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汉语网(2cn.cn)

语文

《小马过河》教学设计

能按课文中的对话提示语,读出句子应有的语气。能按故事发展的过程,理清叙述的顺序,复述小马第一次到河边的情况。能背诵、默写老马教育小马的话,从中体会故事的寓意。

小马过河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的

  1、能按课文中的对话提示语,读出句子应有的语气。

  2、能按故事发展的过程,理清叙述的顺序,复述小马第一次到河边的情况。

  3、能背诵、默写老马教育小马的话,从中体会故事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训练说话

  1、今天学的课文叫《小马过河》。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呢?他又是怎样过河的呢?

  2、听范读,划出生字新词;思考问题:小马为什么要过河?

  3、训练说话。

  小马为什么要过河?

  (要帮妈妈做事;要到磨房去;小马要帮妈妈把麦子驮到磨房去。)

  组织学生讨论:

  要是把磨房所在地点“河对岸”说进去,那就表达完整了。你看应该加在哪里?(磨房前面)

  〈通过三次提问,逐步提高学生语言的准确性,从而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他们思维的严密性。〉

  4、学习字词。

  读生字新词——正音。

  提醒学生注意易写错的字——字形。

  生字组词,并抄写。

  〈课堂上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读和写。〉

  二、理清课文脉络,练习说话。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思索并回答问题:小马几次从家里来到河边?每次的结果怎样?

  2、梳理课文脉络。(板书:过不了河蹚了过去)

  3、口头填空。

  课文先写小马为什么要过河,接着写小马( )的情况,然后写老马( ),最后写小马( )。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并训练学生由句组段的说话能力。〉

  三、指导朗读,练习复述

  1、课文哪几段写第一次来到河边过不了河的情况?(第3 -- 6 段)

  2、指导朗读。

  (1)理解下面的带点词语,据此读出句子的语气:

  “小马为难了,心想,我能不能过去呢?如果妈妈在身边,问问她该怎么办,那多好啊!”

  “小马吃惊地问:‘水很深吗?’”

  (2)体会角色的心理,读出下面句子的语气:

  “老牛说:‘水很浅吗,刚没小腿,能蹚过去。’”

  “松鼠拦住小马,大叫:‘小马!别过河,别过河,河水会淹死你的!’”

  〈前后两次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方法略有不同,但训练重点都放在引导学生进入角色。〉

  3、练习复述。

  (1)按故事发展的顺序,给下列词语排队编号:

  回家 问松鼠 问老牛 为难 连忙 立刻

  (2)指导复述。

  要求把编了号的词作为提示语,有顺序地复述,用自己的话通顺地复述。依据复述要求,进行评议。

  〈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小马第一次来到河边的经过,是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之一,因而指导要到位,训练要充分。〉

  4、找近义词。

  让学生从编号的词语中找出一对近义词。(连忙、立刻)

  你是怎么从这对近义词中体会到小马自己不动脑筋,光听别人的话的?

  四、指导表演,读写句子

  1、分角色朗读,表演老马教育小马的情节。

  抓住“难为情”一词,让学生说说“难为情”是什么意思。你为什么事情感到过“难为情”?并演示:“难为情”时,你是什么样子的?做给大家看看。

  2、学生自读第7自然段,并划出一句对自己帮助最大的话。

  对老马教育的这段话,让学生:

  (1)读——读出“亲切”的语气。

  (2)说——说说“光”在句子中是什么意思,能不能省去这个字。(板书:动脑筋、试一试)

  (3)背——要求有感情地背诵。

  (4)默——不遗漏或写错标点符号。

  五、突破难点,加深理解

  1、学生自读第8自然段,并说说从哪里看出小马记住了妈妈的话,遇事开动脑筋了。

  2、讨论:小马亲自下河去试一试,觉得河水怎么样?同一条河,为什么老牛、小马、松鼠对不的深浅说法会不一样,究竟谁说得对?

