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找妈妈》教材课文分析全解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童话,讲了一群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跟着妈妈一起捉害虫的故事,告诉了我们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要学会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充满儿童情趣的科学童话,其巧妙之处在于将大自然中的一些知识很自然地蕴含在一个生动的小故事里。通过写小蝌蚪在鲤鱼妈妈和乌龟的提示下,找到自己的妈妈的奇妙经过,自然活泼地展现了小蝌蚪发育成青蛙的变化过程,以及生活习性的变化,蕴含了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课文主题:
本文是一篇童话,讲了一群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跟着妈妈一起捉害虫的故事,告诉了我们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要学会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课文分析:
(1)第一段描写小蝌蚪的样子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解读:简单的几个字,就点名了小蝌蚪生活在水中,又按照从头到尾的序列画出了小蝌蚪的样子,句子里的“大大的,长长的”和一个动词“甩”,使小蝌蚪俏皮可爱的样子跃然纸上,“快活”一词描写出小蝌蚪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生活状态)
(2)第二段描写鲤鱼妈妈告诉小蝌蚪,他们妈妈长什么样子,在哪里。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后腿。(解读:这里描写了小蝌蚪成长过程中第一次变化,长出了两条后腿,读“游哇游”声音要拖得稍微长一点,突出时间过了几天。)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问:“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鲤鱼妈妈说:“你们的妈妈有四条腿,宽嘴巴。你们到那边去找吧!”(解读:鲤鱼妈妈向小蝌蚪介绍了小蝌蚪妈妈的一些特征:四条腿,宽嘴巴。朗读的时候,要体现出小蝌蚪的有礼貌和鲤鱼妈妈的亲切热情。)
(3)第三段描写了小蝌蚪误认为乌龟是他们的妈妈,乌龟告诉小蝌蚪自己不是他们的妈妈,并且说明了他们妈妈的样子。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前腿。(解读:这是小蝌蚪第二次变化,长出了两条前腿)他们看见一只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连忙追上去,叫着:“妈妈,妈妈!(解读:小蝌蚪误把长四条腿宽嘴巴的乌龟当成自己妈妈)”乌龟笑着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你们到那边去找吧!”(解读:乌龟介绍了小蝌蚪妈妈的其他特征: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朗读的时候要表现出乌龟笑呵呵的表情和认真的态度)
(4)第四段介绍了小蝌蚪看到荷叶上的大青蛙,以及青蛙的特征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解读:这是小蝌蚪第三次变化:尾巴变短了)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解读:这句话点明了青蛙可以离水而居,又描写了青蛙的外貌,同时描写了青蛙的颜色,四个动词 ”蹲披露鼓 “表现出青蛙十足的神态,灵活灵现的表现出来)
(5)第五段描写了小蝌蚪终于找到了妈妈,此时他们也长大了,长成小青蛙了
小蝌蚪游过去,叫着:“妈妈,妈妈!”(解读:连声呼唤妈妈,表现出小蝌蚪找到妈妈时的喜悦心情,朗读时,语速快一点,声音洪亮点)青蛙妈妈低头一看,笑着说:“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解读:“蹬跳蹦 ”连续的动作描写,表现出小青蛙纵身跳起时,动作敏捷)
(6)第六段描写了小青蛙跟着妈妈天天捉害虫
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解读:这是小蝌蚪最后一次变化,尾巴不见了)他们跟着妈妈,天天去捉害虫。
下面一些问题是帮助各位家长和孩子互动学习的。
家长问:小蝌蚪生活在哪里?
孩子答:池塘里
家长问:小蝌蚪长什么样子的?
孩子答: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
家长问:小蝌蚪为什么找妈妈?
孩子答: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心里羡慕,所以想找自己的妈妈
家长问:小蝌蚪找了谁问妈妈在哪里?
孩子答:鲤鱼妈妈和乌龟。
家长问:小蝌蚪的妈妈长什么样子的?
孩子答:小蝌蚪的妈妈有四条腿,宽嘴巴,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家长问: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那些变化?
孩子答:小蝌蚪先长出后腿,然后才长出前腿,最后尾巴变没有了。
句子解析:
1.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问: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
“迎”字可以看出小蝌蚪想急切见到妈妈的心情。从小蝌蚪称鲤鱼为阿姨,可以看出小蝌蚪非常的懂礼貌。
2.“小蝌蚪游过去,叫着:“妈妈,妈妈!”青蛙妈妈低头一看,笑着说:“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
“游过去、叫着”可以看出小蝌蚪找到妈妈后的愉快心情。“笑着说”突出了青蛙妈妈对小蝌蚪的喜爱之情。
课文详解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充满儿童情趣的科学童话,其巧妙之处在于将大自然中的一些知识很自然地蕴含在一个生动的小故事里。通过写小蝌蚪在鲤鱼妈妈和乌龟的提示下,找到自己的妈妈的奇妙经过,自然活泼地展现了小蝌蚪发育成青蛙的变化过程,以及生活习性的变化,蕴含了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文中对小蝌蚪和青蛙的生活环境以及外貌、动作进行了生动的描写。第一自然段寥寥数笔,既点明小蝌蚪生活在水中,又按从头到尾的顺序勾画出小蝌蚪的外貌,句子中两个叠词“大大的、长长的”和一个动词“甩”,使小蝌蚪俏皮可爱的样子跃然纸上,“快活”一词描写出小蝌蚪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生活状态。第四自然段既点明青蛙可以离水而居,又勾画出青蛙的外貌,句子中两个表示颜色的词语“碧绿、雪白”和四个动词“蹲、披、露、鼓”,将青蛙鲜艳美丽的外表与神气十足的神态,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
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充满了童趣与温情,伴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小蝌蚪发育成长为幼蛙的变化过程被有序地呈现出来,青蛙的样子也被清晰地勾画出来。
第二、三、四、六自然段的第一句都以时间变化开头,“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不知什么时候”,给读者以空间和时间的变化之感;小蝌蚪发育成幼蛙的过程被巧妙地分散在后半句,“长出了两条后腿”“长出了两条前腿”“尾巴变短了”“尾巴已经不见了”,清楚、有序地把小蝌蚪发育的变化过程呈现在读者眼前。第一句之后,分别叙述了小蝌蚪看到了谁,说了什么。随着故事的推进,青蛙妈妈的外貌被一点一点勾画完整。比如,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心生羡慕,想要找自己的妈妈。鲤鱼阿姨说它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鼓励它们“到那边去找吧”。小蝌蚪看见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长着宽嘴巴,就追着乌龟叫妈妈。乌龟妈妈说它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也鼓励它们“到那边去找吧”。小蝌蚪看见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就游上去叫妈妈。青蛙妈妈说它们已经从蝌蚪长成青蛙了,鼓励它们跳到荷叶上。这种类似的叙述结构,有利于学生阅读和理解。
课文中的动词用得巧,增强了表达效果。“甩”写出了小蝌蚪灵活地摆动细长的尾巴;“迎、追、游”,既写清对象之间的位置关系,又传达出小蝌蚪或急切或兴奋的心情;“披、露、鼓”形象生动地勾画出青蛙的外貌和神态;“蹬、跳、蹦”连续动作的描写,表现出小青蛙纵身跃起时,身姿轻盈,动作敏捷。这些动词,为故事增添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动态美,给人以真实感、生动感。
第六自然段写“他们跟着妈妈,天天去捉害虫”,既展现了一幅青蛙母子其乐融融的生活画面,又不禁让人萌生出青蛙是人类的朋友,要好好保护青蛙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