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雨》教学反思
从这课的教学中,我深刻地感受到:在课堂上,要采用不同的方式多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学生只有在充分地朗读中,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出来。只有把问题提到要点上,让学生在读中想,读中说
桂花雨教学反思(一)
《桂花雨》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课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是对学生进行爱家乡,爱亲人良好情感熏陶的好文章。
为了更好地完成好教学任务,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很好地运用好导学案,我经过自己反复地思考,认真地钻研教材,发现学案设问导读中的三个问题如:1、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我”为什么喜欢桂花?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3、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读一读,体会摇花的乐趣。比较琐碎零散,不能给学生一个完整条理的印象,于是,我重新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默读课文(2—4)自然段,说说作者以及她的家人在摇花前,摇花时,摇花后分别说了什么?做了什么?画出有关的句子,想象当时的情景,体会作者的心情。虽然自己在思考这一问题时,费了点心思,但我觉得值得。这一问题一提出,我就感觉我的心境豁然开朗,这一问题具体具有可操作性便于学生自学感悟,更便于自己展开教学。
另外,从这课的教学中,我深刻地感受到:在课堂上,要采用不同的方式多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学生只有在充分地朗读中,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出来。只有把问题提到要点上,让学生在读中想,读中说,才能更好地扩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桂花雨教学反思(二)
《桂花雨》描写了作者回忆童年在家乡摇落桂花的情景,处处流露出作者对家乡的无比怀念。在设计时我比较注重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线,引导学生反复读,在读中理解感悟,并在读书、思考、讨论和交流中解决问题,掌握学习方法。
鉴于以往课堂上效率不高,并且教学语言过于拖沓的毛病,这次我特别提醒自己在语言上尽量简洁,不过多重复同一个问题或答案,而且在把握课文重点段落上,把目光注视在“摇桂花”这一段。这个段落既是课文内容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重点。在本节课上,我比较注重学生的读,从开始的师生合作读,到小组赛读、自由读、默读,再到“摇桂花”时的想象读,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得学生在读中读出自己的感悟。
在上星期语文科组教研上,我们科组进行了关于板书设计的主题学习,在学习中,我认识到一个好的板书对教学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于是我在这节课上,考虑能否让板书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想到桂花的形状是四个花瓣的,于是我把板书设计成一朵桂花的形状,果然学生一看板书就觉得耳目一新,对课文的理解也容易得多。这节课在板书设计上的尝试,让我对语文教学又有一个新的发现。
话说回来,反思这节课,仍有很多不足值得我去关注。例如:对重点字词的挖掘不够深。如“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对“浸”字的理解引导不足,使得学生理解不够透彻,进而对桂花香也感悟不到深处。又如最后一段“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对“又”字的理解,可以引申到体会作者感情,但在教学中我没有把握好。在体会词语的含义,在以后的教学上,我更应该培养他们推敲词语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养成一种对重点语句的挖掘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