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和常杨杜赵裴传
作者:陈寿 / 时代:晋朝
和洽,字阳士,汝南郡西平县人。被推举为孝廉以及大将军征召,他都没有赴任。袁绍在冀州时,派使者迎接汝南地区的士大夫。只有和洽认为“冀州地势平坦,百姓富强,是有利于...
和洽字阳士,汝南西平人也。举孝廉,大将军辟,皆不就。袁绍在冀州,遣使迎汝南士大夫。洽独以“冀州土平民强,英桀所利,四战之地。本初乘资,虽能强大,然雄豪方起,全未可必也。荆州刘表无他远志,爱人乐士,土地险阻,山夷民弱,易依倚也”。遂与亲旧俱南从表,表以上客待之。洽曰:“所以不从本初,辟争地也。昏世之主,不可黩近,久而阽危,必有谗慝间其中者。”遂南度武陵。
太祖定荆州,辟为丞相掾属。时毛玠、崔琰并以忠清幹事,其选用先尚俭节。洽言曰:“天下大器,在位与人,不可以一节检也。俭素过中,自以处身则可,以此节格物,所失或多。今朝廷之议,吏有著新衣、乘好车者,谓之不清;长吏过营,形容不饰,衣裘敝坏者,谓之廉洁。至令士大夫故汙辱其衣,藏其舆服;朝府大吏,或自挈壶餐以入官寺。夫立教观俗,贵处中庸,为可继也。今崇一概难堪之行以检殊涂,勉而为之,必有疲瘁。古之大教,务在通人情而已。凡激诡之行,则容隐伪矣。”
魏国既建,为侍中,后有白毛玠谤毁太祖,太祖见近臣,怒甚。洽陈玠素行有本,求案实其事。罢朝,太祖令曰:“今言事者白玠不但谤吾也,乃复为崔琰觖望。此损君臣恩义,妄为死友怨叹,殆不可忍也。昔萧、曹与高祖并起微贱,致功立勋。高祖每在屈笮,二相恭顺,臣道益彰,所以祚及后世也。和侍中比求实之,所以不听,欲重参之耳。”洽对曰:“如言事者言,玠罪过深重,非天地所覆载。臣非敢曲理玠以枉大伦也,以玠出群吏之中,特见拔擢,显在首职,历年荷宠,刚直忠公,为众所惮,不宜有此。然人情难保,要宜考覈,两验其实。今圣恩垂含垢之仁,不忍致之于理,更使曲直之分不明,疑自近始。”太祖曰:“所以不考,欲两全玠及言事者耳。“洽对曰:“玠信有谤上之言,当肆之巿朝;若玠无此,言事者加诬大臣以误主听;二者不加检覈,臣窃不安。”太祖曰:“方有军事,安可受人言便考之邪?狐射姑刺阳处父於朝,此为君之诫也。”
太祖克张鲁,洽陈便宜以时拔军徙民,可省置守之费。太祖未纳,其后竟徙民弃汉中。出为郎中令。文帝践阼,为光禄勋,封安城亭侯。明帝即位,进封西陵乡侯,邑二百户。
太和中,散骑常侍高堂隆奏:“时风不至,而有休废之气,必有司不勤职事以失天常也。”诏书谦虚引咎,博谘异同。洽以为“民稀耕少,浮食者多。国以民为本,民以谷为命。故费一时之农,则失育命之本。是以先王务蠲烦费,以专耕农。自春夏以来,民穷於役,农业有废,百姓嚣然,时风不至,未必不由此也。消复之术,莫大於节俭。太祖建立洪业,奉师徒之费,供军赏之用,吏士丰於资食,仓府衍於谷帛,由不饰无用之宫,绝浮华之费,方今之要,固在息省劳烦之役,损除他馀之务,以为军戎之储。三边守御,宜在备豫。料贼虚实,蓄士养众,算庙胜之策,明攻取之谋,详询众庶以求厥中。若谋不素定,轻弱小敌,军人数举,举而无庸,所谓'悦武无震',古人之诫也。”
转为太常,清贫守约,至卖田宅以自给。明帝闻之,加赐谷帛。薨,谥曰简侯。子离嗣。离弟逌,才爽开济,官至廷尉书。
洽同郡许混者,许劭子也。清醇有鉴识,明帝时为尚书。
常林字伯槐,河内温人也。年七岁,有父党造门,问林:“伯先在否?汝何不拜!”林曰:“虽当下客,临子字父,何拜之有?”於是咸共嘉之。太守王匡起兵讨董卓,遣诸生於属县微伺吏民罪负,便收之,考责钱谷赎罪, 稽迟则夷灭宗族,以崇威严。林叔父挝客,为诸生所白,匡怒收治。举宗惶怖,不知所责多少,惧系者不救。林往见匡同县胡母彪曰:“王府君以文武高才,临吾鄙郡。鄙郡表里山河,土广民殷,又多贤能,惟所择用。今主上幼冲,贼臣虎据,华夏震栗,雄才奋用之秋也。若欲诛天下之贼,扶王室之微,智者望风,应之若响,克乱在和,何征不捷。苟无恩德,任失其人,覆亡将至,何暇匡翼朝廷,崇立功名乎?君其藏之!”因说叔父见拘之意。彪即书责匡,匡原林叔父。林乃避地上党,耕种山阿。当时旱蝗,林独丰收,尽呼比邻,升斗分之。依故河间太守陈延壁。陈、冯二姓,旧族冠冕。张杨利其妇女,贪其资货。林率其宗族,为之策谋。见围六十馀日,卒全堡壁。
并州刺史高幹表为骑都尉,林辞不受。后刺史梁习荐州界名士林及杨俊、王凌、王象、荀纬,太祖皆以为县长。林宰南和,治化有成,超迁博陵太守、幽州刺史,所在有绩。文帝为五官将,林为功曹。太祖西征,田银、苏伯反,幽、冀扇动。文帝欲亲自讨之,林曰:“昔忝博陵,又在幽州,贼之形势,可料度也。北方吏民,乐安厌乱,服化已久,守善者多。银、伯犬羊相聚,智小谋大,不能为害。方今大军在远,外有强敌,将军为天下之镇也,轻动远举,虽克不武。”文帝从之,遣将往伐,应时克灭。
出为平原太守、魏郡东部都尉,入为丞相东曹属。魏国既建,拜尚书。文帝践阼,迁少府,封乐阳亭侯,转大司农。明帝即位,进封高阳乡侯,徙光禄勋太常。晋宣王以林乡邑耆德,每为之拜。或谓林曰:“司马公贵重,君宜止之。”林曰:“司马公自欲敦长幼之叙,为后生之法。贵非吾之所畏,拜非吾之所制也。”言者踧而退。时论以林节操清峻,欲致之公辅,而林遂称疾笃。拜光禄大夫。年八十三,薨,追赠骠骑将军,葬如公礼,谥曰贞侯。子峕嗣,为泰山太守,坐法诛。峕弟静绍封。
杨俊字季才,河内获嘉人也。受学陈留边让,让器异之。俊以兵乱方起,而河内处四达之衢,必为战场,乃扶持老弱诣京、密山间,同行者百馀家。俊振济贫乏,通共有无。宗族知故为人所略作奴仆者凡六家,俊皆倾财赎之。司马宣王年十六七,与俊相遇,俊曰:“此非常之人也。”又司马朗早有声名,其族兄芝,众未之知,惟俊言曰:“芝虽夙望不及朗,实理但有优耳。”俊转避地并州。本郡王象,少孤特,为人仆隶,年十七八,见使牧羊而私读书,因被箠楚。俊嘉其才质,即赎象著家,聘娶立屋,然后与别。
太祖除俊曲梁长,入为丞相掾属,举茂才,安陵令,迁南阳太守。宣德教,立学校,吏民称之。徙为征南军师。魏国既建,迁中尉。太祖征汉中,魏讽反於邺。俊自劾诣行在所。俊以身方罪免,笺辞太子。太子不悦,曰:“杨中尉便去,何太高远邪!”遂被书左迁平原太守。文帝践阼,复在南阳。时王象为散骑常侍,荐俊曰:“伏见南阳太守杨俊,秉纯粹之茂质,履忠肃之弘量,体仁足以育物,笃实足以动众,克长后进,惠训不倦,外宽内直,仁而有断。自初弹冠,所历垂化,再守南阳,恩德流著,殊邻异党,襁负而至。今境守清静,无所展其智能,宜还本朝,宣力辇毂,熙帝之载。”
俊自少及长,以人伦自任。同郡审固、陈留卫恂本皆出自兵伍,俊资拔奖致,咸作佳士;后固历位郡守,恂御史、县令,其明鉴行义多此类也。初,临菑侯与俊善,太祖適嗣未定,密访群司。俊虽并论文帝、临菑才分所长,不適有所据当,然称临菑犹美,文帝常以恨之。黄初三年,车驾至宛,以巿不丰乐,发怒收俊。尚书仆射司马宣王、常侍王象、荀纬请俊,叩头流血,帝不许。俊曰:“吾知罪矣。”遂自杀。众冤痛之。
