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
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和“蝙蝠、横七竖八”等词。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和“蝙蝠、横七竖八”等词。
2、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4、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一、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教育学生理解好蝙蝠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怎样探索出来的。是如何发现了这个谜,又是如何解开这个谜的,科学家又如何仿生创造而为人类造福的。
2、教学难点
对蝙蝠利用超生波导飞,飞机的雷达导航的工作原理,只是文字表述,总是比较抽象,宜用电教手段,实施直观教学,使抽象的原理讲述变成直观的形象演示。
二、教学准备
蝙蝠、雷达的图片,仿生学资料,生字卡片
三、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图片上的事物吗?是(蝙蝠和雷达)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们的情况?蝙蝠和雷达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那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一块儿来学习11课。(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排除字词障碍;
2、师检测读生字和课文的情况;特别强调注意“蝙、荧”的读音;
3、自己默读课文,试着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4、生反馈,并要求学生说出归纳的方法
5、师小结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可以用课题拓展法、也可用把各部分的意思相加的方法、还可以用抓住要点的方法。
三、生自主学习
1、请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找出关联词,说说从这个关联词懂得了什么?文中有什么疑问,请练习疑问句的读法。
2、科学家做了几次实验?每次实验的方式是怎样的?结果如何?又得出了什么结论呢?请自读四、五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解决以上问题。你可以通过填表,也可以通过在书上作符号的形式找出答案。
3、生交流自读情况。
4、请生上台介绍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探路之谜的。
5、从“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的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从哪些词体会到的?
是啊,科学家揭开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真不容易,费了不少功夫,那蝙蝠和雷达到底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合作学习,突破重点
1.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蝙蝠和雷达到底有什么联系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仔细品读七、八自然段
2.小组代表反馈交流
师用课件演示蝙蝠探路的方法和雷达探测障碍物的方法,请生填空。
飞机上的雷达就像是蝙蝠的( )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的( )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
二、拓展延伸
1. 自读全文,说说你从文中受到了什么启示?人们的哪些发明都来自动物的启发?
2.阅读资料袋,补充交流仿生学的资料。
3.根据仿生学自己动手设计一种小发明。
三、写生字词
1. 认读生字
2. 提出难写的字
3. 各自说出记字的方法
4. 给生字组词
5. 抄写生字词。
四、总结
五、板书
超声波
嘴巴
障碍物
反射
耳朵
蝙蝠
和
雷达
无线电波
天线
障碍物
反射
荧光屏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二
【教学要求】
1. 在自学的基础上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 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懂得课文中总起句的作用,学习先提出问题再逐步解决问题的写作方法。
3. 了解飞机夜间能够安全飞行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引导学生平时注意观察事物,并从中也得到启示。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的兴趣。
4.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
1.弄清人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才能够让飞机也在夜里安全飞行的。
2.练习归纳段落大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弄清蝙蝠夜间飞行和飞机夜航之间的联系。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分两步出现)
1.介绍蝙蝠(播放有关蝙蝠的多媒体资料)
2.简介雷达(播放有关雷达的多媒体资料)
3.引导学生思考课题:蝙蝠是一种夜间飞行的哺乳动物,雷达却是一种现代化的推测装置,它们是不是同一类事物呢?(不是)课题用一个“和”字把蝙蝠和雷达两种不同的事物联系在一块儿了,为什么会联系在一块呢?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同学们,让我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来弄清楚这个问题。
