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汉语网(2cn.cn)

语文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在原有知识方面,经过上一次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阅读该文的重要字、词。学生已经能通读全文。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文的教学让学生做到:

  (1)学会8个生字、词。

  (2)能熟练朗读课文、理解句子。

  (3)懂得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终、而不应这山望着那山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读、写,并在适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8个生字、词。

  难点:能概括小猴子为什么一无所获。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教学学生做到:

  (1)能使学生会读、写生字、词。

  (2)能朗读课文

任务分析

  1、学生的起点能力:在原有知识方面,学生已掌握了阅读该课文的一些基本的字、词。在技能方面,学生已学过《小猫钓鱼》等一些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形成阅读这类文章的模糊概念。

  2、教学任务分析:该节课都为陈述性知识的教学。

教学过程

  (一)知识的新授阶段

  1、呈现新教学内容

  (1)呈现课文题目“小猴子下山”

  (2)老师讲述“小猴子下山”的故事,使学生对整篇文章有一个大致概念。

  2、生字教学

  (1)呈现文中的生字、词

  结 jie 非常 fei chang 扛 kang 往 wang 圆 yuan 跳 tiao 追 zhui 空 kong

  (2)一个学生拼读生字,老师在旁纠正错误;指出注意翘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老师范读,全体学生跟读。擦掉拼音后再认读。

  (3)教写生字

  学生先书空8个生字、词。请两位学生板书。老师纠正错误之处。

  提供记忆策略:

  结:由“糹”、“士”“口”组成,注意是“士”而不是“土”

  往:“住”字再加“丿”

  常:底下是“巾”字

  跳:与脚有关,所以是“足”字旁。

  (4)运用生字、词

  非常:提问:非常是什么意思?(参考答案:十分、很、极)

  用“非常”这个词造句。老师提示:老师奖给我一面红旗,我(   )高兴。

  学生自己造句。

  扛:请学生表演扛东西的姿势。然后造句。

  (二)巩固与检测

  1、根据课后习题第二题,比较区别形近字。

  先请学生读这些字,然后给3分钟时间答题,请学生回答,并及时反馈。

  2、根据课后习题三,区分不同动词的意义,并会在适当的语言情景下运用。

  读“抱”“扔”“摘”“扛”;

  学生表演这四个动作(有错误之处及时纠正)

  学生做习题,校对。

  作业

  抄写生字,熟读课文,完成课后习题四。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做到:

  (1)能流畅朗读课文。

  (2)能回答小猴子为什么一无所获。

  (3)能看图复述“小猴子下山”的故事。

任务分析

  (1)在原有知识方面,经过上一次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阅读该文的重要字、词。学生已经能通读全文。

  (2)教学任务类型:关于处事态度的教学。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与这堂课有关的原因知识

  1、全体学生朗读字词。

  2、请一位学生朗读整篇文章。

  3、提问习题四。

  (二)开始新授课教学

  (听了某同学的朗读之后,大家想知道小猴子为什么只好空手回家去吗?今天我们就来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大家讨论一下。)

  1、提问:大家看了第二自然段之后,发现小猴子摘了什么?(参考答案:玉米)

  提问:那么第三自然段,它又摘了什么?(参考答案:桃子)

  提问:它的玉米呢?(参考答案:扔了)

  提问:第四自然段,小猴子又怎么做了?(参考答案:看到了西瓜,就摘了西瓜,扔了桃子)

  提问:那么第五自然段呢?(参考答案: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子了)

  问:结果呢?(参考答案:没追到,所以什么也没有了)

  问:小猴子这样做好不好?(参:不好)

  问:为什么?大家讨论一下。请几位学生回答。

  综合那么多的同学的意见,我们觉得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终,不能三心二意;不应该像小猴子一样。

  2、呈现“小猴子下山”的挂图,请几位用学看着挂图讲一讲小猴子下山的故事。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快速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线。以此为线索学习并积累“又( )又( )”形式的词语,并会迁移运用。能够正确区别“摘、扛、捧、抱、追”等动词。

  2.能正确朗读故事,并能结合插图、板书等讲述故事.