杜袭字子绪,颍川定陵人也。曾祖父安,祖父根,著名前世。袭避乱荆州,刘表待以宾礼。同郡繁钦数见奇於表,袭喻之曰:“吾所以与子俱来者,徒欲龙蟠幽薮,待时凤翔。岂谓刘牧当为拨乱之主,而规长者委身哉?子若见能不已,非吾徒也。吾其与子绝矣!”钦慨然曰:“请敬受命。”袭遂南適长沙。
建安初,太祖迎天子都许。袭逃还乡里,太祖以为西鄂长。县滨南境,寇贼纵横。时长吏皆敛民保城郭,不得农业。野荒民困,仓庾空虚。袭自知恩结於民,乃遣老弱各分散就田业,留丁强备守,吏民欢悦。会荆州出步骑万人来攻城,袭乃悉召县吏民任拒守者五十馀人,与之要誓。其亲戚在外欲自营护者,恣听遣出;皆叩头愿致死。於是身执矢石,率与戮力。吏民感恩,咸为用命。临陈斩数百级,而袭众死者三十馀人,其馀十八人尽被创,贼得入城。袭帅伤痍吏民决围得出,死丧略尽,而无反背者。遂收散民,徙至摩陂营,吏民慕而从之如归。
司隶锺繇表拜议郎参军事。荀彧又荐袭,太祖以为丞相军祭酒。魏国既建,为侍中,与王粲、和洽并用。粲强识博闻,故太祖游观出入,多得骖乘,至其见敬不及洽、袭。袭尝独见,至于夜半。粲性躁竞,起坐曰:“不知公对杜袭道何等也?”洽笑答曰:“天下事岂有尽邪?卿昼侍可矣,悒悒於此,欲兼之乎!”后袭领丞相长史,随太祖到汉中讨张鲁。太祖还,拜袭驸马都尉,留督汉中军事。绥怀开导,百姓自乐出徙洛、邺者,八万馀口。夏侯渊为刘备所没,军丧元帅,将士失色。袭与张郃、郭淮纠摄诸军事,权宜以郃为督,以一众心,三军遂定。太祖东还,当选留府长史,镇守长安,主者所选多不当,太祖令曰:“释骐骥而不乘,焉皇皇而更索?”遂以袭为留府长史,驻关中。
时将军许攸拥部曲,不附太祖而有慢言。太祖大怒,先欲伐之。群臣多谏:“可招怀攸,共讨强敌。”太祖横刀於膝,作色不听。袭入欲谏,太祖逆谓之曰:“吾计以定,卿勿复言。”袭曰:“若殿下计是邪,臣方助殿下成之;若殿下计非邪,虽成宜改之。殿下逆臣,令勿言之,何待下之不阐乎?“太祖曰:“许攸慢吾,如何可置乎?”袭曰:“殿下谓许攸何如人邪?”太祖曰:“凡人也。”袭曰:“夫惟贤知贤,惟圣知圣,凡人安能知非凡人邪?方今豺狼当路而狐狸是先,人将谓殿下避强攻弱,进不为勇,退不为仁。臣闻千钧之弩不为鼷鼠发机,万石之锺不以莛撞起音,今区区之许攸,何足以劳神武哉?”太祖曰:“善。”遂厚抚攸,攸即归服。时夏侯尚昵於太子,情好至密。袭谓尚非益友,不足殊待,以闻太祖。文帝初甚不悦,后乃追思。语在尚传。其柔而不犯,皆此类也。
文帝即王位,赐爵关内侯。及践阼,为督军粮御史,封武平亭侯,更为督军粮执法,入为尚书。明帝即位,进封平阳乡侯。诸葛亮出秦川,大将军曹真督诸军拒亮,徙袭为大将军军师,分邑百户赐兄基爵关内侯。真薨,司马宣王代之,袭复为军师,增邑三百,并前五百五十户。以疾徵还,拜太中大夫。薨,追赠少府,谥曰定侯。子会嗣。
赵俨字伯然,颍川阳翟人也。避乱荆州,与杜袭、繁钦通财同计,合为一家。太祖始迎献帝都许,俨谓钦曰:“曹镇东应期命世,必能匡济华夏,吾知归矣。“建安二年,年二十七,遂扶持老弱诣太祖,太祖以俨为朗陵长。县多豪猾,无所畏忌。俨取其尤甚者,收缚案验,皆得死罪。俨既囚之,乃表府解放,自是威恩并著。时袁绍举兵南侵,遣使招诱豫州诸郡,诸郡多受其命。惟阳安郡不动,而都尉李通急录户调。俨见通曰:“方今天下未集,诸郡并叛,怀附者复收其绵绢,小人乐乱,能无遗恨!且远近多虞,不可不详也。”通曰:“绍与大将军相持甚急,左右郡县背叛乃尔。若绵绢不调送,观听者必谓我顾望,有所须待也。”俨曰:“诚亦如君虑;然当权其轻重,小缓调,当为君释此患。”乃书与荀彧曰:“今阳安郡当送绵绢,道路艰阻,必致寇害。百姓困穷,邻城并叛,易用倾荡,乃一方安危之机也。且此郡人执守忠节,在险不贰。微善必赏,则为义者劝。善为国者,藏之於民。以为国家宜垂慰抚,所敛绵绢,皆俾还之。”彧报曰:“辄白曹公,公文下郡,绵绢悉以还民。”上下欢喜,郡内遂安。
入为司空掾属主簿。时于禁屯颍阴,乐进屯阳翟,张辽屯长社,诸将任气,多共不协;使俨并参三军,每事训喻,遂相亲睦。太祖征荆州,以俨领章陵太守,徙都督护军,护于禁、张辽、张郃、朱灵、李典、路招、冯楷七军。复为丞相主簿,迁扶风太守。太祖徙出故韩遂、马超等兵五千馀人,使平难将军殷署等督领,以俨为关中护军,尽统诸军。羌虏数来寇害,俨率署等追到新平,大破之。屯田客吕并自称将军,聚党据陈仓,俨复率署等攻之,贼即破灭。
时被书差千二百兵往助汉中守,署督送之。行者卒与室家别,皆有忧色。署发后一日,俨虑其有变,乃自追至斜谷口,人人慰劳,又深戒署。还宿雍州刺史张既舍。署军复前四十里,兵果叛乱,未知署吉凶。而俨自随步骑百五十人,皆与叛者同部曲,或婚姻,得此问,各惊,被甲持兵,不复自安。俨欲还,既等以为“今本营党已扰乱,一身赴之无益,可须定问”。俨曰:“虽疑本营与叛者同谋,要当闻行者变,乃发之。又有欲善不能自定,宜及犹豫,促抚宁之。且为之元帅,既不能安辑,身受祸难,命也。“遂去。行三十里止,放马息,尽呼所从人,喻以成败,慰励恳切。皆慷慨曰:“死生当随护军,不敢有二。”前到诸营,各召料简诸奸结叛者八百馀人,散在原野,惟取其造谋魁率治之,馀一不问。郡县所收送,皆放遣,乃即相率还降。俨密白:“宜遣将诣大营,请旧兵镇守关中。“太祖遣将军刘柱将二千人,当须到乃发遣,而事露,诸营大骇,不可安喻。俨谓诸将曰:“旧兵既少,东兵未到,是以诸营图为邪谋。若或成变,为难不测。因其狐疑,当令早决。”遂宣言当差留新兵之温厚者千人镇守关中,其馀悉遣东。便见主者,内诸营兵名籍,案累重,立差别之。留者意定,与俨同心。其当去者亦不敢动,俨一日尽遣上道,因使所留千人,分布罗落之。东兵寻至,乃复胁喻,并徙千人,令相及共东,凡所全致二万馀口。
关羽围征南将军曹仁於樊。俨以议郎参仁军事南行,舆平寇将军徐晃俱前。既到,羽围仁遂坚,馀救兵未到。晃所督不足解围,而诸将呵责晃促救。俨谓诸将曰:“今贼围素固,水潦犹盛。我徒卒单少,而仁隔绝不得同力,此举適所以弊内外耳。当今不若前军偪围,遣谍通仁,使知外救,以励将士。计北军不过十日,尚足坚守。然后表里俱发,破贼必矣。如有缓救之戮,余为诸军当之。”诸将皆喜,便作地道,箭飞书与仁,消息数通,北军亦至,并势大战。羽军既退,舟船犹据沔水,襄阳隔绝不通,而孙权袭取羽辎重,羽闻之,即走南还。仁会诸将议,咸曰:“今因羽危惧,必可追禽也。”俨曰:“权邀羽连兵之难,欲掩制其后,顾羽还救,恐我承其两疲,故顺辞求效,乘衅因变,以观利钝耳。今羽已孤迸,更宜存之以为权害。若深入追北,权则改虞於彼,将生患於我矣。王必以此为深虑。”仁乃解严。太祖闻羽走,恐诸将追之,果疾敕仁,如俨所策。
文帝即王位,为侍中。顷之,拜驸马都尉,领河东太守,典农中郎将。黄初三年,赐爵关内侯。孙权寇边,征东大将军曹休统五州军御之,徵俨为军师。权众退,军还,封宜土亭侯,转为度支中郎将,迁尚书。从征吴,到广陵,复留为征东军师。明帝即位,进封都乡侯,邑六百户,监荆州诸军事,假节。会疾,不行,复为尚书,出监豫州诸军事,转大司马军师,入为大司农。齐王即位,以俨监雍、凉诸军事,假节,转征蜀将军,又迁征西将军,都督雍、凉。正始四年,老疾求还,徵为骠骑将军,迁司空。薨,谥曰穆侯。子亭嗣。初,俨与同郡辛毗、陈群、杜袭并知名,号曰辛、陈、杜、赵云。