  〈四种答案(略)〉

  学生兴趣高,对此,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地发表各自的意见,其间教师以肯定学生的某些意见的方式作为引导,最

  后的结论如何做也须视学生的认知水平而定。

  3、训练用”既不像……也不像”说话。

  (1)说“高度”

  (2)说“深度”

  (3)连说。

  让学生用“因为……所以……”把刚才说的两句话连起来。

  六、朗读全文,小结收获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小结收获。让学生说说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还不懂的问题,教师作适当处理。

  中年级阅读教学以段的训练为重点。这堂课较好地按照“重点训练+常规训练”的思路来组织教学,既突出了段的训练,又注意了词句训练,朗读、默读、背诵训练和说话训练。教师善于抓住教材特点,重视语言和思维的训练,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发展。教师教学十分注意面向全体学生,照顾不同起点的学生,提高全班学生的水平。
 


小马过河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1、读课文、弄懂课后题1。

  2、懂得遇到问题,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动脑筋独立思考,从实践中去寻求问题的答案。

  3、能联系上下文,弄懂下面几个词语:为难、连蹦带跳、去路、没、趟等。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妈妈说的话。

教具准备:

  投影片

教学时间: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略知一、二段

  1、师讲故事的开头(即裸文一、二段),然后提问:同学们,故事讲到这儿,你觉得小马怎样?为什么?

  生:我觉得它很懂事,因为它懂得帮妈妈做事。

  生:我认为它是个听话的孩子。因为它一听说能帮妈妈做事,就很高兴。

  二、抓中心句

  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小马第几次来到河边才过了河?它是听了妈妈说的哪句话才下决心过河?用“~~~”画出来,并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三、联系上下文,理解中心词

  1、(出示投影片),抽学生逐段读课文三、四、五、六自然段,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A、妈妈所说的“别人”在课文中指谁?

  B、“别人”都是怎么说的?用“=”画出来,想一想,它们说的话对吗?

  C、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小马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用“一一”画出来。

  2、小组讨论,师巡视指导。

  3、交流讨论结果

  A、学生答了1、2问后,发散:这时候,如果你是小马,听了老牛和松鼠的话,你会怎么办?

  生:我会想一想它们谁说的话有道理。

  生:我会自己去试一试。

  B、学生答第3问,并抓重点词“立刻”、“连忙”。

  四、读最后一段,体会中心句

  1、听了妈妈的话,小马是怎么做的?它实践的结果是什么?

  2、(出示投影片)看图说说为什么说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3、你从老马的话中想到了什么?

  生争论:妈妈的话一定是对的。

  生:我想今后我不论遇到什么困难,我要多动脑筋想办法。

  生:我会亲自动手去做一做。

  生:我会去做试验,找到解决办法。

  五、总结,延伸中心句

  在今后的生活中,如果你遇到困难,你会怎样做?

  六、续编故事

  1、师讲故事的开头:过了几天,下起了大雨。大雨一下就是几天几夜,河水涨了老高。外婆打电话来找老马,说自己家被水淹了,老马听了十分着急,对小马说:”孩子,你先给外婆送点东西吧。”小马驮起面飞快地向外婆家跑去。跑着跑着,一条大河挡住了去路。

  2、请同学们帮小马想办法,把这个故事编完整。

 


小马过河教学设计三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12个生字。认识8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遇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要动脑筋想一想,试一试,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

  3、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懂得“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这句话的意思。

  难点:为什么说“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课前准备

  课文插图的放大挂图、动物头饰,生字生词卡片。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一、谈话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我们上一课学了《坐井观天》,同学们很喜欢读,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童话故事,同学们一定会觉得很有趣。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重点解决生字的读音,大致了解故事的内容

  1、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一、二遍,要求目视双行,读准生字的音,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分段指名读课文,学生听、议;检查生字的读音,教师用生字卡片正音。注意下面一些生字的读音。

  匹:是三声,不要读成“p ”或“p ”

  如:读二声,注意和方言区别。

  突:读一声,不要读“t ”。

  然:读“r n”,不要读成“y n”。

  3、把生字带入课文中去读,直到读熟

  4、教师范读(或听朗读录音)课文。学生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主要讲小马过河时发生的事)

