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汉语网(2cn.cn)

语文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

《枫桥夜泊》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写成的:一个秋天的傍晚,诗人张继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一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说出诗中“泊”的意思。

  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说出诗中“泊”的意思。

  教学难点: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有一首诗,让一位诗人名垂千古,让一个城市名扬天下,让一座桥梁成为当地三百余名桥之首,让一座寺庙成了中外游人向往的胜地。这首诗,就是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板书课题,指名读,强调“泊”字读音。前不久我们学过一首诗,诗题中也有这个“泊”字,是哪首?(泊船瓜州)“泊”是什么意思?谁能完整说说诗题的意思?是谁夜晚把船停靠在枫桥边呢?简介张继。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读这首诗,多读两遍,要求把字音读准确,把诗句读通顺。

  2、指名读,正音。(表扬读得字正腔圆的学生)

  3、谁还能读出古诗的味道和节奏?指名读。(表扬读得有板有眼、抑扬顿挫的学生)

  4、范读指导:我读前四个字,你们接后三个字,再反过来读。

  5、读诗不仅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味道,还要读出自己的感觉。读了几遍,你能感觉到张继当时的心情怎样吗?(愁苦、孤独、寂寞……)

  三、精读理解:

  1、再仔细找找,是诗中哪个词带给你这样的感受?(愁眠)“愁眠”是什么意思?你们有过因愁思不断而无法入眠的时候吗?诗人张继又是因何而愁眠呢?想想愁眠的滋味,再读读这个词。

  2、正是因为“愁眠”,才有了这首诗。诗人在“愁眠”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分别用——和~~划出。学生自读自划。

  作者孤单出行,一夜难眠,在不眠中他看到了什么?(板书:月落、霜满天、江枫、渔火)

  3、诗人最先写到的是“月落”,古往今来,写月亮的诗句数不胜数,看你们能说多少?这些诗句大都以月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张继也不例外,但有一点不同,人家都写“月升”,而张继写的是“月落”,“月落”是什么时间?上弦月升起得早,此时残月西沉,天将破晓。天地之间一片幽暗,在朦胧之中,诗人在江边又看到了什么?(江枫、渔火)

  4、想象一下江枫什么样?渔火什么样?

  5、还看到什么?(霜满天)霜一般在哪?(地上)“疑是地上霜”嘛!霜是指由于气温低,水露凝结在地表上的小冰晶。可张继为什么会看到“霜满天”?(秋天夜晚的寒意从四面八方袭来,再加上情绪低落,让他感到寒满天,冷满天。)

  6、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此时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吗?学生自由描述。

  7、指导读前两句诗。

  8、不眠之中又听到了什么?(乌啼、钟声)乌啼好听吗?可能会让人感到更加悲凄。而有一种声音悠远回荡,仿佛在安抚着张继那颗孤独的心?(钟声)在哪里?(寒山寺)学生简介寒山寺。什么时候?(夜半,就是半夜)夜半怎么会有钟声?你听!(播放录音)钟声传来了,一声又一声,一下又一下,敲打着张继的无眠,传到那客船上。指导读后两句诗,声音越来越轻。那种声音好像在对张继说——学生自由想象安慰张继的语句。

  9、小结:月落、江枫、渔火、霜天是景,乌啼、钟声也是景,这景那景都围绕着一个词——(愁眠),都伴随着——(愁眠),都笼罩着——(愁眠),用诗中的说法就叫——“对愁眠”,“对”在字典中有6种解释,出示选择题,学生选择正确解释。

  10、让我们伴着这份“愁眠”再读读这首诗吧!

  四、再读升华:

  1、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背井离乡的张继,浪迹天涯的张继,无法入眠的张继,最希望谁来陪伴他?(父母、妻子、朋友……)。

  漫漫长夜,没有父母妻子的嘘寒问暖,有的只是——“月落……”

  没有亲朋好友的关心问候,有的只是——“姑苏……”

  这浓浓的思乡、思亲之愁使他情动而辞发,《枫桥夜泊》就这样诞生了。

  2、(配乐)月亮西沉,乌啼声声,霜气布满整个秋天;江枫瑟瑟,渔火点点,寒山寺的夜半钟声划破了寂静的秋夜。此情此景,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的张继情不自禁地轻吟——再读全诗。

  五、总结全诗:

  今天,我们学了这首诗,一定会在你心中留下丝丝痕迹。如果你有机会去苏州,一定会去看看那座桥——枫桥;在枫桥上,你一定会想起一个人——张继;想起张继,你一定会在心中念起一首诗。试背古诗

  从此,我们对张继不再陌生,尽管我们相隔千年;从此,我们对寒山寺、枫桥都不再陌生,尽管我们相隔千里。这就是古诗的魅力。

  六、课后作业:

  1、熟背古诗

  2、拓展阅读:陆游《宿枫桥》

  板书:枫桥夜泊

  看  月落  霜满天

  愁眠(思念家乡、亲人)

  江枫  渔火

  听  乌啼  钟声

  《枫桥夜泊》说课稿

  各位老师:

  上午好!刚刚看到两位陈老师的课都比我准备得充分,到底是前辈,他们的课件制作得那样精美,细节处理得那样到位,内容展示得那么完美,我就感觉到有些渐愧。

  由于之前先打算上《灰椋鸟》一课,但由于已上过,就临时决定上本册书的最后一篇古诗诵读。时间有限,再加上个人习惯,就没有制作课件。其实《枫桥夜泊》这首诗若借助画面、钟声是更易体会意境的。然而我只选择了最原始的教具,小黑板和古典音乐,所以给大家带来的课也不够精彩,希望能谅解。

