垂,身体扁平,赤褐色,触角甚长,有翅,行速,食害衣物、食品,是家居害虫。
也称为「偷油婆」、「蟑螂」、「茶婆」、「油虫」。蜚蠊
蜚蠊(fěilián蟑螂),泛指属于蜚蠊目(Blattodea)的昆虫,目前已被发现大约有4000多种。蟑螂是这个星球上最古老的昆虫之一,曾与恐龙生活在同一时代。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生活在野外或室内。根据化石证据显示,原始蟑螂约在4亿年前的志留纪出现于地球上。亿万年来它的外貌并没什么大的变化,体扁平,黑褐色,通常中等大小。头小,能活动。触角长丝状,复眼发达。翅平,前翅为革质后翅为膜质,前后翅基本等大,覆盖于腹部背面;有的种类无翅。不善飞,能疾走。不完全变态,产卵于卵鞘内。约有6000种,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生活在野外或者室内。
(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