  3.由故事得到一定的启示: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总会像小猴子那样犯些错做些傻事,而事后难过后悔是无用的,重要的是能以今天的教训为基础,用积极的心态展望明天。

  课前准备:课件、卡片

教学预设:

  一、预习回馈,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提醒注意“猴”的书写。

  2.游戏中复习回顾。出现大量故事中曾出现或没有出现过的事物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些图片中的事物是故事中有的?旨在复习故事中的要点。

  游戏过程中,将故事中出现过的“玉米、西瓜、桃子、兔子、猴子”等图片贴到黑板上。

  3.指导读好这些名词。强调“桃子、兔子、猴子”等带“子”的轻声。

  二、整体读文,明确路线

  1.接读全文。

  师:小猴子下山来(板画:山),它先后走过了哪些地方?(板画:路线)咱们请几位小朋友来接读这个故事吧?(接读课文,正音)

  2.排列图片。

  师:听完故事,你能把这些图片按小猴子下山的先后顺序放进这幅路线图里吗?

  3.练说量词。

  排图片后,辅助贴图练说: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  )玉米地,再走到一(  )桃树下,接着走过一(  )西瓜地,最后看见了一(  )小兔子。

  三、以小猴子所见为线索,积累并学会运用“又(  )又(  )”的词语

  1.找出课文中“又(  )又(  )”的词语。

  师:这一路走来,不知小朋友们发现了没有,小猴子脸上的表情一直都是──(非常高兴)。是啊,因为他看到的可都是好东西呢!,故事告诉我们啊,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贴词卡。那么其它的呢?你能说说吗?

  贴: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

  2.练读词语。我们来读读这些词语,要让大家感觉到是好东西哦!

  3.拓展运用

  这些好东西光是看看(画眼睛),就是那么的吸引小猴子了!像这些好吃的,要是小猴子尝一尝的话(板画:嘴巴),也许还会品尝到怎样的好味道?选一种说说:(甜除了品尝到甜,吃起来还有怎样的感觉?(脆、鲜、嫩、糯、松、爽、软……)如果用鼻子闻一闻呢?还会觉得?(香)你能像故事中那样,用又(  )又(  )把这些好味道连起来说一说吗?

  如:又香又甜又鲜又嫩又松又脆又甜又脆又甜又糯(提示要点:完全不可能同时存在的两个特点是不能用“又……又……”来连接的)

  那这蹦蹦跳跳的小兔子你也能用这样的“又(  )又(  )”方式来说一说它吗?

  四、以“小猴子所做”为线索,积累并学会精确地使用动词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认读并理解:掰、扛。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师:哇,这一路上有那么多好吃的、好玩的,还等什么呢!我们赶快一起出发吧!看,玉米地到了!(课件出示)咦,画上怎么没画小猴子呢!是这样的,课文中写小猴子来到玉米这部分没有配插图,我想请小朋友帮我想想,这幅图上该画一只怎样的猴子呢?别急哦!还是先读读这部分故事是怎么写的吧!

  2.你会画一只怎么的猴子?(提示:表情、动作)随机学习:掰、扛。(指导书写:掰)

  3.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二至四自然段,理解并积累“摘、捧、抱、扔、追。

  1.自由读,找一找小猴子的动作,并圈一圈。

  小猴子继续走啊走,来到桃树下,走过西瓜、还看见了一只小兔子,在这些地方小猴子又是怎么做的呢?我们去读读写这三部分的课文吧!拿起笔,边读边圈一圈像这样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

  2.回馈。教师故意打乱顺序贴动词。

  3.学生评价,并谈理解。

  讨论要点:

  (1)区别:捧、抱,

  (2)理解“摘”可以跟桃子、西瓜搭配,但不能跟玉米搭配。

  (3)扔:应该扔了三样东西。老师把这些动作都贴到了。(正是所有的东西都被扔了,兔子又没追上,小猴子才会两手空空回家去。趁机将另一只垂头丧气的猴子贴图贴上去)

  五、体会小猴子当前所感,并能积极展望未来

  1.复述故事。

  2.所有的好东西都被扔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了。看着小猴子两手空空、垂头丧气的样子,我想他心里一定装满了后悔和难过。其实啊,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犯些错,做些傻事。经历过一次次的教训,我们才会变得聪明能干起来啊!

