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画面。指导写好“墨”字。能说出在溪边、江上分别看到的画面。能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难懂的诗句。续编诗歌第四小节,体会儿童生活的快乐。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画面。指导写好“墨”字。
2.能说出在溪边、江上分别看到的画面。
3.能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难懂的诗句。
4.续编诗歌第四小节,体会儿童生活的快乐。
教学重点:
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画面。
教学难点:续编诗歌第四小节,体会儿童生活的快乐。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图片,制作课件。
学生:预习诗歌。
教学过程:
一、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兴趣
展示水墨画,了解水墨画。
师导入:同学们,美好的童年就如一幅幅水墨画,或浓或淡,意境优美,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读一读著名儿童文学家张继楼的诗歌—《童年的水墨画》。板书课题,指导书写“墨”字。
二、整体感知:
1.本课包括三首小诗,分别是:溪边、江上、林中(板书)
你从这些题目中发现了什么?
2.听课文录音,补充标题。(师相机板书)
引入:这三小节都写出了童年生活发生的场景,在这些场景里究竟发生了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三、学习《溪边》
1.齐读。
2.默读,边读边思考: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1)为什么说“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呢?
老师点拨:以前我们学习理解词语的方法有:联系上下文、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今天我们也用这些方法来理解难懂的句子。比如联系上文读一读,也许某个词语或者某个句子会给你灵感呢!自己试着联系上文读一读,思考一下。
师:谁给大家读一读,读出儿童的欢乐。指导学生有感情读好最后一句话。
(2)理解:“溪水给人影染绿了”这句话。
平时见到的人影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这里溪水把人影染绿了呢?请联系上下文思考。
生:默读、思考。
(3)师:你觉得这里哪个字用的最好?好在哪里?同桌交流。
3.师:多美的想象啊!大家体会得真不错。师生承接读。
4.思考:作者写孩子们快乐钓鱼的场面,为什么还要写景呢?
师总结:写景色突出了“平静”,为什么要突出平静呢?联系《小儿垂钓》体会儿童钓鱼的专注。也更能体现钓上鱼后的欢乐。
5.听老师读诗,闭眼想象:你在溪边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练习说话:读到_ _ _ _ _ _ _,我仿佛看到(听到)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6.小结:刚才我们学习《溪边》时,遇到难理解的句子是怎样处理的?对,运用了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接下来让我们继续运用这种方法来学习《江上》。
四、学习《江上》
1.读文,找出难懂的句子,分析。
2.交流《江上》:
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理解水葫芦、两排银牙)
再读这一句。
《江上》这首诗读过之后,你仿佛能看到怎样的画面呢?
练习说话:读到_ _ _ _ _,我仿佛看到(听到)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3.比较《溪边》《江上》的写法。
五、动笔仿诗,抒发情感:
我们也仿照这两首诗写一写自己的童年生活片断吧!
说说童年生活还有可能发生在哪些地方?
以操场为例指导仿写:没下课前操场上是怎样的?下课以后操场上来了谁?做什么活动?怎样做?快乐?
学生写诗,展示,评价。
六、总结谈话
童年是多彩的,是美丽的,是快乐的,是难忘的。(板书:七彩童年,快乐如歌)
今天我们学习的《童年的水墨画》又叫《童年的彩墨画》,共有六首小诗,这里仅摘录其中三首,还有另外三首小诗《街边》《花前》《树下》,请同学们课下读一读,或阅读其它的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
板书设计:
溪边 钓鱼
18 童年的水墨画 江上 游泳 戏水 七彩童年
林中 采蘑菇 快乐如歌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反思
本次讲课效果很不好。
首先教学目标不明确。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不够分明。开头像第一课时,后来的学习像第二课时。对题目中“水墨画”的知识呈现给孩子们的有点难度,并没有真正体会水墨画的真正含义。作者为什么把儿童的课外活动说成水墨画,没有引导学生去抓题眼来学习。我个人觉得,有时候目标并不一定非得是第一课时讲识字写字,第二课时就不能讲了。不知道我这样的理解是否正确。
其次讲课有点浮于表面,不能够让学生从朗读中抓住字眼体会文本的含义。例如讲《溪边》时,应该抓住写景的词语帮助分析“人影给溪水染绿了”,并通过多种朗读让学生深刻体会童年就如一幅幅水墨画一样,美丽快乐难忘。
最后续编第四小节的写作指导我个人觉得挺不错的,通过一个地方的活动场景练习写作,学生写得很好!