二、检查自学生字词情况。
1.多媒体播放生字词,检查学生读音情况,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教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联系课文上下文理解词义,有困难的可查字典。
2. 讨论记字方法。
例:钟、辟、超,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
碍、塞、摹,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记。
3.用形近字组词的方法来做巩固练习。(多媒体播放)
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竖( )即( )得( )起( )
坚( )既( )碍( )超( )
塞( )摹( )辟( )彰( )
赛( )暮( )避( )障( )
(三)理解词语。
1.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2.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例:横七竖八——形容纵横杂乱。联系上下文,横七竖八本课指科学家在做试验的房间里拉的绳子很多。
3.出示重点词语,让学生巩固练习。
敏锐:感觉灵敏,眼光尖锐。本课指眼光尖锐。
摹仿:照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本课指科学家根据蝙蝠探路的原理发明了雷达。
反复:①一遍又一遍;多次重复。②颠过来倒过去。③重复的情况。
找出课文中带有“反复”的句子读一读。“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看一看应选哪种解释?①
证明:①用可靠的材料来表明或断定人或事物的真实性。
②证明书和证明信。
同样从文中找出带有“证明”的句子,读一读,看看选哪种解释。“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应选①。
(四)造句练习。
根据“证明”、“反复”的意思,结合生活实际造两个句子。
例:
反复——经过反复思考和计算,小明终于做出了这道题。
证明——看到蚂蚁搬家,小明说要下雨了,果然,一会儿豆大的雨点落了下来,证明小明说得对。
(五)自由读课文。要求流畅、读准字音。
(六)作业。
1.写生字新词,造句。
2.熟读课文,并联系课文内容思考课后作业题。
第二课时
一、导入:同学们,现在让我们玩一个小小的游戏。
(请一位同学到讲台上来,然后用毛巾蒙住他的眼睛。)
现在,请这位同学走回自己的座位,(学生走)同学们,为什么他会撞到桌椅呢?(生答)是的,同学们都很聪明,是因为这位同学被蒙住了眼睛。既然眼睛那么重要,那么现在请大家想想,如果我们没有了眼睛,走路的时候怎么才可以避开障碍物呢?好,现在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蝙蝠与雷达》。
二、讲读课文。
(一)指名读第1、2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
1.“第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第一自然段描述一架飞机在夜航。)
2.“夜航”,同学们刚刚提到了这个词语,那为什么飞机能在黑夜中安全飞行?
书本中有这样的话吗?它是怎么解释的?现在请大家认真阅读,然后找出答案。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3.在这句话中,哪个词语是重点词语呢?
(“启示”,多媒体播放)
4.那么第1、2自然段写了什么呢?哪位同学来总结一下。
(飞机夜航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二)那么同学们现在觉得课文接下来的会怎么写呢?谁来回答老师这个问题呢?
(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人们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的?)
1.下面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科学家探索蝙蝠夜间飞行的奥秘?然后4人一小组进行讨论。
(课文第四至第6自然段写了这个内容)
2.下面请一位同学为我们朗读3自然段。其他同学带着问题思考:这一自然段写的什么内容?
(蝙蝠高超的飞行本领,引起了科学家的思考。)
3.从哪儿看出蝙蝠的飞行本领高超?划出有关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夜间飞行能捕捉极小的飞虫,从来不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也能灵巧地避开。)
请同学们朗读有关句子,想象蝙蝠夜行的高超本领。
4.这些引起了科学家怎样的思考?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想想蝙蝠的眼睛是不是非常敏锐,在漆黑的夜里能看清楚所有的东西?……
5.看书上是怎么说的?请大家齐声朗读,读出疑问的语气。
6.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科学家们做了三次试验,每次试验的目的是什么?用了什么方法?结果怎样?
(让同学们4人一小组一起讨论学习第四、五两个自然段。事先每组发一张表,讨论后集体填表。)
第一次试验:
目的:蝙蝠夜行探路是否靠眼睛。
方法: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
结果:铃铛一个也没响。
证明:蝙蝠夜行探路与眼睛无关。
第二次试验:
目的:蝙蝠夜行探路是否靠耳朵。
方法:把蝙蝠的耳朵塞上,让它在屋里飞。
结果:蝙蝠就像没头苍绳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证明:蝙蝠夜行探路与耳朵有关。
第三次试验:
目的:蝙蝠夜行探路是否靠嘴。
方法: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里飞。
结果:同试验二。
证明:蝙蝠夜行探路与嘴有关。
7.汇报填表情况。
8.科学家在这三次不同的试验中证明了什么?