  3.课件中出示配乐动画:今天,太阳下山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了!可太阳下山还会升起,瞧,新的一天又来了!今天的小猴子下山,又会发生怎么的故事呢?我们接着往下编一编吧!(课件定格在:小猴子第二次下山)

  4.回家编一本题为《小猴子第二次下山》的图画书。

  ※ 第八届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小学语文教学交流活动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三

教科书分析:

  1.课文是一篇童话,讲述了一只小猴子下山后,看见许多自己喜欢的东西,不断地扔了原来的去换新的,最后什么也没得到,空着手回家的事。课文采用连环画形式叙述,图文并茂,富有童趣,有利于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课后的“结合插图,说说小猴子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既是学习阅读和学习表达的一个练习,又是检测学生简单推断感悟主题。说说“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按照要求提取文字信息,整理文字信息,然后内化转换为自己的语言表达。说说“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是对课文内容的提炼归纳,感悟故事的主题,既有思维训练的价值,又有学习表达的价值。

  3.课后“读读做做,再选几个词各说一句话。”是了解词义进行说话的练习。六个表示手的动作词语,都是学生生活中接触到的熟悉了解的,通过看图和做动作有助于加深了解。

学情分析:

  1.虽然是第七单元最后一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对课堂学习操作已经比较熟悉,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只有学习的刺激对注意力集中持久和学习兴趣的维持还是不够的,因此,除了不断提出学习任务刺激注意力集中和学习兴趣外,还是需要设置激励性的活动来维持的。(激励性活动的设置不在本设计中体现。)

  2.到了这个单元的学习,由于会认的字以及生活中认识的字已经达到一定数量,这会给学生会写字的记认造成干扰,因此,在写字教学环节中,加强运用识字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形近、音近字比较,记认字形细部尤为重要。

  3.本课文所在单元的前三篇课文,学生已经从不同角度感悟到责任意识和养成良好习惯的道理,本课文是最后一篇,要充分利用这个有利条件教学。课文主题是做事要有目标意识。要求学生能这样高度概括归纳是不符合学生认知和学习水平的,学生能有根有据说明“只好空着手回家去”应视作感悟课文主题了。

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能正确朗读课文。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课文内容,能结合插图说说小猴子下山后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说说小猴子为什么最后空着手回家,感悟这样的道理:做事情要认准目标,不能三心二意,否则一事无成。

  3.能正确认读“猴”等12个生字新词。

  4.能正确读写“块”等7个生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按照书写要求和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

  5.通过看图和做动作理解“掰”等6个表示手动作的词语,能选其中几个分别说一句话。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朗读课文。

  2.能正确认读“猴”等12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块”等7个生字。

教学难点:

  1.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课文内容,能结合插图说说小猴子下山后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感悟这样的道理:做事情要认准目标,不能三心二意,否则一事无成。

  2.通过看图和做动作理解“掰”等6个表示手动作的词语,能选其中几个分别说一句话。

教学准备:

  教师:“猴”等12个会认读字字卡,“块”等7个会写字的田字格字卡;纸质课文图画,任务PPT。

  学生:每人一套“猴”等13个会认读字字卡(不注音的)。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激趣导入;释题,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导语:同学们,在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之前,我们一起复习以前学过的一些字词。

  (一)复习会写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词。

  1.副板书位置贴出字词卡:一块儿非常往外看进步空气

  出示任务:自由读读这些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2.反馈指导:指名读,相机正音。齐读。

  3.小结:这些红色字体的字,我们学习完课文,就要求能正确书写了。

  (二)导语:同学们,在上一个单元,我们通过学习《文具的家》知道了要养成收拾整理文具的良好学习习惯;通过学习《一分钟》感悟到时间宝贵,要有管理时间意识,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通过学习《动物王国开大会》明白了把话说清楚明白的重要性。今天,我们继续这个单元的一篇新的课文,它又会让我们明白什么道理呢?请看老师板书这篇课文题目。

