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语解释
- 引证解释
亦作“反朴”。亦作“反朴”。谓还其原始的淳朴状态。璞,未琢的玉。
引用文献或著作等作为论证根据解释反璞
亦作“ 反朴 ”。亦作“ 反朴 ”。谓还其原始的淳朴状态。璞,未琢的玉。
《战国策·齐策四》:“ 斶 知足矣,归真反璞,则终身不辱。”《梁书·明山宾传》:“此言足使还淳反朴,激薄停浇矣。” 唐 杜甫 《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反朴时难遇,忘机陆易沉。” 鲁迅 《坟·春末闲谈》:“确应该虚心取法,反朴归真。”
- 相关字义
- 国语辞典
- 网络解释
fǎn
1.颠倒的;方向相背的。与“正”相对:~面。~作用。2.指反革命、反动派:肃~。3.反抗;反对:~法西斯。~封建。4.翻转:~复。~败为胜。5.推及:举一~三。6.回;还:~击。~问。7.副词。反而:画虎不成~类犬。8.
pú
1.含玉的石头,也指没有琢磨的玉。2.姓。
反璞
fǎn púㄈㄢˇ ㄆㄨˊ回复到本初的质朴境界。
如:「反璞归真」。
反璞
反璞,读音fǎnpú,汉语词语,亦作“反朴”,谓还其原始的淳朴状态,出自《战国策·齐策四》。
(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