  三、课堂作业

  1、在课文中找出含有生字的生词,读一读。

  2、用“麦、步、然、意、连”口头组词,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3、小组同学之间互相订正。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

  一、用字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二、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引导学生读第一、二自然段

  理解小马已经长大了,愿意帮妈妈把麦子驮到磨坊去。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让学生说说老马和小马住的地方。理解“马棚”(养马的地方)、“一匹”等词。

  2、先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再分角色读

  思考:从老马和小马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知道了小马长大了,很愿意帮助妈妈做事。从“您”看出小马不但爱劳动,而且有礼貌)

  3、选择几个重点词语加以指导,并结合指导朗读。如“连蹦带跳地说”,写出小马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表示小马愿意做事。还可以换上“

  一蹦一跳”、“蹦蹦跳跳”、“跳呀蹦呀”等词语。

  四、自由读第三至六自然段

  思考:小马驮着麦子到磨坊去,遇到了什么困难?它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在阅读中找出有关词句,做上记号。

  1、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小马来到河边,为什么为难了?它想到了什么?读有关的句子。

  “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河水哗哗地流着。”小马过不了河,为难了。“去路”,指往前走的路。“挡住了去路”,就是没法再往前走。小马是怎么想的?读有关的句子,指导读出语气。小马想的话,轻读。

  2、小声读第四至第六自然段。边读边想:小马过不了河,它是怎么做的?老牛说河水浅,松鼠说河水深,它们说的对不对?为什么?

  (1)指名读第四自然段,思考:小马问老牛,老牛怎么说?

  老牛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这里要注意的是老牛的小腿)

  (2)指名读第五自然段,从“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注意“立刻”)说明小马没动脑筋想,准备过河

  小松鼠说河水很深。和老牛说的比较,为什么它们的说法不同?

  边读书,教师边出示挂图(小河、老牛、松鼠的图片或幻灯片)进行比较,使学生明白,小马要过河,老牛说河水浅,小松鼠说河水深。它们之所以说法不同,是因为它们的身体条件不同,感受也不同。老牛身材高大,河水可能只没过它的小腿;松鼠个子小,河水可能会淹死它。这里可要求学生按“因为老牛......所以说......;因为松鼠......所以说......”的句式回答。

  (3)指名读第六自然段,联系上下文理解“小马连忙收住脚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这句话的意思。

  老牛说河水浅,小马“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过河;松鼠说河水深,小马“连忙”收住脚步。“立刻”、“连忙”两词的意思相近,都含有“快”的意思,说明小马没动脑筋想。

  小马听了老牛和松鼠完全相反的话,不敢过河了。小马既不动脑筋想一想,又不敢试一试,所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五、指导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至第六自然段,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1、小马问老牛的话,后面是问号,要用疑问的语气读。老牛的回答,说得平静,因为它认为河水很浅,要读得平缓。可以让女同学读小马的话,男同学读老牛的话,分角色练习朗读。

  2、松鼠的话同老牛的话就不同了,“拦住他大叫”,后面的话用的是感叹号,表示语气加重。“小马!”一声大叫,要读得急促些,声音要高一点,两个“别过河”,速度要快一些,连着读,第二个“别过河”语气要加重些。

  3、“小马吃惊地问”,不是一般地问,“吃惊”,吓了一跳,表示小马害怕,紧张。教师可示范,读出语气来,再让学生练读。

  4、第六自然段中小马“叹了口气”说的话,是拿不定主意,无可奈何,只好回去问妈妈,要读得轻缓。

  5、四人一组练习分角色朗读。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学习生字

  一、朗读第七自然段

  思考:小马的妈妈是怎么说的?妈妈的话是什么意思?你从它的话中懂得了什么?

  1、指名读,找出小马妈妈说的话,用小黑板出示:“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

  2、联系上下文稿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小马来到河边,老牛说河水浅,它“立刻”准备过河;松鼠说河水深,小马“连忙”收住脚,不敢过河了。全句的意思是说,不要只是听别人一说就信以为真,一定要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在思考的基础上,再亲自试一试。因为别人说的,往往只适合别人。别人说的对不对,要想一想,并实践一下,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指名读第八自然段

  思考:小马是怎么过河的?过了河它有怎样的感受?