  1.老师板书题目:18小猴子下山(“猴”注音)

  2.出示任务:自己借助拼音读准题目。

  3.反馈指导:指名读题目;订正后全班齐读课题。

  4.释题,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过渡语:同学们,通过课题,你们知道课文讲了一个关于谁的故事呢?(指名回答。预设:课文讲的是关于小猴子的故事。)课文给我们讲了一个小猴子什么样的故事呢?(指名回答。预设:课文给我们讲了一个小猴子下山的故事。)课题告诉我们,课文讲的是小猴子下山的故事。那么,小猴子下山后发生了什么事情,课文通过故事让我们明白些什么呢?我们学习了这课的生字新词,把课文读准确通顺了,图文结合了解了课文意思,就能知道了。

  二、学习朗读课文,学习会认的字。

  (一)尝试朗读课文,学习会认的字。

  1.出示任务:

  (1)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拼读一下字上的音节,看看自己能不能将课文朗读下来。

  (2)读完课文后,在课文里把会认读的字圈画出来,然后借助拼音把这些字宝宝读准。

  (3)在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2.反馈指导:

  (1)订正会认的字的圈画和自然段标序号情况。

  (2)出示会认的字字卡(注音),指名拼读(学习速度中等的2—3个学生)相机指导。

  (3)自由拼读、全班齐拼读。

  (4)指名拼读(学习较慢的学生)相机指导。

  (二)会认读的字音难字学习,能读准课文

  1.导语:我们读准了会认读的字,复习了会写的字里面已经会认读的字,那么这些字宝宝回到课文里,你能读准吗?请同桌互相检查是不是真的在课文中读准会认读的字的读音。读的同学要注意把会认读的字读准,听的同学要精神集中注意听,同桌读错了会认读的字的读音,就在下面做个记号;同桌读完后,帮助他纠正。

  出示任务:同位互读课文,注意读准会认读的字;如果同桌读错了,在他读完后帮助纠正。

  2.反馈指导:

  提问:您帮助同桌纠正了哪个字的读音?或:同桌帮助你纠正了哪个字的读音?(归类指导,如,提出并读准“摘”后,全找出翘舌音的一起学习。)

  预设:翘舌音:扔、摘、追;后鼻韵母的:扛、扔、捧、蹦。

  正音后,单字开火车检查、巩固(直呼)。

  3.读准课文练习。

  (1)出示任务:自由朗读课文,在读准音的基础上,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

  (2)学生自由练习。

  (3)反馈指导。以会认的字音准和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为标准师生评议。

  4.小结:朗读课文我们首先就要做到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这才叫做把课文读准了。

  (三)读通顺课文学习和继续学习会认读的字

  1.导语:刚才我们读准了会认读的字的读音,读准了课文,接下来我们学习把课文读通顺,继续学习会认读的字。

  出示任务:朗读课文,在读准课文的基础上,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注意句子中间的停顿,读完后给会认读的字找朋友(提示:连在一起读的就是它们的好朋友,用横线在它们的下面画出来)。

  2.反馈指导:

  (1)反馈订正画词情况,相机强调“连在一起读的才是好朋友”。

  (2)PPT示课文词语,会认读的字注音,直呼读字读词,方式如:“猴、猴、猴,小猴子的猴”。齐读,自由读。

  3.“结、满、瓜、追”口头组词。

  (1)(贴出会认读的字的字卡后)出示任务: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些字在生活中,它们会和哪个字宝宝组成词语的呢?同桌说一说。

  (2)反馈指导:

  ①逐一反馈,学生组词正确的,就以字卡为中心板书成词语;如学生用同音字组词的,则把这个词语板书在副板书位置,以示区别和纠正。

  ②将学生组的词语带读一、两遍。

  (3)小结:同学们真用心,能在生活中知道那么多的词语,其实生活就是一个大课堂,我们可以通过生活认识很多字,知道很多词语的。

  4.学习读通顺课文。

  (1)导语:通过课文的词语和我们组的词语,我们了解了会认读的字的意思,在这个基础上有信心把课文读好吗?我们读课文的时候,要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注意句子中间词语间的停顿,不要把会认读的字宝宝好朋友拆散了。