(齐读: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9.“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来探路的。”(多媒体播放)这个结论与书上的有什么不同?哪一个更科学?同学们联系两次试验去思考一下。
(丢掉“配合”不科学,因为第二次和第三次两次试验,分别塞住耳朵,封住嘴,也就是说单独将嘴或耳朵露在外面,但蝙蝠都失去了暗中探路的本领,这说明探路时靠的是这两样器官同时发挥作用,所以课文上用上“配合”是科学的。)
(三)指导朗读第4、5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蝙蝠夜行探路靠的是嘴耳配合,那么蝙蝠到底口耳是怎样配合的呢?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
(二)讲读课文。
1.指名读第6自然段,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蝙蝠是怎样口耳配合起来夜行探路的。
(先同桌互相讨论,再举手回答问题。)
学生说时,老师要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
2.下面哪位同学可以用自己的话说说蝙蝠是怎样捕捉小飞虫的?或蝙蝠是怎样避开极细的电线的?
3.那么你从哪些词中可以看出科学家揭示出蝙蝠夜行的秘密是要付出艰苦的努力的?
请同学们细细地体会“反复研究”一词。“反复研究”就是:一遍又一遍地研究。
4.你们能想象出科学家是怎样一遍又一遍地反复研究的吗?
5.教师小结:任何一项科学成果,都是来之不易的,都是科学家们反复研究,经过无数次失败,无数次地总结经验教训。无数次地再试验才得来的,只有不怕困难,勇于探索,敢于攀登的人才能够摘下科学王冠上的一颗颗闪闪发光的宝珠。
6.老师读第6自然段第一句: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全体同学齐读后三句: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7.科学家反复研究,揭开了蝙蝠夜行探路的秘密。科学家从这个秘密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呢?
(4人一组讨论,试着画出示意图。指三或四个组的代表在黑板上板演并加以说明。)
8.看第6自然段,蝙蝠是怎么探路的?与飞机比较,然后画出示意图。
9.完成课后思考练习2。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飞机上的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嘴。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的超声波。
②、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耳朵。)
10.下面老师请一位同学说说飞机夜间安全飞行是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为什么?
(雷达探路的道理是从蝙蝠夜行探路的道理得来的,所以说飞机夜间安全飞行是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
11.指导朗读第7自然段。
(三)指导分段,练习归纳段落大意。
1.指导分段:
仔细看每个自然段,想一想,哪几个自然段说的是一个具体的意思?(小组讨论)全文可分为三大段
第一段:第1、第2自然段;
第二段:第3至第6自然段;
第三段:第7自然段。
2.指导归纳第二段段意,完成思考练习3。
把课文分成三段,在下面的内容中选择第二段的段意,用“√”表示。
(1)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
(2)科学家通过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
(3)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选择(3),因为(3)准确、全面、正确。)
3.总结全文,揭示中心。
学习了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许多科学技术都是从生物身上得到启示而发明创造出来的。)
4.你知道人们从生物身上得到启示,还发明创造过什么?
5.激发兴趣。
同学们,希望你们从更多的生物中,得到更多的启示,有更多的发明创造,希望你们像一只只雄鹰展翅飞翔在科学的蓝天上,未来的科学家就在我们中间。
6.带着情感齐读全文。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三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理解“启示、证明”等词语的意思。正确区分近义词“敏锐、灵敏”。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说说蝙蝠和雷达之间的科学联系。
3.继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各种途径查阅有关资料。
4.了解飞机靠雷达在夜间飞行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受到的启示,知道事物之间有着普遍联系,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科学家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使飞机能够安全夜航。
【教学难点】
蝙蝠飞行与飞机夜航之间的内在联系。
【课前准备】
组织学生从百科全书、词典辞海、互联网络等各种途径查阅、收集有关蝙蝠、雷达的信息资料。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揭示课题。
1.出示“蝙蝠”图,板书:蝙蝠
请学生介绍自己课前了解的有关蝙蝠资料。
2.出示“雷达”图,板书:雷达。
请学生介绍自己课前了解的有关雷达资料。
3.板书,齐读课题。
师:这两者毫不相干,课题却用“和”字连接。这是为什么呢?学习课文后,我们就明白了。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自学要求:
(1)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说一说: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
(3)想一想:你有什么问题?