裴潜字文行,河东闻喜人也。避乱荆州,刘表待以宾礼。潜私谓所亲王粲、司马芝曰:“刘牧非霸王之才,乃欲西伯自处,其败无日矣。”遂南適长沙。太祖定荆州,以潜参丞相军事,出历三县令,入为仓曹属。太祖问潜曰:“卿前与刘备俱在荆州,卿以备才略何如?“潜曰:“使居中国,能乱人而不能为治也。若乘间守险,足以为一方主。”
时代郡大乱,以潜为代郡太守。乌丸王及其大人,凡三人,各自称单于,专制郡事。前太守莫能治正,太祖欲授潜精兵以镇讨之。潜辞曰:“代郡户口殷众,士马控弦,动有万数。单于自知放横日久,内不自安。今多将兵往,必惧而拒境,少将则不见惮。宜以计谋图之,不可以兵威迫也。”遂单车之郡。单于惊喜。潜抚之以静,单于以下脱帽稽颡,悉还前后所掠妇女、器械、财物。潜案诛郡中大吏与单于为表里者郝温、郭端等十馀人,北边大震,百姓归心。在代三年,还为丞相理曹掾,太祖褒称治代之功,潜曰:“潜於百姓虽宽,於诸胡为峻。今计者必以潜为理过严,而事加宽惠;彼素骄恣,过宽必弛,既弛又将摄之以法,此讼争所由生也。以势料之,代必复叛。”於是太祖深悔还潜之速。后数十日,三单于反问至,乃遣鄢陵侯彰为骁骑将军征之。
潜出为沛国相,迁兖州刺史。太祖次摩陂,叹其军陈齐整,特加赏赐。文帝践阼,入为散骑常侍。出为魏郡、颍川典农中郎将,奏通贡举,比之郡国,由是农官进仕路泰。迁荆州刺史,赐爵关内侯。明帝即位,入为尚书。出为河南尹,转太尉军师、大司农,封清阳亭侯,邑二百户。入为尚书令,奏正分职,料简名实,出事使断官府者百五十馀条。丧父去官,拜光禄大夫。正始五年薨,追赠太常,谥曰贞侯。子秀嗣。遗令俭葬,墓中惟置一坐,瓦器数枚,其馀一无所设。秀,咸熙中为尚书仆射。
评曰:和洽清和幹理,常林素业纯固,杨俊人伦行义,杜袭温粹识统,赵俨刚毅有度,裴潜平恒贞幹,皆一世之美士也。至林能不系心於三司,以大夫告老,美矣哉!
魏书·和常杨杜赵裴传译文
和洽,字阳士,汝南郡西平县人。被推举为孝廉以及大将军征召,他都没有赴任。袁绍在冀州时,派使者迎接汝南地区的士大夫。只有和洽认为“冀州地势平坦,百姓富强,是有利于英雄豪杰的地方,四方征战要争夺的地方。袁本初仗着这样的优势,虽然能强大起来,但是现在英雄豪杰并起,他不一定能保全。荆州的刘表没有什么远大的志向,但爱惜人才贤士,再加上那里地势险要,地处偏僻,百姓比较贫弱,很容易前去依附。”于是就和亲朋故旧一起往南跟随刘表,刘表用贵宾的礼节接待他们。和洽说:“之所以没有跟随袁本初,是想避开有征战的地区。统治腐朽主君,不能太亲近,时间一久就会面临危险,一定有在其间进谗言陷害的人。”于是就往南去到武陵郡。
太祖平等荆州后,征召和洽为丞相掾属。当时毛玠、崔琰一同因为做事忠诚廉正,他们选用人才也是县推崇节俭的。和洽说:“天下能担负重任的人,在于职位和人的才能相应,不能只凭借节俭这一品质。节俭朴素超过了常理,用来修养自身可以,用这样的标准来要求他们,所失去的就很多了。现在朝廷中议论他们,官员又穿新衣,乘坐好的车驾的人,都说他是不清廉;地位比较高的官员经过营地,看到容貌服饰没有装饰,衣服破旧,就说他很廉洁。以至于现在士大夫故意损毁衣服,将车马装饰都藏起来;朝中的大臣,有的自己带着水壶、餐食到官署中。树立教化,观察风俗,贵在调和折中,才能延续下去。现在崇尚那些令人难以忍受的行为以检验官员的行为,即使他们勉强实行,一定也会疲惫憔悴。古代大的教化,要旨就在于交接人情而已。凡是矫情立异的行为,就容易隐藏着虚伪。”
魏国建立以后,和洽担任侍中,后来有人举报毛玠诽谤太祖,太祖召见身边的大臣,非常愤怒。和洽陈述说毛玠向来行为举止都有本分,请求核查清楚事情情况。退朝之后,太祖下令说:“现在举报的人说毛玠不只是毁谤我,还有为崔琰表示的怨恨。这样的行为损害了君臣间的恩德道义,胡乱为死去的亲友怨恨悲叹,实在是不能容忍。过去萧何、曹参和高祖刘邦出身都很微贱,但后来建立功勋。高祖每次处在困厄之中,这两位都恭敬顺从,更加彰显为人臣子的道义,所以福分能延续到后代。和侍中现在请求核查这件事,我之所以没有允准,是想要加以考验罢了。”和洽回答说:“如果向举报的人那样说,毛玠的罪过深重,已经不是天地能容忍的了。臣不是敢偏帮毛玠而曲解的君臣之道,是因为毛玠的才能超出百官,受到特殊的提拔,在重要职位上声名显赫,多年以来都蒙受恩宠,刚强正直,忠诚公正,被人忌惮,不应该有这样的行为。但是人情世故难以保留,应该要经过考验,两次检验其中的事实。现在您的恩德遭受耻辱,不忍心将他们处以法理,更会导致是非对错的分别不明显,心中的疑虑也会从眼前开始。”太祖说:“之所以没有查验,是想要保全毛玠和奏报的人罢了。”和洽对答说:“如果毛玠确实有诽谤君主的言论,应该处死陈尸在街市上;如果毛玠没有做这样的事,那就是奏报的人犯了诬陷大臣和误导圣听的罪行;这两种情况没有加以查验,臣私下很不安。”太祖说:“现在正有军事,怎么能听了他人的话就立即考验呢?过去狐射姑在朝堂山刺杀阳处父,这就是对君主的告诫。”
太祖攻克张鲁,和洽上奏说明应该适时的撤退军队,迁移百姓,可以省下部队驻扎防守的费用。太祖没有采纳,这之后还将百姓迁移,放弃了汉中。和洽后来出京担任郎中令。文帝登基后,和洽担任光禄勋,被封为安城亭侯。明帝登基后,晋升他的爵位为西陵乡侯,食邑两百户。
太和年间(227~232),散骑常侍高堂隆上奏:“良好的教化还没有形成,就已经有了衰败的气象,这一定是相关官员不勤于职务之事,导致失去了天的常道。”明帝下诏,谦恭地将错误归结在自己身上,并广泛征求意见。和洽认为“百姓人口不多,耕地稀少,但不耕作却要吃饭的人多。国家以百姓为根本,百姓将粮食看做生命。所以废弃了一时的农耕,那就失去了养育生命的根本。所以先王将废除繁琐的费用支出看做要紧事,以专心耕种。从春夏季节以来,百姓因为劳役很是困顿,农事荒废,百姓饥饿,好的教化不能推广,未必不是因为这个。消除灾变,恢复正常的办法,没有比节俭用度更好的了。太祖开创了宏伟的基业,支出兵士们的费用,供应军队封赏的费用,官吏们在财产和粮食上丰富,官府仓库的粮食布帛充足,都是因为太祖不修饰没有用处的宫殿,断绝奢华的消费,现在的要务,是在于撤除繁琐的劳役,删减多余的杂物,以作为军队的储备。边境的守卫防御,应该做好准备。预料敌人的行动虚实,养精蓄锐,制定好克敌制胜的计策,明确好攻占取胜的谋略,详细地听取众人的意见,以求得合适的策略。如果谋略没有制定好,轻视敌军,那军队就算多次出兵,也没有什么用,正所谓‘喜好武事却没有威力’,是古人的训诫啊。”
和洽转任太常,生活清贫,保持简朴,以至于要卖掉土地房屋以供应生活。明帝得知后,对他加以赏赐粮食布帛。和洽去世后,谥号为简侯。他的儿子和离承袭了他的爵位。和离的弟弟和逌,很有才干,节操高尚,做官到廷尉书。
