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汉语网(2cn.cn)

语文

《书戴嵩画牛》教学设计

《书戴嵩画牛》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篇散文,文章叙述了一位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最珍爱的一幅是戴嵩画的牛,经常随身带着。

书戴嵩画牛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

  《书戴嵩画牛》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篇散文,文章叙述了一位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最珍爱的一幅是戴嵩画的牛,经常随身带着。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晒太阳,一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拍手大笑这幅画上的牛尾巴画错了,听牧童说完,杜处士也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这篇文章通过这样的一件事情,讽刺了凭空想像的外行人。简单的故事,却给人以深深的启示,这是一篇非常适合高年级孩子阅读的文言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读准“曝”“处”“数”等易混难读的字,把握朗读的停顿,读通课文。

  2、借助注释、资料及已有文言基础,读懂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了解古文特点,学会诵读古文,了解一般的古文学习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其中蕴含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这篇文章中明白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像,也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的道理。

教学重点:

  1、了解一般的古文学习方法,通过注释、已有文言基础,读懂文意。

  2、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抓住关键句子,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师: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带大家一起学习第21课《书戴嵩画牛》。(师板书课题,全班齐读。)上课前,老师要考考大家:题目中的“书”是什么意思呢?(生回答,师板书:书写、记录。)“戴嵩”是谁?(学生介绍)你对题目是怎样理解的?(指名回答。)

  2.简介作者苏轼。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3、了解戴嵩,戴嵩是唐代画家,韩滉的弟子,韩滉镇守浙西时,戴嵩为巡官。擅长画农家、山川田野的景色,画水牛尤为著名,后人评价他画的牛“野性筋骨之妙”。相传曾画饮水之牛,水中倒影,唇鼻相连,可见他观察得多么细致入微。

  《斗牛图》是戴嵩的一幅水墨画,纵44厘米,横40.8厘米,现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图绘两牛相斗的场面,风趣新颖。

  师:苏轼不仅能诗善文,在书法和绘画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他的这篇短文就是关于唐代画家戴嵩所画的《牛》的。猜一猜,他会说什么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看个究竟吧!

  【设计意图】本环节先从课题入手,先理解课题的意思,再接着介绍作者苏轼,引出苏轼会在文中说些什么,这样的设计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下面的教学做好了准备。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

  指名读课文,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1)指名读课文。

  (2)正音。

  师:(出示多音字处、好、数、曝)文言文朗读有一定难度,下面几个字能读对吗?

  教师讲解,全班齐读。

  师范读全文。

  指导课文朗读。

  师:这篇课文在朗读时,应该怎样停顿呢?

  师出示课件展示: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学生试读,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2、自读练习,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师生合作、男女生合作读。

  【设计意图】读文是理解文意的基础。教师通过指名读、示范读、自由读、师生合作读等形式,层层推进,扎实训练,不仅让学生能流畅地读文言文,还能让学生感悟文中每一句话得意思,也为下面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做好准备。

  三、合作交流,理解文意

  1.出示小组学习要求。

  (1)小组内合作,结合注释理解文言文中每一个字、每一句话的意思。

  (2)自由朗读边在难懂的字词旁边做注释。

  (3)小组讨论后将仍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

  2.呈现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指导,全班交流。

  预设一:好书画,所宝以百数。(“好”“数”的意思。)

  交流:“好”在这里读四声,是“喜爱”的意思;“数”在这里是“计数”的意思,“以百数”是说“要用百来计算”,即上百件宝贝,所以读三声。

  预设二: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交流:“尤所爱”表示“尤其珍爱”;“锦囊玉轴”要结合注释来理解,文言文用语与当今现代汉语的用法有许多不同之处,这里指“以锦为囊,以玉为轴”;“常以自随”,“自随”指随身携带。

  预设三:曝书画?交流:“曝”是“在太阳下晒”的意思。

  预设四: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之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交流:“股”的意思特别强调。教师出示两幅图片,同学判断哪幅是斗牛图?

  预设五: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交流:“奴”特指男奴,“婢”是女奴的通称。在古代,男奴多做苦力,田间劳作是他们的工作;女奴多做家务,纺织是她们的工作,所以这里是说“耕田应当问男奴,纺织应当问女奴”,也就是说术业有专攻。

  3.小组合作,学生借助课文注释翻译全文。

  4.小组内成员汇报,教师适时出示文字。

  四川有个杜处士,喜欢书画,他所珍藏的宝贝有上百件。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斗牛图》,杜处士尤其珍爱。他用玉做画轴,用锦缎做画囊装起来,经常随身带着。

  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晾晒,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的《斗牛图》这幅画,拍手大笑着说:“这幅画画的是斗牛啊!牛角斗时,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之间,而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摆动着尾巴在角斗,错了。”杜处士笑了,认为他说得对。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男奴,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奴。”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

  设计意图:高年级的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有一定的知识及方法的积累,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便于学生在组内解决疑难问题,获得更多的新知。呈现组内不能理解的问题,通过学生交流,教师点拨,词句的意思便迎刃而解。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来说说全文的意思就变得容易多了。

  四、深读感悟主题

  1.默读第2自然段,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来感受人物形象。

  (1)提出问题,可自己思考,也可与同桌交流。

  思考问题:

  ①牧童是怎样评价戴嵩的《斗牛图》的?他的理由是什么?由此可见牧童的什么精神?