2.小组交流学习。
3.集体汇报学习成果。
(1)字词学习
重点指导“辨析组词”:摹 幕 墓 暮 慕
(2)开火车分节朗读课文,注意字字音准,句句通顺。
(3)说说你知道了些什么。
(学生的回答是多方面的,师注意适当点评,引出重点;同时进行语言规范表达的训练。
(4)提出不懂的问题。
(可能有关于试验方面;关于研究方面;关于仿生学方面;关于语言文字方面等等。师对学生的问题归类,简单的问题当场予以解决,有的则留待深入学习课文时解决。)
三、深入学习,突破难点。
1.了解三次不同的试验,理解“证明”一词并运用说话。
(1)指读有关句子,理解“证明”一词意思。(用可靠的事实来表明结论的真实性。)
(2)三次试验怎样进行的?证明什么结论?轻读课文相关小节,完成表格。
试验次数试验方法试验结果试验结论
(3)根据三次试验内容,分别用“证明”一词说一句话。
2.学习科学家反复研究的内容,理解蝙蝠用嘴和耳朵探路的原理,并进行说话训练。
(1)读读课文有关内容,边读边思考,动手画画蝙蝠探路示意图。
(2)看着示意图,练习说话:蝙蝠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经过。
3.学习科学家发明雷达的内容,理解雷达在飞机夜航中的作用,并进行说话训练。
(1)读读课文,用文具摆摆雷达使飞机安全夜航的示意图。
(2)看着示意图,练习说话:雷达使飞机安全夜航的过程。
4.理解并说说蝙蝠和雷达之间的科学联系。
(1)小组讨论,给句式:
雷达的 ( ) 相当于蝙蝠的 ( )。
雷达的 ( ) 相当于蝙蝠的 ( )。
雷达的 ( ) 相当于蝙蝠的 ( )。
(2)默读课文,思考:蝙蝠和雷达之间有什么科学关系?用“因为……又因为……所以”练习说说它们的科学联系及其依据。
小结:科学家从蝙蝠探路的试验和研究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这就是蝙蝠与雷达的联系,所以课题要用“和”来连接。
四、课后质疑,总结全文。
学了课文,你们还有什么问题?
五、课后拓展。
1.初了解“仿生学”。
2.语言直播厅:你还知道哪些东西是受到动物的一些特点的启发而发明的?查阅有关资料,然后向同学介绍。
(例如:鱼类和舰船;苍蝇和宇宙飞船;水母和风暴预测仪等。)
【参考书籍】
《妙趣横生的仿生学》(《高科技启蒙文库》第二辑)
【参考资料】
蝙蝠:哺乳动物,头部和躯干像老鼠,有黑褐色细毛,四肢和尾部之间有皮质的膜,夜间在空中飞翔,捕食蚊、蛾等昆虫。视力很弱,靠本身发出的超声波来引导飞行。休息时用爪倒挂在屋檐下或树上,冬季在隐蔽的地方冬眠。
蝙蝠飞行时,每秒钟发出20-30次超声信号,甚至可达60次。当这种超声发出之后,碰到前面的物体,会立即折回来,传进耳朵里。于是蝙蝠就知道前面是什么东西,如果是障碍物,它就迅速避开;如果是食物,它便扑过去。蝙蝠就凭这种回波,来决定要前进还是转弯。因此,即使在夜间它也能飞行自如。
雷达:利用无线电波进行探测的装置。用来测定目标的方向、距离、大小等,接受的电波映在指示器上可以得到探测目标的影象。雷达广泛应用于军事、天文、气象、航海、航空等各方面。
超声:超过人类能听见的最高频率的振动波,每秒钟振动两万次以上,这种声音沿直线传播,有方向性。(人能听到的声音,每秒钟振动16-2000次)
荧光屏:示波器和电视机上显示图像的部分。
仿生学:模仿生物系统的原理来建造技术系统,或者使人造系统具有或类似于生物系统特征的科学。
许多研究仿生学的科学工作者选择了一些生物原型,通过大量的观察、试验、分忻和研究,从中探索它们可资模仿或借鉴的原理,用来发展新的科学技术,取得了大量成果。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四
【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认识本课8个生字;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启示、证明”等词语的意思,并积累。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3、了解飞机靠雷达在夜间飞行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受到的启示,知道事物之间有着普遍联系,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科学家是怎样发现蝙蝠夜间飞行的奥秘的。
2、理解蝙蝠飞行与飞机夜航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学习1、2节
1、(出示飞机夜航的画面)晴朗的夜空出现两个亮点,越来越近,才看清楚是一红一绿的两盏灯。接着传来了隆隆声,这是一架飞机在夜航。