总之这一节课我觉得没有讲好。以后在备课时一定要把教学目标仔细钻研钻研,多找讲课好的老师指导指导。毕竟一个人的力量是微薄的,集思广益,采众家之长,方能讲得精彩!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1.认识“墨、染”等6个字,能够写好上下结构的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停顿。背诵《溪边》
3.引导学生想象并描绘画面,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4.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诗句。体会童年生活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题眼导入
1.观看水墨画。(配音乐)板书强调墨的写法。
2.说童年。
3.抓题眼。出示三个小标题。
二、初读识字,初看水墨画
1.词语检测。
染绿 钓竿 扑腾 拨动 清爽 蘑菇 水葫芦 斗笠
引导理解斗笠、水葫芦。
我能读好这些句子。根据内容说说水葫芦、斗笠的意思
2.写字指导
观察生字,说说发现(上下结构的字)
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练习书写,评析生字。
3.自学提示:朗读《溪边》,我读懂了《溪边》写的是( )在( )( )。(补充标题)
在这幅水墨画里,你看到了哪些景物?圈画出来。
三、细读文本,细看水墨画
1.再读:细读文本,我看到了( )
预设:我看到了翠绿的垂柳。柳树边是清清的小溪。
我看到了小溪两边是翠绿的山,山倒映在水中。水仿佛也成了绿色的了。我看到了几个小孩子静静地钓鱼。我看到这几个小孩子钓上了鱼,正慌里慌张地收竿抓鱼。我看到了鱼儿在草地上蹦跳着,孩子们高兴地欢呼着。(读出舒缓,读出快乐)
总结:他读诗读出了色彩。他读诗读出了平静的小溪。他读诗读出了钓鱼的快乐。
同桌互相交流。我仿佛看到了( ),看到了( ),感受到( ),听到了( ),真是一幅( )的水墨画。
师生合作读,男女生合作读。
2.探究难懂的句子。举例:人影给溪水染绿了。你能解释给小明吗?(自己默读一遍,交流)
总结方法:可以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去理解句子。
你还有哪些句子不懂的,请在书中批注。点名交流。
3.熟读背诵
四、拓展运用
运用学习溪边的方法,自学《林中》
自学提示:
1.自己朗读《林中》,注意读好长句子,读出停顿。
2.我读到( ),仿佛看到( ),感受到( )。
3.读到“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我能用自己的话讲给别人听。
五、拓展提升
童年的生活是一幅连绵不断的水墨画,里面有许多令人难忘的场景,你的童年也一定与众不同,童年的生活可以是一幅画,可以是一首歌,也可以是一场梦,课下请同学们画画自己的童年,说说自己的童年,或像课文一样写一写自己的童年。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反思
济水东园学校于会
正所谓“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课后整理思路,回忆课堂,反思总结,这是教师专业成长必不可少的一步,下面就所教学的《童年的水墨画》第一课时反思如下:
在教授《童年的水墨画》一文之前,根据学生完成的预习单,了解到学生产生疑问最多的词,根据词而展开。全部设计共分两个部分,一是整体感知,解决难懂的词,读好长句子;二是细读溪边,细品溪边水墨画的美。课上较为满意地方是写字设计针对性强。重视朗读。对于难懂的句子,先理解词再进而理解句子,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
不足之处有三点:一是朗读的针对性做得不够,例如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学生在想象什么样的垂柳时,没有打开思路,归根结底是朗读的不够深入。二是朗读指导方法有所欠缺,怎么读好景物?是课上处理不到的地方,学生在读前两句时只是泛泛而读,没有全身心感悟。三是对于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没有做好引导。课中还出现了两处瑕疵,一是当读得不对,剥读得不对,在此也感谢老师们给我提的建议。希望能将这些问题整理再重新设计,磨合提高自己专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