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汉语网(2cn.cn)

资讯

爱汉语网 > 资讯

朱自清《梅县歌谣集跋》

来源:藏书报 / 作者:赵国忠 / 2020-09-21 15:49:11

  《朱自清全集》在1998年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齐12卷本后,时见有对全集做增补者,近日浏览民国时期天津出版的《庸报》,见1927年8月15日《庸报》附刊之一《觱篥周报》第廿五期载有朱自清《梅县歌谣集跋》,未见收入全集,也未见研究者于报刊披露过,今借《藏书报》一角,不妨谈谈这篇佚跋。现将原文抄录如下:

梅县歌谣集跋

  刘信芳君拿他暑假中所辑的“梅县歌谣”给我看。我看后,觉得颇有趣味。梅县就是从前的嘉应州。嘉应州是富于歌谣的地方;嘉应州的诗人黄公度《山歌》自序云:“土俗好为歌,男女赠答,颇有《子夜》《读曲》遗意。”又,《已亥杂诗》中“一声声道妹相思”一首自注云:“土人旧有山歌,多男女相思之辞,当系獠疍遗俗,今松口、松源各乡,尚相沿不改。每一辞毕,辄间以无辞之声,正如妃呼豨,甚哀厉而长。”(均见胡适之先生《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篇中)

  黄公度死了才十一年,情形自不会大变,我们从刘君所辑的歌谣就可知道,刘君所辑的山歌几乎全是“男女相思之辞”,有两首还是松口乡的,因黄所记,更使我们有亲切之感了。

  “粤讴”是狠著名的。据刘君说,梅县的歌谣,是“客家”的东西,不在“粤讴”范围之内;“粤讴”是只通行于广州一带的。是的,梅县的歌谣似乎是简单质朴,确与粤讴的繁复曲折不同;但一样的“真挚”“诚实”,一样的一往情深。如十思量的缠绵婉转,“三日食无半碗饭,记妹言语当干粮”的痴情,都是狠耐人寻味的!余如“一姊娇来二姊娇”从一数到十,“十九夜月八分光”从十数到一,虽无甚深致,却也是一种机锋,使人觉着有趣的。

  我所感到不足者,是刘君所辑的太少了;希望他在空闲的时候,再继续他的工作!此外,刘君于梅县民族的生活,也不曾详细叙述:这一定是狠有味的。胡适之先生说黄公度的《已亥杂诗》中有叙述嘉应州民族生活的诗和诗注,我想刘君可以参考他所叙的及现在实际的情形,将来再给我们一篇详赡的记载。

  刘君于本编中各歌,均为代拟一题,我觉得是不必要的。他还有许多注言事的,我以为可以留着;言义的看了,反同嚼蜡,似乎去了的好。注中有一个可疑的地方:“河水汶汶河岸崩,吾妹走了无处跟”一首,注云“此水灾后感恋散离而作”,此注不知别有所据否?若无所据,我以为“河水”一句,只是起兴的句子,与“孔雀东南飞”一样,是不必求其实解的。

十五年九月朱自清跋

  解说这篇佚跋之前,先了解一下《梅县歌谣集》的辑编者。关于刘信芳,就我寓目,介绍其人的资料很少,综合各种资讯,知他1904年生,字则庾,广东梅县客家人,1925年入清华大学政治系学习,1929年毕业后赴山东省立第五中学教书两年,后回到清华深造。1933年,受好友之请休学进入南昌军界,任驻赣国民党陆军第十师司令部秘书,之后长期在军界任职(曾短期担任过某县县长),南昌军界出版的《力行月刊》上常其文章发表。1947年报载,他当时的军阶已是少将,任第一绥靖区军法处长,其后的情况就不得其详了。

  在清华读书期间,刘信芳时有作品在《清华周刊》发表,还与罗香林等几位爱好客家文化的青年于北京成立了客家歌谣研究会。1926年,他在暑假期间搜集整理编就了这部《梅县歌谣集》,且写了一篇《梅县歌谣集自跋》,刊于1927年5月30日《庸报》副刊《文学周报》。当时朱自清正在清华大学国文系任教,他不仅是著名诗人、散文家,还是上世纪20年代“歌谣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先后多次撰文,探讨歌谣问题,进行歌谣研究。比如在《现代生活的学术价值》一文中,他提出了“以现代生活为出发点的两种研究工作”,包括“专门就现代生活作种种研究,如宗教、政治、经济、文学等;搜集现存的歌谣和民间故事,也便是这种研究的一面”。为《梅县歌谣集》作跋,表明他对歌谣辑录工作的支持。

  朱自清的跋文肯定了梅县歌谣的价值,认为这些简单质朴的歌谣是“真挚”的、“诚实”的,“一样的一往情深”,然而也力避序跋文一味只说好话的俗套,点出“所辑太少”,未能关注“梅县民族的生活”及“代拟一题”等种种不足,这是很可贵的。

  值得探讨的是,朱自清为何未将这篇跋语辑入自编集?是他确实遗忘了还是有意遗漏?我揣测,后者的可能性更大。1936年3月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文学研究会创作丛书”收入朱自清的散文集《你我》,集中有篇《粤东之风序》,《粤东之风》为罗香林所编的一部集客家歌谣之大成的歌谣集,朱自清的这篇序作于1928年5月31日,距《梅县歌谣集跋》的写作不到两年光景,且序中有言“近来搜集客家歌谣的很多”,显然他还记得《梅县歌谣集》,当然也记得为它写过跋。因这篇“序”对客家歌谣的特点论述得更为全面充分,故这篇“跋”未编入自编集也就容易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