  ②杜处士听了牧童的话有什么反应?由此可见杜处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交流后指名学生发言。

  ①牧童的观点:谬矣。

  理由: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精神:牧童善于观察、敢于向权威挑战。

  ②杜处士的反应:处士笑而然之。

  点评:可见杜处士是一个乐于接受别人意见的人。

  (3)学生齐读牧童的话,抓住牧童的神态、动作、语言来想象画面,读出牧童的天真可爱。

  2.再读课文,思索故事所呈现的道理。

  (1)自由读文,边读边思考:哪句话揭示了这篇短文所蕴含的道理?

  (2)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呈现: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3)结合这句话的意思,思考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3.提出问题,激发质疑精神。

  (1)请学生读一读课下注释。

  思考:这个注释告诉了我们什么?对课文你是否有了新的认识?

  (2)教师结合注释,解释牛角斗时的真实情况。

  教师:刚才同学们读了注释,会发现真实情况是,牛在角斗时,尾巴不一定都是夹入两腿之间的。牧童的观察也没有错,只是画家画的只是牛相斗的一瞬间,而无法顾及所有情况。所以戴嵩画的斗牛其实并没有错。那么是苏轼错了吗?苏轼记载这个故事,其实是为了告诫人们凡事要仔细观察,要向亲历者了解情况,要请教有经验的人。毕竟古代信息的传播不像现在这样发达,我们可以通过斗牛的图片、视频去仔细观察,得出确切的答案。所以,大家要时刻记住这一点:尽信书不如无书。如果大家只凭借我们今天学的这篇文章就得出牛相斗时绝对会把尾巴夹在两腿之间的结论的话,这也是不仔细思考、不细心观察呀!

  五、联系生活,深化认识

  1.请学生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

  (勤于观察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2.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

  (让学生联系生活、学习中的经历充分发言,认识到不专心产生的不良后果,增强做事专心致志的意识。)

  六、复述故事,背诵课文

  1.同桌互相讲故事。

  2.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书戴嵩画牛

  杜处士  戴嵩画作

  不迷信权威,认真观察,向内行人请教

  牧童   指出错误
 


书戴嵩画牛教学设计二

教材解读:

  《书戴嵩画牛》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文言短文,是苏轼为唐代画家戴嵩的《斗牛图》写的一篇题跋,讲述了一个牧童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错误的故事,赞扬了牧童率直不盲从,实事求是,敢于挑战权威的品质以及杜处士敢于面对错误,虚心谨慎,勇于接受批评的优秀品质。课文有两个自然段,刻画人物神态的语言准确生动。课文配有两幅精美的插图,体现了故事中人物的神情状态,有助于烘托学习氛围,便于学生展开想象,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注音及注释读准字音,读通文意。写好“曝”一个生字。

  2.能抓住描写人物形象的词句,想象故事细节,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3.熟读课文,与同学交流对文中人物的看法。

教学重难点:

  1.借助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

  2.想象故事细节,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疏通文意。

教学过程:

  一、通读——知文意

  1.出示几幅斗牛图,引出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请学生根据课本上的注音和注释,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多音字的读音。

  3.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正音。

  预设:强调“数”的读音和意思。

  齐读第一句,注意读准三个多音字。

  4.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正音。

  预设:强调“曝”的读音和意思。

  5.齐读课文。

  6.请同学们借助注释及联系上下文说说文章的意思。

  要求:用“?”标出不理解的词句,同桌讨论。

  预设:共同探究“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和“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两句的意思。

  7.指名说说全文的意思。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环节要求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并且读出节奏,实际上读的过程就是理解的过程,学生在一遍一遍的朗读中,对文章的理解也在逐步加深。这一环节对文言文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二、趣读——入情境

  1.文中出现了哪两个主要人物?

  自由读课文,要求:用“——”画出写杜处士的句子,用“~~”画出写牧童的句子,再圈出你认为最能表现人物形象的词句。

  2.指名说描写杜处士的句子,并用一个词说说他是怎样对待《斗牛图》的。指导读出“尤所爱”的感觉。

  3.杜处士“尤所爱”表现在哪?想象他可能什么时候带着?