引发质疑: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
2、出示: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板书:蝙蝠(蝙蝠虽然是哺乳动物,但非常爱吃昆虫,所以“蝙”和“蝠”都是虫字旁)
3、让我们一起来读读1、2节。
4、飞机是交通工具,蝙蝠是动物,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因为飞机上有——雷达。
板书:雷达
(简介雷达)无线电检测和测距,是利用微波波段电磁波探测目标的电子设备。白天黑夜均能探测远距离的目标,且不受雾、云和雨的阻挡,具有全天候、全天时的特点,并有一定的穿透能力。因此,它不仅成为军事上必不可少的电子装备,而且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发展(如气象预报、资源探测、环境监测等)和科学研究。
5、揭示课题:26 蝙蝠和雷达(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全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
蝙蝠在夜里飞行,不仅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发现(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科学家摹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
2、指名交流。
3、相机学习生字“蛾”、“摹”
摹仿:照某种现成样子学着做。本课是指科学家根据蝙蝠探路的原理发明了雷达。
过渡语:原来雷达是摹仿蝙蝠探路的方法设计而成的。那么雷达究竟和蝙蝠有什么相似之处呢,我们先来看看蝙蝠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到底是什么?
三、深入研读,感悟体会
1、学习第6、7节。
(1)默读第6、7节,用波浪线划出: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
(2)交流,出示:
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嘴巴。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发出的_______。
雷达的_______就像是蝙蝠的耳朵。
(随机板书:天线嘴巴无线电波超声波荧光屏耳朵)
(3)引读第7节:
科学家摹仿——,给飞机装上了——。雷达通过——,无线电波遇到——。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上,能够——,所以——。
2、学习第4、5节。
(1)蝙蝠夜里飞行的秘密是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才发现的。我们来看看科学家是怎么做实验的,板书:试验(试验是指尝试着去做,以察看某事的结果或某物的性能等;实验一般指为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二进行的活动,也可指通过一些操作演示让别人直观了解)思考:做了几次试验,每次实验的条件、经过、结果分别是怎样的?
(2)完成阅读芳草地第2题。
(3)交流,结合三次试验的内容,分别用“证明”一词练习说话。
用造句的方法理解词语:证明
(4)总结填空:科学家的()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敏锐的眼睛,而是()。
(5)敏锐就是感觉灵敏,眼光尖锐。而灵敏是表示动作快而灵活的。
完成词句活动室第1题。
四、总结全文,拓展学习
1、科学家从蝙蝠探路的试验和研究中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正是在科学家那种善于发现问题,善于研究问题、善于从事物中受到启示和为人类造福的科学精神的带动下,出现了“仿生学”(研究生物系统的结构和性质以及工程技术提供新的设计思想及工作原理的科学)
2、你还知道哪些东西是受到动物的一些特点的启发而发明的?
船和潜艇来自人们对鱼类和海豚的模仿;科学家研究青蛙的眼睛,发明了电子蛙眼;生物学家通过对蛛丝的研究制造出高级丝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