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汉语网(2cn.cn)

阅读

表·古今人表

作者:班固、班昭、马续 / 时代:东汉

自从文字被发明以来,能够了解的上古人物,就是经传中所提到的。唐、虞之前,帝王有谥号,但辅佐他们的大臣却没有记载。但是诸子却多次提到他们...

  自书契之作,先民可得而闻者,经传所称,唐、虞以上,帝王有号谥。辅佐不可得而称矣,而诸子颇言之,虽不考虖孔氏,然犹著在篇籍,归乎显善昭恶,劝戒后人,故博采焉。孔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又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未知,焉得仁?”“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因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又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唯上智与下愚不移。”传曰:譬如尧、舜,禹、稷、卨与之为善则行,鮌、讠雚兜欲与为恶则诛。可与为善,不可与为恶,是谓上智。桀、纣,龙逢、比干欲与之为善则诛,于莘、崇侯与之为恶则行。可与为恶,不可与为善,是谓下愚。齐桓公,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可与为恶,是谓中人。因兹以列九等之序,究极经传,继世相次,总备古今之略要云。表略

表·古今人表译文

  自从文字被发明以来,能够了解的上古人物,就是经传中所提到的。唐、虞之前,帝王有谥号,但辅佐他们的大臣却没有记载。但是诸子却多次提到他们,虽然诸子不考察孔子之书,但仍将这些大臣记载在书中,是出于彰显善行,揭发恶行,劝导警戒后世人的目的。所以我广泛地采纳这些资料。孔子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又说:“何事于人,必也圣乎。”“为知,焉得仁。”“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又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唯上智与下愚不移。”经义中这样解释:比如尧、舜、禹、稷、契,和他们做善事则能够仕途通畅,鮌、讙兜想要和他们作恶就被诛杀。能够和他们做善事而不能和他们作恶事,这就叫上智。夏桀、商纣,关龙逢和王子比干想要和他们做善事就被诛杀,于莘、崇侯和他们做恶事就能够仕途通畅。能够和他们为恶而不能和他们为善,这叫下愚。齐桓公,管仲辅佐他则成为霸主,竖貂辅佐他则国家大乱,能和他为善,也能和他做恶,这叫中人。我根据这个来排列九等次序,穷极经传,世代相继,依次排序,总体将古今的概要整理完备。表格此处省略。

表·古今人表原文译文对照

  自书契之作,先民可得而闻者,经传所称,唐、虞以上,帝王有号谥。辅佐不可得而称矣,而诸子颇言之,虽不考虖孔氏,然犹著在篇籍,归乎显善昭恶,劝戒后人,故博采焉。孔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又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未知,焉得仁?”“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因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又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唯上智与下愚不移。”传曰:譬如尧、舜,禹、稷、卨与之为善则行,鮌、讠雚兜欲与为恶则诛。可与为善,不可与为恶,是谓上智。桀、纣,龙逢、比干欲与之为善则诛,于莘、崇侯与之为恶则行。可与为恶,不可与为善,是谓下愚。齐桓公,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可与为恶,是谓中人。因兹以列九等之序,究极经传,继世相次,总备古今之略要云。表略
  自从文字被发明以来,能够了解的上古人物,就是经传中所提到的。唐、虞之前,帝王有谥号,但辅佐他们的大臣却没有记载。但是诸子却多次提到他们,虽然诸子不考察孔子之书,但仍将这些大臣记载在书中,是出于彰显善行,揭发恶行,劝导警戒后世人的目的。所以我广泛地采纳这些资料。孔子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又说:“何事于人,必也圣乎。”“为知,焉得仁。”“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又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唯上智与下愚不移。”经义中这样解释:比如尧、舜、禹、稷、契,和他们做善事则能够仕途通畅,鮌、讙兜想要和他们作恶就被诛杀。能够和他们做善事而不能和他们作恶事,这就叫上智。夏桀、商纣,关龙逢和王子比干想要和他们做善事就被诛杀,于莘、崇侯和他们做恶事就能够仕途通畅。能够和他们为恶而不能和他们为善,这叫下愚。齐桓公,管仲辅佐他则成为霸主,竖貂辅佐他则国家大乱,能和他为善,也能和他做恶,这叫中人。我根据这个来排列九等次序,穷极经传,世代相继,依次排序,总体将古今的概要整理完备。表格此处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