  出示任务: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做到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注意句子中间的停顿。

  (2)反馈指导:

  通过分自然段个别指名读检查,相机指导读好下面句子的停顿:

  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他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他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

  走着走着,他看见一只小兔子蹦蹦跳跳的,真可爱,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子。

  (3)自由朗读、齐读全文。

  5.总结(该环节的学习状况及相关知识点:1.逗号、句号的停顿;2.以短语为单位读好句子中间的停顿。)。

  (四)会认读的字认字的初步评价

  1.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2.游戏认字。(注:所出示的字脱音节)

  三、图文结合,品读语句,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主题

  导语:我们学习了会认读的字,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下面我们结合课文的图画学习课文,看看通过学习小猴子下山的故事,我们能明白些什么。让我们齐读课题。

  提问:通过课题我们知道课文讲的是小猴子下山的故事。那么,课文告诉我们小猴子下山后得到过些什么呢?(指名回答。预设:小猴子下山后得到过玉米、桃子、西瓜。)最后,小猴子是怎样回家的?(指名回答。预设:最后,小猴子是空手回家的。)

  哦,课文讲了这么一个故事:小猴子下山后,得到过玉米、桃子、西瓜,最后是空着手回家了。那么,这个故事具体是怎样讲述的呢,我们继续学习。

  (一)图文结合,了解课文内容

  1.(按照图3、图5、图1、图4、图2的顺序贴出纸质课文插图)

  出示任务:仔细观察图画,想一想,每一幅图画上,小猴子在干什么?

  个体观察思考,同桌交流互补互纠。

  2.反馈指导。(注:只要求意思相同,不要求文字雷同,后面的回答、说话要求相同,不再注明。)

  图3:小猴子扔了桃子,去摘西瓜。

  图5:小猴子空着手回家。

  图1:小猴子扛着一个玉米往前走。

  图4:小猴子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子。

  图2:小猴子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3.过渡语:那么,这些图画又是对应课文的哪些自然段的呢?请同学们读读PPT上的课文,想一想。

  出示任务:自由读读PPT上的课文,想一想,这几幅图对应的是课文的哪个自然段?你是根据哪些词句判断的,用心记着。

  个体读书思考,同桌交流。

  4.反馈指导。

  预设:(指出判断依据后,朗读该自然段,老师小结自然段意思。)

  图3:第3自然段;句子:他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

  自然段意思:小猴子看见西瓜,就扔了桃子,摘西瓜。

  图5:第5自然段;句子: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自然段意思:小猴子抓不到小兔子,只好空着手回家。

  图1:第1自然段;句子: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自然段意思:小猴子来到一块玉米地,掰了一个玉米扛着往前走。

  图4:第4自然段;句子:走着走着,他看见一只小兔子蹦蹦跳跳的,真可爱,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子。

  自然段意思:小猴子看见小兔子,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子。

  图2:第2自然段;句子:他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自然段意思:小猴子看见桃子,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二)调整图画顺序,练习说话,感悟主题。

  1.导语:我们通过图文结合,了解了课文各个自然段的意思,但是如果按照这个顺序,能把故事讲清楚吗?

  出示任务:根据这个故事的讲述顺序,这些课文插图的顺序应该怎样调整?同桌商量商量。

  同桌讨论。

  2.反馈指导。

  指名说调整的顺序,老师重新按顺序贴纸质课文插图。

  3.小结:讲述故事、事情,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讲述,才能把故事经清楚,把事情讲明白。

  4.导语:同学们通过图文结合了解了课文内容,通过调整插图顺序了解的故事的顺序接下来,老师要考考你们了,看你们是不是真的了解了课文内容。

  出示任务:(PPT出示课文插图)朗读课文,结合插图,想一想小猴子都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然后用“小猴子先……。接着……。然后……。再……。最后……。”说一说。注意做到按照顺序说,语句通顺连贯。

  个体操作练说,同桌互说互纠。

  2.反馈指导。

  指名2—3名说,以“注意做到按照顺序说,语句通顺连贯”为标准评议。

  3.根据评议个体再练说。

  4.反馈指导。

  指名学习较慢的学生说,以“注意做到按照顺序说,语句通顺连贯”为标准评议。

  5.感悟主题。

  (1)导语:看来,同学们真的了解了课文内容。那么,通过这篇课文,像前三篇课文那样,你们又知道什么道理呢?