和洽的同郡人许混,是许邵的儿子。为人干净纯正,能明辨识人,明帝时期曾担任尚书。
常林,字伯槐,河内郡温县人。七岁时,父亲的一个朋友前来拜访,问常林说:“伯先在家吗?你为什么不对我下拜!”常林回答说:“虽然应该礼敬宾客,但你对着儿子称他父亲的字,有什么可拜的呢?”于是大家都赞赏他。太守王匡发兵讨伐董卓,派门生在他们的县城中暗中观察吏役和百姓的过失,发现之后就将他们收押,判决之后让他们用钱财粮食抵消罪罚,延误期限就会灭掉全族,以彰显威严。常林的叔父掌掴了客人,被王匡的门生上告,王匡大怒,将他的叔父收押起来。全族人都很惊慌恐惧,不知道有多重的处罚,担心常林的叔父不能获救。常林前去拜见王匡的同县人胡母彪说:“王府君因为文武双全,到我们郡来担任太守。这门这个郡内外都有山河环绕,土地广阔百姓殷实,又有很多闲贤能之人,可以又他选拔任用。现在天子年幼,现在贼臣董卓盘踞京城,势力强大,国家都震动惊恐,是英雄豪杰奋发做为的好时机。如果想要诛杀天下的贼子,匡扶衰微的王室,有智慧的人会看着风向归附,响应的人就像有声响一样,平定战乱,有什么战事不能胜利?如果没有恩德,又不能任用贤人,那灭亡的时候已经快到了,又有什么闲暇来匡扶朝廷,建立功名呢?您还是好好考虑这件事吧!”就趁机陈述了他叔父被收押的事情。胡母彪立即写信责问王匡,王匡就释放了常林的叔父。常林就到上党郡躲避,在山中耕种。当时出现旱灾蝗灾,只有常林的粮食丰收,他将周围的邻居都召集过来,将自己的粮食整升整斗地分给他们。常林居住的地方靠近已故河间太守陈延家的围墙。陈、冯两家,过去都是做官的家族。张杨看上了这两家家的妇人,还贪图他们家的财物。常林率领全族人,为他们出谋划策。两家人被围困六十多天,最后都得以保全。
并州刺史高幹上表请求任命常林为骑都尉,常林推辞没有接受。后来刺史梁习推荐州郡中的名士常林以及杨俊、王腸、王象、荀纬,太祖将他们都任命为县长。常林主管南和县,治理和教化都很有效果,被越级提升为博陵太守、幽州刺史,所治理的地方都很有政绩。文帝还是五官中郎将时,常林是他的功曹。太祖率军西征,田银、苏伯反叛,幽州、冀州也出现动乱。文帝想要亲自征讨他们,常林说:“我过去曾忝列博陵太守,后来又在幽州任职,贼人的形势动态,我是可以预料的。北方的官吏百姓,喜好安定厌恶战争,接受教化已经很久了,怀着善意的人很多。田银、苏伯只不过是勉强凑在一起的部队,智谋不足但阴谋很大,不能造成祸患。现在我朝大军在远处,外部有强大的敌军,将军作为镇守天下的人,轻率行动,率兵远征,即使打了胜仗也不算智勇。”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派将领前去征讨,不久就击溃消灭的敌军。
常林出京担任平原太守、魏郡东部都尉,后来又入朝担任丞相东曹属。魏国建立以后,常林担任尚书。文帝登基后,又提升他为少府,封为乐阳亭侯,后又转任大司农。明帝登基后,晋升常林的爵位为高阳乡侯,升任光禄勋太常。晋宣王司马懿因为常林是同乡中年老德高的人,每次都向他下拜。有人对常林说:“司马公身份贵重,您应该阻止他对您的行礼。”常林说:“司马公自己想要遵守长幼的位次,作为年轻人的表率。他身份贵重,不是我担心的,他下拜行礼不是我需要阻止的。”说话的人就恭敬地告退了。当时大臣们都议论说因为常林节操清雅高峻,想要推举他为三公或辅相,但常林就自称病重推辞。后来常林被任命为光禄大夫。常林在八十三岁的时候去世,朝廷追赠他为骠骑将军,按照公侯的礼节下葬,谥号为贞侯。他的儿子常峕承袭爵位,曾担任过常山太守,因为触犯刑律而被诛杀。常峕的弟弟常静继承封爵。
杨俊,字季才,河内郡获嘉县人。曾向陈留郡的边让从师学习,边让很看重他。杨俊因为各地战乱正在兴起,而河内郡又处于四通八达的要地,一定会成为战场,就带着郡中的老弱之人到京、密地区 山林间,同行的有一百多家。杨俊救济贫穷困顿的人,互相供应物资。族中的人知道以前被劫持做为奴仆的共有六家,杨俊都倾尽家财将他们赎了回来。司马宣王十六七岁的时候,和杨俊相遇,杨俊说:“这不是一般人啊。”又有司马朗早年就有名声,他的族兄司马芝,大家都还不了解,只有杨俊说:“司马芝虽然平素的声望比不上司马朗,但实际上他比司马朗优秀。”杨俊辗转到并州避难。本郡的王象,年少就孤高,是人家的仆人,十七八岁的时候,被派去放羊但他却私下读书,因此被鞭打。杨俊赏识他的资质,立即就给他赎身带到家中,为他聘娶妻子成家,然后就和他告别了。
太祖委任杨俊为曲梁县令,又入京担任丞相掾属,被推举为茂才,又担任安陵县令,被提升为南阳太守。他在位期间,宣扬德行教化,建立学校,官吏百姓都称赞他。又升任征南军师。魏国建立后,他又被提升为中尉。太祖征讨汉中,魏讽在邺城反叛。杨俊自己到行所弹劾自己。因为自己刚因罪被免职,就写信给太子辞别。太子很不高兴,说:“杨中尉就这样离开,也太清高了吧!”于是杨俊被降职为平原太守。文帝登基后,杨俊又重新担任南阳太守。当时王象是散骑常侍,推荐杨俊说:“我观察南阳太守杨俊,秉持着纯粹的资质,有着忠诚恭敬的气量,心怀仁德足以滋养万物,坚定踏实足以打动众人,对后辈教诲不倦,训导不止,表面上宽和,实际上很正直,仁德又能决断。从入朝为官开始,经历了很多地方的教化,再担任南阳太守,推广恩德,远处的人或者和他对立的人,都携老带幼前来归附。现在他管辖的南阳郡内平定,没有办法能展示他的智慧才能,应该让他返回朝中,在您身边效力,就能有尧帝以来的功绩。”
杨俊从年少到成年,都将弘扬伦理纲常看做自己的责任。同郡人审固、陈留郡的卫恂本来都是出身军队,杨俊认为他们资质出众,都提拔了他们,后来都成了杰出的人才;后来审固担任多多地郡守,卫恂担任过御史、县令,杨俊的明察行动大多是想这样的事例。当初,临菑侯曹植和杨俊关系很好,太祖刚好没有确定继承人,暗中询问大臣们。杨俊虽然谈到文帝、临菑侯曹植各有所长,没有偏颇,但是称赞临菑侯尤其美好,文帝心中经常怀恨他。黄初三年(222),文帝来到宛城,因为街市上没有热闹的奏乐,生气之下收押了杨俊。尚书仆射司马宣王、常侍王象、荀纬都为杨俊求情,磕头以至于流血,文帝都没有宽恕杨俊。杨俊说:“臣知罪了。”于是就自杀了。众人都为他感到冤屈悲痛。
杜袭,字子绪,颍川郡定陵县人。曾祖父杜安,祖父杜根,在当年都很有名声。杜袭到荆州躲避战乱,刘表以宾客之礼对待他。同郡的繁钦多次对刘表说杜袭是个奇才,杜袭向他说明说:“我之所以和你一起到这里来,只是想要像龙一样隐身在草泽中,等待时机飞翔。怎么能说刘牧是拨乱反正的主君,而规劝长者归附于他呢?你如果看到贤能之人却没有停下脚步,就不是我的同类。我还是和你绝交吧!”繁钦情绪激动地说:“那就像你说的那样吧。”杜袭就往南到了长沙。