  1、把写小马感受的话找出来,教师用小黑板出示:“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2、小马的这种感受是怎么得来的?读有关句子。

  这是小马自己试着过了河才知道的。因为小马既不像老牛那样高大,也不像松鼠那样矮小。

  三、指导朗读第七、八自然段

  小马妈妈的话,要用诱导、亲切的语气读。小马的话中“过.....过不去”,“没......没想过”,这两处的省略号不表示省略了某些内容,而表示说话时心里很为难,所以是断断续续的。要指导学生用难为情的语气读

  四、总结全文

  抓住老马的话,让学生联系全文理解,各抒已见;让学生明白:做什么事都要动脑筋,要去试一试才行。

  五、指导书写生字,分析记忆字形

  1、重点指导以下几个生字的字形和书写。

  匹:共4画,笔顺是:

  事:共8画,笔顺是:

  然:共12画,笔顺是:

  “愿、半、袋、挡、如、道”等字,可启发学生利用学过的偏旁和熟字分析记忆字形。

  麦:上下结构,上边是青字头,下边是折文“夂”,不要写成反文“攵”。

  突:上边是穴字头,下边是大字加一点“犬”,不要写丢最后一点。

  2、练习写字。

  (1)每个字写三遍。

  (2)自己对照范字,评一评,自己哪个字写得好,还有什么不足。

  (3)组内相互评议,在写得好的字下面加点。

  (4)在评议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再练写生字。

  六、重新组合学习小组,选择合作完成下列一项任务

  1、分角色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评一评,读得怎么样。

  2、讲《小马过河》的故事。其他同学评一评,讲得怎么样。

  3、编课本剧表演《小马过河》。其他同学评一评,表演得怎么样。

  4、想象,小马过了河,在回答的中上,又遇到松鼠、老牛,回到家里,见到妈妈,它会说些什么?其他同学评一评想象得怎么样。

 


小马过河教学设计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认识本课1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小乌龟前三次找工作没被录用的原因。

  3、初步了解对比的写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情感目标:教育学生做事要动脑筋,要实地去试试,初步懂得“实践第一”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初步懂得“实践第一”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

  导入

  老师手举小马图,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一只小动物,你知道是谁吗?(小马)

  下面我们学习小马过河的故事。

  10 小马过河齐读课题

第一课

  听——听课文录音

  老师先播放录音,学生听故事,感受童话的趣味性,初步和故事的主要人物----小马交上朋友,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一、借助拼音自读课

  二、认识自然段

  学生边读边标出自然段。

  三、熟读课文思考:

  1.课文中写了几个小动物?

  2.课文中主要写的谁的事?

  3.小马为什么要过河?

  4.小马过河时遇到了什么事,怎么解决的。

  5.小马最后过河了吗?

第二课

  读——读课文内容

  1、初读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读准生字新词,读通句子。

  2、精读课文

  通过初读,学生对课文已有了整体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精读课文中的重点句。通过对重点句的朗读分析,课文其他内容便也迎刃而解了。

  这篇课文写了哪些小动物?(老牛、松鼠、小马)

  这课主要写的是谁?(小马)

  写的是小马的一件什么事?(小马过河的事。)

  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呢?

  读1—3小段

  妈妈让小马做什么事?

  小马心情怎样?

  书上哪个词写的是高兴的心情?(连蹦带跳)

  小马为什么这么高兴?(第一次接受任务)

  小马的话说明什么?(1.爱劳动。2.有礼貌)

  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呢?(去磨坊,一条河挡住了去路。)

  画一条河

  小马这时怎么想的?

  小马为什么为难呢?

  1.第一次离开妈妈。

  2.离家很远了。

  3.河水哗哗地流着不知深浅。

  导读1—3小段,读出小马高兴的心情和后来为难心情的语气。

  这时小马遇见了谁,争吵一件什么事?