  尝试表演读出杜处士对《牛》图“尤所爱”。

  师范读,生齐读。

  4.指名说描写牧童的句子,并用一个词说说他的表现。

  5.指导读好牧童说的话。

  6.牧童“拊掌大笑”是什么样子的?试着演一演,边读边表现出牧童的神态和动作。先自由练讲,再指名尝试。

  7.师生配合读。

  8.面对牧童的质疑,杜处士也笑了。你觉得他是怎样笑的?试着说一说杜处士的表现和话语。

  9.同样是笑,牧童是“拊掌大笑”,处士是“笑而然之”,这两处“笑”能不能换一换?说说你的理由。

  预设1:关注文章内容。

  预设2:关注人物身份。

  一个“笑”字刻画了两个鲜活的人物,作者的语言是多么的精妙。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学生自主朗读与教师范读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感知课文的朗读停顿,能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语感。】

  三、想象——讲故事

  1.用自己的话讲讲“他们”的故事。

  讲故事要求:

  (1)故事内容符合原文意思,不要遗漏情节。

  (2)每个人都用讲故事的语气和声调,先自己练讲,再流利完整地讲一遍给同桌听。

  (3)如果你能够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心理等细节,加入合理的想象,相信你的故事一定更加精彩!

  2.指名讲故事,交流评价。

  3.作者在讲完故事后,引用了一句古语,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齐读后试补充填空: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画牛当问(     )。

  (    )当问(       )。

  4.小结并再读全文。

  【设计意图:讲故事的过程,是学生内化语言的过程,也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具体表现。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教师抓住机会点拨指导,再提出关键性的问题,随着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不断增加,文章要说明的道理自然显现,可谓水到渠成。】

  四、课后拓展

  转换角色,分别以牧童、杜处士和苏轼的口吻说说“我”的故事。

板书设计:

  书戴嵩画牛

  曝    笑

  杜处  《牛》  牧童
 


书戴嵩画牛教学设计三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借助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4.通过把握重点句子,明白做事要请教专家的道理。

  5.了解一种新题材——题跋。

教学过程:

  一、苏轼导入初识题跋

  1、同学们,你了解苏轼吗?

  2、苏轼才华横溢,他的诗词可谓是家喻户晓,不过今天,我们要学的,是一篇苏轼写的题跋。说到这里,一定有人想问——什么是题跋呢?

  3、那我们就来学一学题跋。谁来读?同学们听懂了吗?我们来看这幅画,这是当年惠崇画的春江晚景图,苏轼看后,便即兴创作的一首诗,写在画的前面,这就是刚才说的——题。

  4、再来看,苏轼曾经去朋友李公寅家做客,看到了一幅唐代画家戴嵩画的《斗牛图》,回家后便写了一篇文章《书戴嵩画牛》,这就叫——跋。

  5、不管是写在前面的,还是写在后面的,总称都叫作“题跋”。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苏轼的这篇题跋。齐读,在这里,书就是写,就是题跋的意思。

  二、整体感知读懂题跋

  1、学习第一小节

  (1)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同学们,你们昨天回家认真读课文了吗?打开书本,翻到课文。谁来读第一小节。

  (2)在第一小节中,有三个多音字,他们是——,大家是如何把字音读对的呢?(根据字的意思还确定读音的)能举个例子吗?看来,当我们遇到多音字时,可以先想想字的意思,再去判断读音。着用这样的办法,数意思就是——,以百数的意思就是用百来计算)

  (3)那么,只有一个读音的字,是否字义也一定相同呢?这段话中出现了两个轴字,意思一样吗?请大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板书:联系上下文】。玉轴懂了,那锦囊你懂了吗?

  (4)现在,了解了相关字词,谁能再来把第一小节读一读呢?嗯,读得真好,把古文的节奏感读了出来。让我们跟着这位小老师,一起读一遍。

  2、学习第二小节

  (1)现在,谁来读第二小节。读得也很熟练。在这里,有一个生字曝,一起跟着老师写一写它。曝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撇捺要舒展,最后几笔要特别注意,是竖钩,点,提,撇,点。曝也是多音字,当它表示晒的时候,就读瀑。曝书画的意思就是——。书画如此珍贵,为何还要拿到太阳底下晒晒呢?谁知道?你的课外知识真丰富啊,经常让书画晒晒太阳,既能防潮,也能防蛀,这就是古代人民的智慧呀。

  (2)同学们,在这一段中,你觉得哪一句最难读呀?想不想听老师来读一读。

  (3)听明白了吗?我们一起读。在这里,搐就是缩进的意思,股呢?大腿的意思,搐入两股间就是——,“掉尾而斗”呢?是尾巴垂下来吗?谬是什么意思?同学们,你们从哪里知道这些字词的意思啊?(看书了)对呀,借助书上的注释,就能帮助我们更快地了解字义。【板书:借助注释】

  (4)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老师还带来了两张图,【板书:借助图片】大家仔细看,第一幅是——尾搐入两股间,第二幅是——掉尾而斗。现在,谁能来说说这句的意思?