  出示任务:想一想,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先自己练说,然后与同桌交流交流。

  个体思考,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预设举例:

  因为小猴子看到一个新的就喜欢一个,就把原来的不要了。看到桃子就喜欢桃子丢掉玉米,看到西瓜就喜欢西瓜丢掉桃子,看到小兔子就喜欢小兔子,丢掉西瓜,结果最后就会一个都得不到。所以,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了。

  因为小猴子没有一个明确的需要,而是有一个新的需要就丢弃原来需要的。看到桃子就丢弃玉米,看到西瓜就丢弃桃子,看到小兔子就丢弃西瓜,这样就会什么都得不到,所以,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了。

  (3)小结:是呀,我们做事情可不能像小猴子那样,目标变来变去,这样的话,最后就会一事无成。而要目标专一,认定一个目标,努力去做,才能做成功。

  (四)总结:

  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通过透过课文内容想一想,我们不但了解了词句的意思和课文的意思,读懂了故事,还明白了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同学们,真会读书!

  四、会认读的字认字的评价。

  (一)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二)游戏认字(注:所出示的字脱音节,关注学习慢的学生。)

  五、完成课后练习“读读做做,再选几个词各说一句话”。

  1.导语:同学们,课文我们学习完了,让我们再接再厉继续完成课后的“读读做做,再选几个词各说一句话”的练习。在进行练习之前,我们先进行复习一个知识。

  提问:提手旁的字一般与什么有关?(指名回答。预设:提手旁的字一般与手的动作有关。)

  出示任务:在课文中找出表示小猴子手的动作的词,在下面点上实心圆点。(提示:重复的只需要点出一个。)

  2.反馈指导。

  预设:

  表示动作的词:掰、扛、扔、摘、捧、抱。

  3.出示任务:(PPT出示这些词)自由读读这些词,边读边做动作表示这个词的意思。

  个体操作;同桌一个读词一个做动作,交换读做。

  4.反馈指导。

  指名读和做动作,PPT打乱顺序逐个出示这些词,读、做对了,出示课文对应动作的图;读、做错了,纠正后才出示课文对应动作的图。(指名两个)

  5.选词说句子。

  出示任务:自由选择三个词,各说一句话。注意做到句子通顺,所用的词要准确。

  6.反馈指导。

  逐个词指名说句子,以句子通顺、所用的词准确为评议标准评议。

  六、写字指导。

  (一)字形教学。

  1.PPT示会写的字,读一遍。

  2.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然后班级交流。(学生说记字方法中说到的字词,板书在副板书位置,以方便对照记认会写字的细部。)

  3.根据结构给这些会写的字分类。左右结构:块、往;独体字:非、瓜;半包围结构:进;上下结构:常、空。

  (二)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非”“瓜”。

  (1)指名说说笔画笔顺,订正后全体一起书空说笔画笔顺。

  (2)观察并说说“非”“瓜”各笔画起止位置。

  (3)范写“非”“瓜”。分别提示:“非”字,左竖比右竖短,右竖山下逗比左竖稍伸出;左右三横中间横最短,左压横中线,右在横中线上。“瓜”字第一撇是横撇,第二撇是竖撇;竖提在竖中线左边起笔运笔,与竖撇收笔齐平转提,压竖中线收笔;捺在竖提起笔出起笔,收笔与点齐平。