建安初年,太祖奉迎天子定都许昌。杜袭逃往返回故乡,太祖任命他为西鄂县令。西鄂县靠近魏国的南部边境,经常有贼寇侵扰。当时,县中的长官将百姓都聚集起来守卫城墙,不能正常耕种。土地荒芜,百姓困顿,官府的仓库空虚。杜袭知道要用恩德连结百姓,就派老弱百姓各自分散回去耕种,留下男丁和强壮的百姓防备守卫,吏役百姓都很高兴。适逢荆州派出步兵骑兵一万多人前来攻城,杜袭就将县中那些担任防御守卫的官吏百姓五十多人都召集过来,和他们立下誓约。他们的亲戚在城外的想要自己保护的,都允许他们出城;这些人都磕头表示愿意誓死效力。于是杜袭身上带着弓箭石头,和他们一同拼死守城。官吏百姓们都心怀感恩,愿意舍命战斗,在战场上斩杀了几百敌人,而杜袭的部众有三十多人战死,剩下的十八人都受了伤,贼军得以攻进城内。杜袭率领受伤的官吏百姓冲出重围,几乎全部战死,但没有投降的人。于是杜袭召集流散的百姓,转移到摩陂安营,官吏百姓们因仰慕他而跟随他,就像要返回家乡一样。
司隶钟繇上表请求任命杜袭为议郎参军事。荀彧也举荐杜袭,太祖就任命杜袭为丞相军祭酒。魏国建立以后,杜袭被任命为侍中,和王粲、和洽一起被重用。王粲记忆力强,见识广博,所以太祖游览或日常出入,都让他在身边陪同,至于他被敬重的程度,就比不上和洽、杜袭。杜袭曾经单独拜见太祖,一直到半夜。王粲性情急躁好争,站起来对和洽说:“不知道曹公对杜袭说什么呢?”和洽笑着回答说:“天下间的事哪里有完美的呢?您白天在曹公身边侍奉就好了,为这样的事郁闷不已,难道想要兼任杜袭的职务吗!”后来杜袭兼任丞相长史,跟随太祖到汉中征讨张鲁。太祖返回之后,任命杜袭为驸马都尉,让他留下来督领汉中的军事事宜。他对百姓安抚开道,有八万多百姓自愿迁出汉中,转移到洛阳、邺城。夏侯渊被刘备杀害,军队丧失了统帅,将士们都惊慌失措。杜袭和张郃、郭淮督责整饬各项军事事务,权衡之下让张郃做为都督,以统一军心,三军将士就安定下来。太祖往东返回洛阳,想要选择一个留府长史镇守长安,主管此事的官员挑选的人大多不合适,太祖就下令说:“放着良马不乘,怎么彷徨无措地到其他地方找呢?”于是就让杜袭担任留府长史,驻守关中。
当时将军许攸坐拥部众,不依附太祖,而且有轻慢的言论。太祖大怒,想要先攻打他。大臣们大多劝谏说:“可以招揽许攸,一同讨伐强敌。”太祖将佩刀横放在膝盖上,神情严肃都没有听。杜袭进去想要劝谏,太祖抢先对他说:“我的想法已经决定了,你不用再说了。”杜袭说:“ 如果殿下的计策正确,臣就帮助您完成;如果殿下的计策不正确,即使决定了也应该修改。殿下抢在臣前面说话,让我不要再说,为什么不等我说完话呢?”太祖说:“许攸轻慢我,怎么处置他?”杜袭说:“殿下认为许攸是个什么样的人?”太祖说:“凡人。”杜袭说:“只有贤人才能赏识贤人,只有圣人才能了解圣人,凡人怎么能知道不是凡人呢?现在是豺狼挡在路上但却要先除掉狐狸,世人会说殿下是避开强敌进攻弱小的,进攻不能称上应用,撤退也不算是仁慈。臣听说力量强大的弩箭不会因为家鼠而发射,容积很大的钟鼎不会因为草根的碰撞而发出声音,现在一个小小的许攸,哪里需要劳动英明神武的殿下呢?”太祖说:“好。”于是对许攸进行了很好的安抚,许攸随即归附了太祖。当时夏侯尚受到太子重新,两人交往很密切。杜袭认为夏侯尚不是好的朋友,不足以对他特殊对待,就将这件事告诉了太祖。文帝刚开始很不高兴,后来才同意他的看法。这件事在《夏侯尚传》中另有记载。杜袭为人处世柔和而不冒犯他人,都是这样的情况、
文帝继位魏王,赐封杜袭的爵位为关内侯。等到文帝登基,杜袭担任督军粮御史,被封为武平亭侯,又改任督军粮执法,入朝担任尚书。明帝登基后,杜袭爵位晋升为平阳乡侯。诸葛亮率兵出秦川,大将军司马真率领各军抵御诸葛亮,杜袭被提升为大将军均属,明帝又分出他一百户食邑赐封他的兄长杜基关内侯的爵位。曹真去世,司马宣王代替他的职务,杜袭重新担任军师,增加两百户食邑,连带之前的一共五百五十户。因为生病被征召回朝中,担任太中大夫。杜袭去世后,朝廷追赠他为少府,谥号为定侯。他的儿子杜会承袭爵位。
赵俨,字伯然,颍川郡阳翟县人。到荆州躲避战乱,和杜袭、繁钦互通财物,一同计划,合在一起生活。太祖刚奉迎献帝迁都许都,赵俨对繁钦说:“曹镇东顺应期运天命,一定能匡扶中原,我知道要去哪里了。”建安二年(197),赵俨二十七岁,就带着老幼弱小到太祖那里投靠,太祖任命他为朗陵县长。朗陵县内有很多蛮横狡猾的人,无所顾忌。赵俨抓住其中最猖狂的人,将他关押审问查验,都应被判死罪。赵俨抓捕他们之后,就上表州郡请求释放她们,从那以后,赵俨的恩德威信都很著名。当时袁绍率军侵犯边境,并派使者招诱各州郡,各郡大多接受了他的招揽。只有安阳郡没有行动,而都尉李通又着急向百姓征收赋税。赵俨拜见的李通说:“现在天下还没有平定,各郡一同反叛,对于想依附朝廷的地方,又想要收取他们的绢帛赋税,小人喜欢动乱的局面,怎么会不造成百姓的怨恨呢!况且远近处都有乱事,不能不仔细啊。”李通说 :“袁绍和大将军对峙的情况紧急,周围的郡县纷纷背叛。如果绢帛赋税不能征收送往朝廷,探听消息的人一定说我在观察形势,在等待时机。”赵安说:“确实会像您考虑的那样,但也应该权衡事情的轻重,慢慢地征收调动,我愿意为您解决这个祸患。”就写信送给荀彧说:“现在阳安郡应该运送绢帛,但道路艰险,一定会招来贼寇。百姓困顿贫穷,旁边的城池一同反叛,很容易导致倾覆,这是关系一方安危存亡的重要时机啊。况且阳安郡的百姓都坚守忠诚节操,面临险境也没有二心。微小的善事也一定要赏赐,那就会勉励正义的人。善于治理国家的人,会将财富藏在百姓中。我认为国家现在应该对百姓加以慰问安抚,所征收的绢帛,全都退回给百姓。”荀彧回复说:“我立刻上报曹公,将公文下发到郡县,将绢帛都退还给百姓。”百姓上下都很高兴,阳安郡内就安定下来了。
赵俨入朝担任司空掾属主簿,当时于禁在颖阴驻扎,乐进在阳翟驻守,张辽屯兵长社,将领们意气用事,大多意见不一致;太祖就让赵俨一起参与这三个地方的军务,每次有事,都训示晓喻,所以将领们都和睦起来。太祖征讨荆州,任命赵俨兼任章陵太守,又升任都督护军,督领于禁、张辽、张郃、朱灵、李典、路招、冯楷七支部队。又任命他为丞相主簿,转任扶风太守。太祖将原来隶属韩遂、马超部队的五千多士兵调转出来,让平难将军殷署等人统率,并让赵俨担任关中护军,统领各路人马。羌人敌寇多次前来进犯,赵俨率领殷署等一直追到新平,击溃敌军。有个从外地来屯田的吕并,自称为将军,聚集同党占据陈仓,赵俨又率领殷署等攻打他们,贼寇就被铲除了。
