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语解释
- 引证解释
殷代把占卜的时间、原因、应验等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记录。见〖甲骨文〗。
引用文献或著作等作为论证根据解释卜辞
殷 人占卜,常将占卜人姓名,占卜所问之事及占卜日期、结果等刻在所用龟甲或兽骨上,间或亦刻有少量与占卜有关的记事,这类纪录文字通称为卜辞。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由于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故称之为甲骨文。又由于主要是占卜的纪录,故有时也称之为‘卜辞’。” 陈原 《社会语言学》11.5:“所根据的材料主要系卜辞,即刻在龟壳或兽骨上的文字。”
- 相关字义
- 国语辞典
- 网络解释
bǔ bo
1.古人迷信,用火灼龟甲,以为看了那灼开的裂纹就可以推测出行事的吉凶。2.预料,估计,猜测:预~。3.选择(处所):~宅。~邻。萝卜。1.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名。即濮。2.通“仆”。见“卜人”。
cí
1.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学体裁。2.言语文词:~令。修~。3.告别:~行。4.不接受;请求离去:~谢。~职。5.解雇:~退。他被老板~了。6.躲避;推托:万死不~。不~辛苦。
卜辞
bǔ cíㄅㄨˇ ㄘˊ商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用来记录占卜事项的文字。参见「甲骨文」条。
卜辞
卜辞,殷人占卜,常将占卜人姓名,占卜所问之事及占卜日朞、结果等刻在所用龟甲或兽骨上,间或亦刻有少量与占卜有关的记事,这类纪录文字通称为卜辞。
(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