  (4)学生在教科书上描一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写另一个。

  2.指导书写“块”“往”。

  (1)观察并说说“块”“往”各部件的占位和书写要注意的笔画和笔顺。

  (2)范写“块”“往”。(小结:都是左窄右宽。)分别提示:“块”字左短右常;提土旁的提靠近横中线收笔。“夬”的横折过竖中线起笔压横中线收笔,横过竖中线提土旁的提收笔处下方起笔贴横中线收笔,竖撇紧靠竖中线起笔运笔,过横转撇,穿插的提土旁下方收笔,捺要舒展,角度与撇相近。“往”字左边的“主”点与双人旁的第一撇齐平起笔,第一横与第二撇齐平起笔,长横靠近双人旁的竖且略高起笔。

  (3)学生在教科书上描一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写另一个。

  3.指导书写“进”。

  (1)观察并说说“进”各部件的占位和书写要注意的笔画、笔顺。

  (2)范写“进”。提示:“进”字的“井”的第二横压横中线起笔,稍斜运笔至横中线上方收笔;竖撇压竖中线起笔运笔过第二横转撇,竖比撇上下都稍出;走之底的横折弯压横中线起笔,平捺舒展,全托着“井”。

  (3)学生在教科书上描一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写另一个。

  4.指导书写“常”“空”。

  (1)观察并说说“常”“空”各部件的占位和书写要注意的笔画。

  (2)范写“常”“空”。分别提示:“常”字小字头竖压竖中线;“口”小扁,横压横中线;“巾”比“口”宽,竖压竖中线。“空”字穴字头与“工”字上宽窄和高矮相近;穴字头第一点压竖中线,第二点靠近横中线收笔,第三点靠竖中线起笔压横中线收笔;“工”的竖压竖中线。

  (3)学生在教科书上描一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写另一个。

  七、总结。(学习状况和知识能力点)

  八、写字练习。

  作业设计: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口头组词、多音字和会写的字字形比较 板书(略)

  18 小猴子下山

  掰玉米——扔玉米,摘桃子——扔桃子,摘西瓜——仍西瓜,追兔子——空手回家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四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四个生字和新词,会用又(  )又(  )说词组。

  2、正确观察图画,理解句子的意思和句子之间的联系,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做事情要有始有终,不能三心二意,做完一件事再做另一件事,这样才能有收获。

  4、能有表情的、流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小猴子下山来都经过了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情。

  2、理解小猴子为什么空着手回家?懂得做事情要有目的,有始有终,不能三心二意。

  【教学方法】图文结合,综合运用读书指导法,观察法,通过读、演、说、写达到学习与教学的目的。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放大的课文插图画。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出,激趣导入

  同学们,有一只小猴子高高兴兴的下山了,可是等他回家的时候,他却两手空空,哭丧着脸,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大家想知道吗?就让我们到故事中去寻找答案吧!

  讲故事之前,老师先来看看同学们的字词掌握的怎么样?

  二、检查预习(出示课件)

  我很棒:

  1、加拼音读字、词。

  2、去掉拼音读词语。

  小猴子出题:读随机出现的动词,要加上动作哟!

  师:同学们读得真不错!声音大,发音也比以前有了进步,还加上了帅气的动作,王老师真为你们高兴,来,为自己鼓鼓掌!

  三、整体感知课文

  1、小猴子下山来,他先后走过了哪些地方呢?做了什么事情呢?自己快速默读课文,用笔划出小猴子走过的地方和做的事情。

  2、生默读课文

  3、小猴子下山来都走过了那些地方呢?(玉米地、桃树下、西瓜地),最后他是不是满载而归?而是空手(板书:空)为什么呢?(加“?”)他都具体做了什么事呢?我们来看课文。

  四、师生协作,研读课文

  (一)出示第一幅图(出示课件)

  1、这是哪儿?(出示第一段课件)第一句话就告诉了我们小猴子来到了玉米地。

  2、观察这片玉米地,玉米长得怎么样?(出示课件:又大又多)理解“又大又多”(出示课件)

  3、小猴子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心里怎么样?(非常高兴)高兴起来,怎么做的?(课件:掰、扛)

  4、为什么要“扛”着?

  5、谁来演示一下“掰、扛”的动作?