当时赵俨收到朝廷诏令,要派一千两百名士兵前去协助汉中守卫,殷署监督护送。被派去的士兵突然间要和家人分别,都面带愁容。殷署出发一天之后,赵俨担心会出现变故,及自己追赶到斜谷口,对每个士兵都慰问安抚,又再三告诫殷署。返回的时候住在雍州刺史张既的馆舍中。殷署率军往前行进了四十里,士兵果然叛乱,不知道殷署的安危。而赵俨自己带领的一百五十名步兵骑兵,都是跟反叛的士兵一个部队,或者有姻亲关系,他们得知这个消息后,都还能惊慌,穿上铠甲拿着兵器,也没有了安定的状况。赵俨向返回,张既等认为“现在自己军营中的士兵已经动乱,只身前去也没有好处,应该打探一下消息。”赵俨说:“我虽然也怀疑本营和叛乱的人合谋,听说出发的士兵动乱,才出发。还有一些士兵不想作乱但不能自行决断,应该在他们还在犹豫的时候,赶快去安抚让他们安定。况且既然是统帅,已经不能安抚将士,就算是遭受的祸患,也是命啊。”于是就离开了张既家。行进了三十里停下,放马休息,将所有跟随的士兵都召集过来,将成败的结果都明白告诉他们,言辞恳切地安慰鼓励他们。众士兵都慷慨激昂地说:“无论生死,都追随护军,不敢有二心。”部队继续往前到部队的营帐中,派各位将领清点查看部下中勾结反叛的人,总共八百多人,将他们都分散在原野中,只抓捕其中带头作乱的人并处置了,其余的都没有问责。各郡县所收押的士兵,也都释放他们,他们就相继返回军营投降。赵俨暗中上报说:“应该派将领到军营中来,并派旧兵镇守关中。”太祖派将军刘柱率领两千士兵,本来应该等士兵都召集完毕再发送往关中,但事情泄露了出去,各军营都很惊骇,没有办法安抚。赵俨对将领们说:“这里朝廷的旧兵很少,东面的援军还没有到,所以各营都有叛乱的想法。如果真的发生变故,结局是难以预料的。趁着他们还在犹豫,应该早点决断。”于是就宣布要留下一千名温良厚道的新兵镇守至中,其余全部派到汉中。赵俨又去见主管官员,将各营士兵的名册籍贯都拿过来,按照家中情况做好排序,显出之间的差别。那些被留下来的士兵心中安定,都这赵俨同心协力。那些应该去汉中的士兵也不敢有所行动,赵俨在一天之内将他们都遣送上路,又派留下的一千人分布在各营中。东面的援军不久就来到了,赵俨又威吓训导,将剩下的一千人也迁到汉中,最后派送过去的共有两万多人。
征南将军曹仁在樊城被关羽围困。赵俨以议郎的身份参与曹仁部队的军事随同南行,和平寇将军徐晃领兵一同前往。到达樊城后,关羽围困曹仁的攻势更加秘籍,其他的援兵还没有来到。徐晃所督领的部队不足以解除围困,将领们又不断催促徐晃迅速援救。赵俨对将领们说:“现在贼人的围困很坚固,比被水围绕还要严密。我军步兵人数少,而曹仁又被隔绝在内,不能合力作战,现在行动,对内外部都是不利的。现在不如让前进逼近重围,派间谍暗中联络曹仁,让他知道外部有援救,以激励将士们。估计北面的援军不过十天就到了,现在还能坚守。然后内外一起发兵,一定能击溃敌军。如果因为救援迟来而出现祸患,我为各军承担责任。”将领们都欣喜,就挖通地道,一边用箭将书信射到曹仁那边,传递了几次消息后,北面的援军也道路,各军合并大战关羽。关羽部队失利撤退后,但船只依然占据着沔水,樊城与襄阳的水路被隔断不能通行,孙权又偷袭了关羽的辎重部队,关羽得知后,立即往南返回蜀地。曹仁召集将领们商议,大家都时候:“现在趁着关羽危急恐惧,追击他们一定能擒获。”赵俨说:“孙权趁着关羽刚交战的弱势,想要暗中截断他的后路,又担心关羽返回援救,担心我军趁着他们两军疲敝的时候进攻,所以谦逊地表示想要效力,但其实是想要顺着成败,观察局势,以看吉凶罢了。现在关羽已经势单力薄,更应该留下他以成为孙权的祸患。如果大军深入追击逃往的败军,孙权就会改变想法,就会为我军制造祸患。魏王也一定会好好考虑这件事。”曹仁就解除了追击的警戒。太祖得知关羽逃走,担心将领们会追击,果然迅速派人下令曹仁不许追击,都像赵俨计划的那样。
文帝继位魏王,赵俨担任侍中。不久,又被任命为驸马都尉,兼任河东太守,典农中郎将。黄初三年(222),赵俨被赐封爵位为关内侯,孙权进犯边境,征东大将军曹休率领五个州郡的部抗击,征召赵俨为军师。孙权的部队退走,大军返回,赵俨被封为宜土亭侯,转为度支中郎将,升任尚书。赵俨跟随文帝征讨东吴,大军到了广陵,留任征东军师。明帝登基后,晋升赵俨的爵位为都乡侯,食邑六百户,监管荆州的军事事务,并授予符节。刚好赵俨生病没有能赴任,又重新担任尚书,出京监管豫州的各项军事事务,转任大司马军师,又入京担任大司农。齐王曹芳登基后,派赵俨监管雍州、凉州的各项军事,并授予符节,后转任征蜀将军,又担任征西将军,督领雍州、凉州。正始四年(243),赵俨因年老多病请求返回京师,齐王征召他为骠骑将军,升任司空。赵俨去世后,谥号为穆侯。他的儿子赵亭承袭爵位。当初,赵俨与同郡的辛毗、陈群、杜袭都很出名,号为“辛、陈、杜、赵”。
裴潜,字文行,河东郡闻喜县人。到荆州躲避战乱。刘表用宾客的礼节招待他。裴潜私下对和自己关系友好的王粲、司马芝说:“刘牧不是能称霸的能人,又想要以周文王自居,他的失败不用等很久了。”于是就往南到了长沙。太祖平定荆州,让裴潜参与丞相军事,曾担任过三县的县令,又入朝担任仓曹属。太祖问裴潜说:“您之前和刘备一同在荆州,您认为刘备的才智谋略怎么样呢?”裴潜说:“让他安居在中原,只能导致动乱却不能治理。如果他趁机守住险要之地,也足以成为一方的霸主。”
当时代郡动乱,朝廷就派裴潜为代郡太守。乌丸王和其他首领,共三个人,都自称为单于,对代郡的事务专横决断。前任太守不能治理,太祖想交给裴潜精兵,让他前去镇压征讨。裴潜推辞说:“代郡人口众多,人马都做好了战斗准备,一有行动就会有上万人。单于知道自己横行霸道已经很久,心中不安。现在率领众多士兵前往,他们一定会因为畏惧而在边境抵抗,如果士兵少,那就不能使他们忌惮。应该用计策降服他们,不能靠武力胁迫。”他就自己乘车前往代郡。单于又惊又喜。裴潜平静地安抚他们,单于的部属都脱下帽子并下拜,并将前后所掳掠抢夺的妇女、器械、财物都归还了。裴潜按律诛杀了代郡与单于内外勾结的高官郝温、郭端等十余人,北方边境地区大为震惊,百姓都愿意依附。裴潜在代郡三年,又回京担任丞相理曹掾,太祖称赞他治理代郡有功劳,裴潜说:“我对待百姓虽然宽容,但对胡人很严厉。现在谋臣们一定认为我在礼法上过于严苛,对待事情却很宽和;胡人向来傲慢任性,对他们太宽和就会导致松弛散漫,他们松弛散漫后又用律法震慑他们,这就是诉讼纷争所以产生的原因。从现在的形势估计,代郡一定会再次反叛。”于是太祖很后悔让裴潜回来得这么快。过了几十天,三个单于反叛的消息送达,太祖就任命鄢陵侯曹彰为骁骑将军并前去征讨。
裴潜出京担任沛国相,调任兖州刺史。太祖经过摩陂,感叹衮州的军队严整,特地加以赏赐。文帝登基后,裴潜入京担任散骑常侍。又出京任魏郡、颍川典农中郎将,他上奏举荐人才,就像各郡国一样,因此农官仕途晋升的道路就顺通了。后来他调任荆州刺史,被赐封爵位为关内侯。明帝登基后,裴潜入朝担任尚书。后来出京担任河南尹,转任太尉军事、大司农,被封为清阳亭侯,食邑两百户。后又入朝任尚书令,奏报正直,让人才各司其职,能判断人的名声和才干,制定判断官府事件的条文一百五十多条。后来因为父亲去世离职,被任命为光禄大夫。裴潜在正始五年(244)去世,朝廷追赠为太常,谥号为贞侯。他的儿子裴秀承袭爵位。裴潜临终前令家人葬礼要节俭,墓室中只设置了一个座位,和几件瓦器,其余什么都没有。裴秀在咸熙年间(264~265)曾做过尚书仆射。
评曰:和洽清净平和,做事干练,常林学问节操都纯粹坚定,杨俊弘扬人伦,行事仁义,杜袭温和纯正识大体,赵俨刚强坚毅,行事有度,裴潜平和坚守,忠贞干练,他们都是一代的美士。至于常林能放弃三公的职位,以大夫职位辞官回乡,更值得赞美!