  读4—6小段

  小马遇见了谁?

  他们争吵一件什么事?

  老牛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蹚过去。”

  板书水浅

  松鼠说:“深得很哩!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是掉在这条河里淹死的!”

  板书水深

  老牛说水浅,松鼠说水深,谁说的对?讨论:水的深浅不变。老牛高大认为水浅,松鼠矮小,认为水深。这是相对而言的,都有自己的道理,为什么?

  板书:高大矮小

  小马听了它们的话,怎样表现的?(不知怎么办)

  小马为什么不知怎么办才好?(遇事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

  导读4—6小段,读出小马和老牛、松鼠对话时的不同语气。

  小马听了老牛、松鼠的意见,怎么表现的?

  小马回家问妈妈,妈妈怎么说的?

  读第7小段(分角色读)

  妈妈问小马,小马什么表情?

  什么叫难为情?(不好意思。)

  妈妈问了小马几次话?(三次话)

  读第一次指导读“我……我过不去。”

  读第二次理解反问句的意思。

  读第三次指导读“没……没想过。”

  小马听了妈妈的话怎么做的?(低下了头)

  为什么低头,说明了什么?(认识自己错了。)

  妈妈最后怎么说的?读妈妈的话。

  妈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河水是深是浅,亲自实践就知道了。)

  光是什么意思?(只、就)

  小马过河了吗?怎么过的?(在妈妈的教育下,亲自实践。)

  实践的结果如何?(水既不浅……也不深)

  为什么结果是这样?(因为小马既不象老牛那么高,也不象松鼠那样矮,实践中认识到自己可以平安过河。)

  4、分角色朗读

  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小马、老马、老牛、松鼠之间的对话,在读中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领会故事的寓意。

  学习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板书:    水浅   高大

  水深   矮小

  不深不浅

教学反思:

  《小马过河》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叙述了小马为帮妈妈把半口袋麦子驮到对岸磨坊去,两次来到河边的不同表现及不同结果,说明了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筋,进行分析,勇于实践,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为了创设一个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全面自由地发展,我在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究,勇于创新。如:在学完课文后,我让学生想一想课后的思考题:“过河后的小马从磨坊回来,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听了我的问题,同学们积极思考,有的说:“小马从磨坊磨好面跑回家,妈妈帮小马把面放下来,小马低着头很不开心,妈妈摸摸小马的头亲切的问:‘孩子,你怎么了?’小马抬起头委屈地说:‘妈妈,我太笨了,面对一条小河的问题还要回来问妈妈,这样既耽误时间,又费很大的力气。’妈妈听了小马的话后,说:‘孩子,妈妈觉得你今天长大了,很了不起呀!因为你没有被困难吓倒,妈妈相信你今后一定是个坚强的孩子。’小马听了妈妈的安慰后,觉得很有道理,他又自豪地说:‘妈妈,从今天这件事中,我还懂得了一个道理,做什么事都不能光听别人说,只有自己亲自做过了,才会明白。’老马高兴地点头称赞:‘好孩子,经一堑,长一智,你的收获可真大呀!’小马又赶快说:‘妈妈,今后你有什么活,就让我去做吧,让我多体会成功的快乐吧!’”这时,我班的另一位同学按捺不住自己的思绪了,索性站起来说:“老师,再来听听我的故事吧。”“小马驮着磨好的面回到家,一蹦三尺高地对妈妈说:‘妈妈,我回来了,面磨好了。’妈妈称赞说:‘你真是个能干的好孩子。’小马这时又忍不住对妈妈说:‘妈妈,今天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亲自去试一试,才会找到正确的答案。’老马亲了亲自己的孩子,点点头。”这位同学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着,好像自己就是那匹快乐的小马。“你的想象力太丰富了,表演得也很不错。”我情不自禁地赞叹道,同学们也热情地鼓起掌来。

  在教学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思维是最没有束缚的,是最活跃的,是无止境的。他们的脑子里装满了许许多多奇异的幻想,我们应该为他们插上想像的翅膀,让他们在创新的王国,自由地翱翔。

返回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