  6、这段告诉我们小猴子下山来的第一站是在玉米地里做什么?(板书:掰玉米)

  7、小猴子看见又大又多的玉米,多么高兴啊!你能把小猴子高兴的心情以及掰玉米、扛玉米的神情读出来吗?加上动作哟!

  师:读得真不错!你感受到小猴子高兴的心情了吗?

  (二)自主学习2-4自然段

  1、小猴子扛着玉米,又到了哪儿呢?做了什么事呢?后面几部分,我们自主学习,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分组学习。(出示课件)

  2、分组讨论

  3、小组内交流、展示

  A、交流第二段

  (1)你们喜欢哪一段?(出示课件)

  (2)小猴子走到哪儿?他看见什么?非常高兴,就怎么样做的?(板书:扔)

  (3)理解“又大又红”、演示“扔玉米”“摘桃子”的动作。

  (4)这段告诉我们小猴子从玉米地来到了桃树下,看见又大又红的桃子,馋得直流口水,就迫不及待地去摘桃子。(板书:摘桃子)

  (5)你能把小猴子高兴和急切摘桃子的心情读出来吗?

  B、交流第三段

  (1)你们喜欢哪一段?(出示课件)

  (2)小猴子走到哪儿?他看见什么?非常高兴,就怎样做的?

  (3)理解“又大又圆”、演示“捧着、扔、摘西瓜”的动作

  (4)这次,小猴子又从桃树上下来,捧着桃子来到了西瓜地里,在瓜地里做什么?(板书:摘西瓜)

  C、交流第四段

  (1)你们喜欢那一段?(出示课件)

  (2)小猴子抱着西瓜往回走时,他看见了什么?非常高兴,就怎样做的?

  (3)小猴子的*病又犯了,最后又扔了西瓜去追小兔。(板书:追小兔)

  (4)生演示小猴子追小兔的情景。

  (5)你能再把小猴子扔西瓜追小兔的高兴心情读一读吗?

  五、巧用示范,积累运用

  1、这一路走来,不知同学们发现了没有,小猴子脸上的表情一直都是----非常高兴。是啊,因为他看到的可都是些好东西呢!故事告诉我们啊,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张贴:又大又多)其它的呢?(张贴: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

  2、读词语

  我们来读一读这些词语,要让大家感受到这是些好东西哦!

  3、拓展运用

  (1)那小兔子的“蹦蹦跳跳”你能用又(  )又(  )方式来说一说吗?

  (2)谁还会说?

  师:同学们说得真不错!我们又积累了这么多描写东西的词语。我们一定要课下多看书,积累更多的词语,好吗?

  六、体会结尾,总结全文

  1、小猴子一路上遇到这么多的好东西,最后是不是高高兴兴地回家了呢?而是怎样?(板书:回家)

  师:是啊,最后连小兔子也跑进树林子不见了,(板书:跑)它只好空着手回家了。

  2、再观察小猴子的表情,和前几次有什么变化?这次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3、那么小猴子为什么空着手回家了?想想这一路上的经历。来,帮老师理顺理顺。(生答,师画→)

  4、课文理解得真不错!这就是小猴子下山来所经历的一切事情,现在我们知道小猴子为什么空手而归了吧?(擦掉“?”)

  七、联系实际

  小猴子之所以会空手而归,终归就是因为小猴子没做完一件事就去做另一件事。那么,在生活中你有没有像小猴子这样,没做完一件事就去做另一件事的例子呢?(生交流自己的做法。)

  八、巩固练习。(出示课件)

  1、填空。

  (1)(玉米地里),玉米结得又大又(多)。

  (2)(    ),桃子结得又大又( )。

  (3)(    ),西瓜结得又大又( )。

  2、把能搭配在一起的词用线连起来。

  九、拓展作业

  经过了这次,小猴子一定得到了教训,妈妈也对它进行了教育。过了几天,它又一次下山来了。妈妈对小猴子说了什么?这一次它又是怎么做的呢?发挥你的想象,续写(说)“小猴子第二次下山”的故事,看看谁是我们班的“故事大王”。

返回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