魏书·和常杨杜赵裴传原文译文对照
和洽字阳士,汝南西平人也。举孝廉,大将军辟,皆不就。袁绍在冀州,遣使迎汝南士大夫。洽独以“冀州土平民强,英桀所利,四战之地。本初乘资,虽能强大,然雄豪方起,全未可必也。荆州刘表无他远志,爱人乐士,土地险阻,山夷民弱,易依倚也”。遂与亲旧俱南从表,表以上客待之。洽曰:“所以不从本初,辟争地也。昏世之主,不可黩近,久而阽危,必有谗慝间其中者。”遂南度武陵。
和洽,字阳士,汝南郡西平县人。被推举为孝廉以及大将军征召,他都没有赴任。袁绍在冀州时,派使者迎接汝南地区的士大夫。只有和洽认为“冀州地势平坦,百姓富强,是有利于英雄豪杰的地方,四方征战要争夺的地方。袁本初仗着这样的优势,虽然能强大起来,但是现在英雄豪杰并起,他不一定能保全。荆州的刘表没有什么远大的志向,但爱惜人才贤士,再加上那里地势险要,地处偏僻,百姓比较贫弱,很容易前去依附。”于是就和亲朋故旧一起往南跟随刘表,刘表用贵宾的礼节接待他们。和洽说:“之所以没有跟随袁本初,是想避开有征战的地区。统治腐朽主君,不能太亲近,时间一久就会面临危险,一定有在其间进谗言陷害的人。”于是就往南去到武陵郡。
太祖定荆州,辟为丞相掾属。时毛玠、崔琰并以忠清幹事,其选用先尚俭节。洽言曰:“天下大器,在位与人,不可以一节检也。俭素过中,自以处身则可,以此节格物,所失或多。今朝廷之议,吏有著新衣、乘好车者,谓之不清;长吏过营,形容不饰,衣裘敝坏者,谓之廉洁。至令士大夫故汙辱其衣,藏其舆服;朝府大吏,或自挈壶餐以入官寺。夫立教观俗,贵处中庸,为可继也。今崇一概难堪之行以检殊涂,勉而为之,必有疲瘁。古之大教,务在通人情而已。凡激诡之行,则容隐伪矣。”
太祖平等荆州后,征召和洽为丞相掾属。当时毛玠、崔琰一同因为做事忠诚廉正,他们选用人才也是县推崇节俭的。和洽说:“天下能担负重任的人,在于职位和人的才能相应,不能只凭借节俭这一品质。节俭朴素超过了常理,用来修养自身可以,用这样的标准来要求他们,所失去的就很多了。现在朝廷中议论他们,官员又穿新衣,乘坐好的车驾的人,都说他是不清廉;地位比较高的官员经过营地,看到容貌服饰没有装饰,衣服破旧,就说他很廉洁。以至于现在士大夫故意损毁衣服,将车马装饰都藏起来;朝中的大臣,有的自己带着水壶、餐食到官署中。树立教化,观察风俗,贵在调和折中,才能延续下去。现在崇尚那些令人难以忍受的行为以检验官员的行为,即使他们勉强实行,一定也会疲惫憔悴。古代大的教化,要旨就在于交接人情而已。凡是矫情立异的行为,就容易隐藏着虚伪。”
魏国既建,为侍中,后有白毛玠谤毁太祖,太祖见近臣,怒甚。洽陈玠素行有本,求案实其事。罢朝,太祖令曰:“今言事者白玠不但谤吾也,乃复为崔琰觖望。此损君臣恩义,妄为死友怨叹,殆不可忍也。昔萧、曹与高祖并起微贱,致功立勋。高祖每在屈笮,二相恭顺,臣道益彰,所以祚及后世也。和侍中比求实之,所以不听,欲重参之耳。”洽对曰:“如言事者言,玠罪过深重,非天地所覆载。臣非敢曲理玠以枉大伦也,以玠出群吏之中,特见拔擢,显在首职,历年荷宠,刚直忠公,为众所惮,不宜有此。然人情难保,要宜考覈,两验其实。今圣恩垂含垢之仁,不忍致之于理,更使曲直之分不明,疑自近始。”太祖曰:“所以不考,欲两全玠及言事者耳。“洽对曰:“玠信有谤上之言,当肆之巿朝;若玠无此,言事者加诬大臣以误主听;二者不加检覈,臣窃不安。”太祖曰:“方有军事,安可受人言便考之邪?狐射姑刺阳处父於朝,此为君之诫也。”
魏国建立以后,和洽担任侍中,后来有人举报毛玠诽谤太祖,太祖召见身边的大臣,非常愤怒。和洽陈述说毛玠向来行为举止都有本分,请求核查清楚事情情况。退朝之后,太祖下令说:“现在举报的人说毛玠不只是毁谤我,还有为崔琰表示的怨恨。这样的行为损害了君臣间的恩德道义,胡乱为死去的亲友怨恨悲叹,实在是不能容忍。过去萧何、曹参和高祖刘邦出身都很微贱,但后来建立功勋。高祖每次处在困厄之中,这两位都恭敬顺从,更加彰显为人臣子的道义,所以福分能延续到后代。和侍中现在请求核查这件事,我之所以没有允准,是想要加以考验罢了。”和洽回答说:“如果向举报的人那样说,毛玠的罪过深重,已经不是天地能容忍的了。臣不是敢偏帮毛玠而曲解的君臣之道,是因为毛玠的才能超出百官,受到特殊的提拔,在重要职位上声名显赫,多年以来都蒙受恩宠,刚强正直,忠诚公正,被人忌惮,不应该有这样的行为。但是人情世故难以保留,应该要经过考验,两次检验其中的事实。现在您的恩德遭受耻辱,不忍心将他们处以法理,更会导致是非对错的分别不明显,心中的疑虑也会从眼前开始。”太祖说:“之所以没有查验,是想要保全毛玠和奏报的人罢了。”和洽对答说:“如果毛玠确实有诽谤君主的言论,应该处死陈尸在街市上;如果毛玠没有做这样的事,那就是奏报的人犯了诬陷大臣和误导圣听的罪行;这两种情况没有加以查验,臣私下很不安。”太祖说:“现在正有军事,怎么能听了他人的话就立即考验呢?过去狐射姑在朝堂山刺杀阳处父,这就是对君主的告诫。”
太祖克张鲁,洽陈便宜以时拔军徙民,可省置守之费。太祖未纳,其后竟徙民弃汉中。出为郎中令。文帝践阼,为光禄勋,封安城亭侯。明帝即位,进封西陵乡侯,邑二百户。
太祖攻克张鲁,和洽上奏说明应该适时的撤退军队,迁移百姓,可以省下部队驻扎防守的费用。太祖没有采纳,这之后还将百姓迁移,放弃了汉中。和洽后来出京担任郎中令。文帝登基后,和洽担任光禄勋,被封为安城亭侯。明帝登基后,晋升他的爵位为西陵乡侯,食邑两百户。
太和中,散骑常侍高堂隆奏:“时风不至,而有休废之气,必有司不勤职事以失天常也。”诏书谦虚引咎,博谘异同。洽以为“民稀耕少,浮食者多。国以民为本,民以谷为命。故费一时之农,则失育命之本。是以先王务蠲烦费,以专耕农。自春夏以来,民穷於役,农业有废,百姓嚣然,时风不至,未必不由此也。消复之术,莫大於节俭。太祖建立洪业,奉师徒之费,供军赏之用,吏士丰於资食,仓府衍於谷帛,由不饰无用之宫,绝浮华之费,方今之要,固在息省劳烦之役,损除他馀之务,以为军戎之储。三边守御,宜在备豫。料贼虚实,蓄士养众,算庙胜之策,明攻取之谋,详询众庶以求厥中。若谋不素定,轻弱小敌,军人数举,举而无庸,所谓'悦武无震',古人之诫也。”
太和年间(227~232),散骑常侍高堂隆上奏:“良好的教化还没有形成,就已经有了衰败的气象,这一定是相关官员不勤于职务之事,导致失去了天的常道。”明帝下诏,谦恭地将错误归结在自己身上,并广泛征求意见。和洽认为“百姓人口不多,耕地稀少,但不耕作却要吃饭的人多。国家以百姓为根本,百姓将粮食看做生命。所以废弃了一时的农耕,那就失去了养育生命的根本。所以先王将废除繁琐的费用支出看做要紧事,以专心耕种。从春夏季节以来,百姓因为劳役很是困顿,农事荒废,百姓饥饿,好的教化不能推广,未必不是因为这个。消除灾变,恢复正常的办法,没有比节俭用度更好的了。太祖开创了宏伟的基业,支出兵士们的费用,供应军队封赏的费用,官吏们在财产和粮食上丰富,官府仓库的粮食布帛充足,都是因为太祖不修饰没有用处的宫殿,断绝奢华的消费,现在的要务,是在于撤除繁琐的劳役,删减多余的杂物,以作为军队的储备。边境的守卫防御,应该做好准备。预料敌人的行动虚实,养精蓄锐,制定好克敌制胜的计策,明确好攻占取胜的谋略,详细地听取众人的意见,以求得合适的策略。如果谋略没有制定好,轻视敌军,那军队就算多次出兵,也没有什么用,正所谓‘喜好武事却没有威力’,是古人的训诫啊。”
转为太常,清贫守约,至卖田宅以自给。明帝闻之,加赐谷帛。薨,谥曰简侯。子离嗣。离弟逌,才爽开济,官至廷尉书。