  《枫桥夜泊》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写成的:一个秋天的傍晚,诗人张继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全诗的学习我是围绕“愁眠”为入口展开的,正因为有了“愁眠”,有了因思乡之愁而难以入眠的这样一个夜晚,才诞生了《枫桥夜泊》这首诗。整首诗中六个景物无不笼罩着这种忧愁的色彩。诗人张继孤身在外,无法入睡,他看到月亮落下,寒霜满天,江边枫叶火红摇曳,江面渔火忽明忽暗。我让学生先找出看到的这些景物,具体体会了“月落”一词,补充含“月”的诗句,使学生了解到古人习惯以月亮来寄托相思之情。张继也有这份寄托,但所不同的是,张继写到的是“月落”,残月西沉,天将破晓,更加说明自己一夜未眠。还重点分析了“霜满天”一词,霜是凝结于地表或植物上的小冰晶,而张继却感觉满天是霜,暗示着凌晨天气寒冷,寒气袭人,实则是寒满天、冷满天。

  紧接着,体会了两种声音,乌啼并不好听,可能会让作者愁上加愁,但钟声悠远回荡,仿佛在安抚、劝慰着张继孤独的内心。此时,我让学生想象钟声假如有语言,会怎样安慰漂泊在外的张继,使钟声更加鲜活,扣人心弦。

  最后,再引导学生进一步走进张继的内心,没有朋友的陪伴,没有父母的关心,没有妻子的照顾,张继此时只有“月落、乌啼”相陪,只有“夜半钟声”相伴,再次感受到浓浓的思乡情,深深的愁苦心。此时伴着悠扬的古筝曲学生再次入情入境地齐诵古诗

  整节课最令我高兴之处是塔耳小学学生的朗读水平比较高,可以说读诗读得字正腔圆,有板有眼,感情充沛,但遣憾的是由于自己调控能力不够,也可能问题设计难度值过大,好像没能完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回答问题参与面还不是很广。以后要在这方面多下功夫。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1认识课后2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体会这首诗的意思,领会诗中所描写的情境及诗人的情感。

  3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并能背诵。

  4培养自己对古诗的兴趣,并能在课后去搜集更多自己喜欢的古诗

  教学重点:这首古诗的教学重在美读。通过诵读,领悟意境,领会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了解唐诗,作者张继及这首诗的时代背景。

  师:反映诗中意境的图画或教学挂图,古代弹拨乐曲的磁带。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音乐引入

  1放古乐磁带,带学生入情入境。

  2教师语言导入,板书课文题目,指名读题、解题,介绍作者。

  张继,唐代诗人。他的诗,多是描写旅途感受和自然风光,写得自然朴素,情味深远。《枫桥夜泊》是诗人夜泊枫桥,见景色思己落第,心情抑郁,有感而发所写。由于《枫桥夜泊》这首绝句,枫桥和寒山寺成了人们向往的名胜之地。

  二、感知课文

  1教师配乐,示范诵读这首古诗

  2学生自由读诗,将不懂的字、词勾出。

  3同桌互相帮助,解决不懂的字词。

  4质疑答疑。

  5同桌互相讲一讲诗句的意思。

  6师根据挂图相机纠正、指导。

  今译:月亮慢慢落下去,乌鸦啼声阵阵,秋霜仿佛铺天盖地。伴着江边的枫树,对着江中的渔灯,漂泊思乡的忧愁使我难以入眠。苏州城外的寒山寺,夜半冷清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

  三、美读课文,深入领会

  1自由地朗读诗歌,边读边想: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并用笔勾画出来。

  2这是哪个季节的景象?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在这些词语下面作上记号。

  3这时诗人的心情是什么样的?诗中的哪个字最能表达诗人的感情?

  4理解“愁”,诗人究竟“愁”什么?为什么而“愁”?(让学生根据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进行补充)

  5看到的、听到的和诗人的心情有什么关系?边读边想象诗句中描绘的画面。

  6说诗意境,加深领会诗表达的感情。

  师小结:这不仅是一首诗,也是一幅画。这幅画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和夜泊的“客船”。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枫桥夜泊”图啊!诗人很善于设色,霜天是透明的,渔火是鲜艳的,二者遥相辉映。近处的渔船和远处的山寺,又通过钟声联系起来。这样,就使得远景和近景交织成章,连成一片,使得整个画面富有层次感。除了色彩以外,还有声音,夜空的钟声,一声一声地传到客船,敲在旅客的心上。这怎能不引起旅客无限的遐想?这幅枫桥夜泊图的情调是孤寂的,但由于作者丰富、鲜明的设色和兴致盎然的景物描绘,并不引人进入“愁”境,反而能使人得到一种美感。

  这首诗有情意,有境界。我们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会很自然地呈现出一幅情景交融、形神结合的立体图画,我们就像坐在电影院里看立体电影一样。难怪这首诗很早就广泛流传,并且传到国外。确实是一首难得的有意境的好诗啊!

  7根据对诗歌的领会,再诵读。

  8评议、指导。(用低沉、压抑、缓慢的语气读)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要突出“霜”“愁”“到”等词语。

  9放音乐磁带,让学生在音乐声中体味意境,自己诵读。

  10请生配乐诵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头脑中想象诗中描绘的意境。

  11再次配乐自由诵读,最好入情入境达到陶醉的境地。

  12根据板书背诵;抽生表演背诵;齐背。

  四、扩展

  你喜欢这首诗吗?可以用图画来表现这首诗的意境,可谓“诗中有画”。你也可以按自己的理解把它写成一首白话诗,配乐朗诵,或几人合作集体表演配乐背诵。

  附:板书设计

  枫桥夜泊(看、听)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 夜半钟声 借景抒情

返回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