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汉语网(2cn.cn)

资讯

爱汉语网 > 资讯

语文《桃花源记》考试重点

/ 2021-04-15 10:22:59

  要说东方人心中的理想国,非陶渊明的“桃花源”莫属,这是一篇虚构的用来寄托作者社会理想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农民的意志和愿望。而《桃花源记》也是八下的重点,考点很多,经常户会被搬上试卷。

一:写作背景

  于南朝宋永初二年(421),陶渊明时年57岁。当时正处于东晋末期,战乱纷呈,生灵涂炭,陶渊明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隐居农村已十余年,对农村的现实有更深的了解,对人民的愿望更有切身体会,于是虚构出一个与污浊的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世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

二:作者简介

  1名: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

  2时:东晋(约365—427)

  3地:浔阳柴桑(现在江西九江)人。

  4评:长于诗文辞赋,其诗多描写自然景象及农村生活。语言质朴自然,被称为“田园诗人”。5作:作品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记》《饮酒》《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三:字音字形

  遂(suì) 邑人(yì) 间隔(jiàn ɡé) 语云(yù)俨然(yǎn) 阡陌(qiān mò) 垂髫(tiáo) 刘子骥(jì)诣太守(yì) 舍船(shě) 屋舍(shè) 怡然(yí)豁然开朗(huò) 便要还家(yāo)

四:文章节奏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jiā)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shè)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qiān)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suì)/与外人/间(jiàn)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wéi)具言/所闻,皆/叹惋(wǎn).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wèi)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jùn)下,诣/(yì)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五:文章翻译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

  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

  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

  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村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

  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

  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到了郡城,到太守那里去说,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终于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兴地计划前往。但没有实现,不久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没有问桃花源路的人了。

六:理清结构

七:文言词语

  (一)古今异义

  1芳草鲜美[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菜肴、瓜果等)滋味好]

  2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古义:宽阔明亮 今义: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

  3阡陌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运输事业)

  4率妻子邑人(古义:妻子和儿女 今义:指男子的配偶)

  5来此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6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义:表条件关系的连词]

  7不足为外人道也[古义:不值得 今义:不充足;不满(某个数目)]

  (二)通假字

  便要还家(同“邀”,邀请)

  (三)词类活用

  1渔人甚异之(形容词做动词,对……感到惊异)

  2复前行(方位名词做状语,向前)

  3欲穷其林(形容词做动词,穷尽,走到头)

  4处处志之(名词做动词,做标记)

  5未果,寻病终(名词做动词,实现)

  (四)判断句: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也”,表判断)

  (五)省略句:

  1便舍船,从口入(“便”的前面省略主语“渔人”)

  2便要还家(“要”的后面省略宾语“渔人”)

  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为”的后面省略宾语“之”,指代桃花源中人)

  (六)倒装句:

  问所从来(“所从”是介宾短语“从所”的倒装)

八:文章主旨

  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把发现桃源的经过,在桃源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源后再寻桃源的情形,都贯串起来了,故事曲折回环。

  它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作者改变黑暗现实的政治理想,寄予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表达了作者对没有压迫、没有战争、和平安宁、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反对压迫、反对战争的强烈愿望。

九:试题精讲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

  (1)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豁然 ________

  (2)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悉________

  (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交通________

  (4)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志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盘田美池桑竹之属。

  (2)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3:阅读选文,说说“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这句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4:选文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它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寄托了怎样的一种社会理想?

  【分析】

  【小题1】

  (1)开阔的样子(2)都,全(3)交错相通(4)做标记

  【小题2】

  (1)有平坦广阔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屋,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的东西。

  (2)村里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客人,都来打听消息。

  【小题3】

  为渔人出桃花源后迷失了道路埋下伏笔。

  【小题4】

  虚构桃花源,真实地反应当时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寄托作者理想化的生活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