  (5)同学们,还有哪句话你不是特别理解呢?(耕当问奴,织当问婢。)这句话谁懂?来帮助他一下。耕,奴,织,婢的意思?你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通过拆字法,把句子理解了。【板书:联系生活实际】现在你还觉得这句话是“耕当/问奴”吗?更贴切的读法应该是“耕/当问奴”。

  (6)所以,古文的停顿也是一门学问,当我们通过多种方法了解了字词的意思后【板书:解字方法】,停顿也就更加自然,更有理有据。我们一起来把第二小节读一读。

  3、无标点挑战全文

  (1)你们知道吗?古人在写文章时,是从右往左竖着写的,像这样排版,你还有兴趣读吗?古人的文章还是不带标点符号的,像这样,这就更需要我们读的时候根据语意来断句,谁来挑战一下?

  (2)他读得怎样?掌声送给他!你要是在古代啊,肯定也是个小才子!

  (3)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苏轼这篇题跋的内容吗?

  三、分析人物,感受乐趣

  1、同学们,在这个故事里有两个主要人物,是谁?杜处士和牧童。他们对待《斗牛图》的态度有何不同呢?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各找出一个字来回答。

  2、有的同学反应非常快,杜处士是?(爱),牧童呢?(笑)。

  (1)交流杜处士

  1)我们就先来看看这位蜀中的杜处士,请大家在文中找一找他爱斗牛图的句子,读一读,挑选印象最深的一点,说说他是如何爱这幅画的。

  2)交流:

  ①锦囊玉轴——是啊,就连装画的袋子,裱画的画轴都是用的最好的材料。

  ②常以自随——哪些情况下会带在身边?这就叫爱不释手。

  ③同学们,还能从哪里看出他对斗牛图的爱呢?要知道,杜处士可是所宝以百数(就算宝贝多,但是只爱这一幅)这就叫情有独钟。

  ④现在,让我们展开想象,杜处士还能怎样爱这幅画呢?同桌之间,根据填空,相互说一说。

  ⑤杜处士是真的非常喜爱这幅《斗牛图》。我们一起来读好这一小节,读出这份喜爱。

  (2)交流牧童

  1)但是,这幅杜处士最爱的斗牛图,在牧童眼里,却是一个笑柄。

  2)谁来把牧童当时的表现找出来读一读?牧童笑什么?戴嵩错在哪儿?为什么牧童一眼就能看出画的错误(因为牧童和牛接触的时间长,经验丰富)是啊,牧童经常放牛,观察牛是观察得最多的,所以到和牛有关的事,牧童还是很有发言权的,对吧!谁能来带着一份自信,读读牧童的话?声音可以再大一些。

  3)你们想不想来演一演这个天真可爱的牧童啊?想要演好他,就要抓住文中哪个词?大家展开想象,试着练一练?还能怎么笑?

  4)那为什么我们的杜处士把画常以自随,天天看,月月看,都没看出来?(因为杜处士是一个文人,可能比较在行文学的事,放牛的事他不懂)说的有道理,所以,听了小牧童的讲解,我们的杜处士是什么反应?(笑而然之)然之是什么意思,你能来表演一下吗?你一边笑,一边会对牧童说些什么呢?

  3、同学们,你看,同样是笑,小牧童是拊掌大笑,杜处士是笑而然之,你觉得可以互换吗?(不能,身份不同,说的内容不同)

  4、是啊,一个笑字,却刻画了两个鲜活有趣的人物,苏轼的语言真是多么精妙啊!

  四、总结道理感悟题跋

  1、同学们,这篇题跋我们读懂了,那么苏轼在文中想要表达的观点是哪句?

  2、为什么“耕当问奴,织当问婢。”(因为他们在某一方面有经验)

  3、那么画牛,应该请教——,为什么呢?由此,大家也悟到了什么道理呢?

  4、是啊,我们想要做好某件事,就可以向这方面的专家请教。在大家的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吗?谁来完成填空?

  5、正如《古今贤文》所说,让我们,都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爱问之人,善问之人。

  五、课后作业

  1.小组合作,演一演《书戴嵩画牛》这个故事。

  2.搜集一到两篇苏轼的题跋,读一读。

  3.(选做探究题)

  牧童认为画中牛“掉尾而斗”是错误的。实际上牛相斗时,既有“尾搐入两股间”的情形,也有“掉尾而斗”者。那到底是戴嵩错了?牧童错了?苏轼错了?请查阅课外资料,说说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六、板书

  书戴嵩画牛     解字方法

  苏轼

  爱       笑  借助注释

  杜处士 斗牛图 小牧童 借助图片

  联系上下文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联系生活

返回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