和洽转任太常,生活清贫,保持简朴,以至于要卖掉土地房屋以供应生活。明帝得知后,对他加以赏赐粮食布帛。和洽去世后,谥号为简侯。他的儿子和离承袭了他的爵位。和离的弟弟和逌,很有才干,节操高尚,做官到廷尉书。
洽同郡许混者,许劭子也。清醇有鉴识,明帝时为尚书。
和洽的同郡人许混,是许邵的儿子。为人干净纯正,能明辨识人,明帝时期曾担任尚书。
常林字伯槐,河内温人也。年七岁,有父党造门,问林:“伯先在否?汝何不拜!”林曰:“虽当下客,临子字父,何拜之有?”於是咸共嘉之。太守王匡起兵讨董卓,遣诸生於属县微伺吏民罪负,便收之,考责钱谷赎罪, 稽迟则夷灭宗族,以崇威严。林叔父挝客,为诸生所白,匡怒收治。举宗惶怖,不知所责多少,惧系者不救。林往见匡同县胡母彪曰:“王府君以文武高才,临吾鄙郡。鄙郡表里山河,土广民殷,又多贤能,惟所择用。今主上幼冲,贼臣虎据,华夏震栗,雄才奋用之秋也。若欲诛天下之贼,扶王室之微,智者望风,应之若响,克乱在和,何征不捷。苟无恩德,任失其人,覆亡将至,何暇匡翼朝廷,崇立功名乎?君其藏之!”因说叔父见拘之意。彪即书责匡,匡原林叔父。林乃避地上党,耕种山阿。当时旱蝗,林独丰收,尽呼比邻,升斗分之。依故河间太守陈延壁。陈、冯二姓,旧族冠冕。张杨利其妇女,贪其资货。林率其宗族,为之策谋。见围六十馀日,卒全堡壁。
常林,字伯槐,河内郡温县人。七岁时,父亲的一个朋友前来拜访,问常林说:“伯先在家吗?你为什么不对我下拜!”常林回答说:“虽然应该礼敬宾客,但你对着儿子称他父亲的字,有什么可拜的呢?”于是大家都赞赏他。太守王匡发兵讨伐董卓,派门生在他们的县城中暗中观察吏役和百姓的过失,发现之后就将他们收押,判决之后让他们用钱财粮食抵消罪罚,延误期限就会灭掉全族,以彰显威严。常林的叔父掌掴了客人,被王匡的门生上告,王匡大怒,将他的叔父收押起来。全族人都很惊慌恐惧,不知道有多重的处罚,担心常林的叔父不能获救。常林前去拜见王匡的同县人胡母彪说:“王府君因为文武双全,到我们郡来担任太守。这门这个郡内外都有山河环绕,土地广阔百姓殷实,又有很多闲贤能之人,可以又他选拔任用。现在天子年幼,现在贼臣董卓盘踞京城,势力强大,国家都震动惊恐,是英雄豪杰奋发做为的好时机。如果想要诛杀天下的贼子,匡扶衰微的王室,有智慧的人会看着风向归附,响应的人就像有声响一样,平定战乱,有什么战事不能胜利?如果没有恩德,又不能任用贤人,那灭亡的时候已经快到了,又有什么闲暇来匡扶朝廷,建立功名呢?您还是好好考虑这件事吧!”就趁机陈述了他叔父被收押的事情。胡母彪立即写信责问王匡,王匡就释放了常林的叔父。常林就到上党郡躲避,在山中耕种。当时出现旱灾蝗灾,只有常林的粮食丰收,他将周围的邻居都召集过来,将自己的粮食整升整斗地分给他们。常林居住的地方靠近已故河间太守陈延家的围墙。陈、冯两家,过去都是做官的家族。张杨看上了这两家家的妇人,还贪图他们家的财物。常林率领全族人,为他们出谋划策。两家人被围困六十多天,最后都得以保全。
并州刺史高幹表为骑都尉,林辞不受。后刺史梁习荐州界名士林及杨俊、王凌、王象、荀纬,太祖皆以为县长。林宰南和,治化有成,超迁博陵太守、幽州刺史,所在有绩。文帝为五官将,林为功曹。太祖西征,田银、苏伯反,幽、冀扇动。文帝欲亲自讨之,林曰:“昔忝博陵,又在幽州,贼之形势,可料度也。北方吏民,乐安厌乱,服化已久,守善者多。银、伯犬羊相聚,智小谋大,不能为害。方今大军在远,外有强敌,将军为天下之镇也,轻动远举,虽克不武。”文帝从之,遣将往伐,应时克灭。
并州刺史高幹上表请求任命常林为骑都尉,常林推辞没有接受。后来刺史梁习推荐州郡中的名士常林以及杨俊、王腸、王象、荀纬,太祖将他们都任命为县长。常林主管南和县,治理和教化都很有效果,被越级提升为博陵太守、幽州刺史,所治理的地方都很有政绩。文帝还是五官中郎将时,常林是他的功曹。太祖率军西征,田银、苏伯反叛,幽州、冀州也出现动乱。文帝想要亲自征讨他们,常林说:“我过去曾忝列博陵太守,后来又在幽州任职,贼人的形势动态,我是可以预料的。北方的官吏百姓,喜好安定厌恶战争,接受教化已经很久了,怀着善意的人很多。田银、苏伯只不过是勉强凑在一起的部队,智谋不足但阴谋很大,不能造成祸患。现在我朝大军在远处,外部有强大的敌军,将军作为镇守天下的人,轻率行动,率兵远征,即使打了胜仗也不算智勇。”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派将领前去征讨,不久就击溃消灭的敌军。
出为平原太守、魏郡东部都尉,入为丞相东曹属。魏国既建,拜尚书。文帝践阼,迁少府,封乐阳亭侯,转大司农。明帝即位,进封高阳乡侯,徙光禄勋太常。晋宣王以林乡邑耆德,每为之拜。或谓林曰:“司马公贵重,君宜止之。”林曰:“司马公自欲敦长幼之叙,为后生之法。贵非吾之所畏,拜非吾之所制也。”言者踧而退。时论以林节操清峻,欲致之公辅,而林遂称疾笃。拜光禄大夫。年八十三,薨,追赠骠骑将军,葬如公礼,谥曰贞侯。子峕嗣,为泰山太守,坐法诛。峕弟静绍封。
常林出京担任平原太守、魏郡东部都尉,后来又入朝担任丞相东曹属。魏国建立以后,常林担任尚书。文帝登基后,又提升他为少府,封为乐阳亭侯,后又转任大司农。明帝登基后,晋升常林的爵位为高阳乡侯,升任光禄勋太常。晋宣王司马懿因为常林是同乡中年老德高的人,每次都向他下拜。有人对常林说:“司马公身份贵重,您应该阻止他对您的行礼。”常林说:“司马公自己想要遵守长幼的位次,作为年轻人的表率。他身份贵重,不是我担心的,他下拜行礼不是我需要阻止的。”说话的人就恭敬地告退了。当时大臣们都议论说因为常林节操清雅高峻,想要推举他为三公或辅相,但常林就自称病重推辞。后来常林被任命为光禄大夫。常林在八十三岁的时候去世,朝廷追赠他为骠骑将军,按照公侯的礼节下葬,谥号为贞侯。他的儿子常峕承袭爵位,曾担任过常山太守,因为触犯刑律而被诛杀。常峕的弟弟常静继承封爵。
杨俊字季才,河内获嘉人也。受学陈留边让,让器异之。俊以兵乱方起,而河内处四达之衢,必为战场,乃扶持老弱诣京、密山间,同行者百馀家。俊振济贫乏,通共有无。宗族知故为人所略作奴仆者凡六家,俊皆倾财赎之。司马宣王年十六七,与俊相遇,俊曰:“此非常之人也。”又司马朗早有声名,其族兄芝,众未之知,惟俊言曰:“芝虽夙望不及朗,实理但有优耳。”俊转避地并州。本郡王象,少孤特,为人仆隶,年十七八,见使牧羊而私读书,因被箠楚。俊嘉其才质,即赎象著家,聘娶立屋,然后与别。
杨俊,字季才,河内郡获嘉县人。曾向陈留郡的边让从师学习,边让很看重他。杨俊因为各地战乱正在兴起,而河内郡又处于四通八达的要地,一定会成为战场,就带着郡中的老弱之人到京、密地区 山林间,同行的有一百多家。杨俊救济贫穷困顿的人,互相供应物资。族中的人知道以前被劫持做为奴仆的共有六家,杨俊都倾尽家财将他们赎了回来。司马宣王十六七岁的时候,和杨俊相遇,杨俊说:“这不是一般人啊。”又有司马朗早年就有名声,他的族兄司马芝,大家都还不了解,只有杨俊说:“司马芝虽然平素的声望比不上司马朗,但实际上他比司马朗优秀。”杨俊辗转到并州避难。本郡的王象,年少就孤高,是人家的仆人,十七八岁的时候,被派去放羊但他却私下读书,因此被鞭打。杨俊赏识他的资质,立即就给他赎身带到家中,为他聘娶妻子成家,然后就和他告别了。
太祖除俊曲梁长,入为丞相掾属,举茂才,安陵令,迁南阳太守。宣德教,立学校,吏民称之。徙为征南军师。魏国既建,迁中尉。太祖征汉中,魏讽反於邺。俊自劾诣行在所。俊以身方罪免,笺辞太子。太子不悦,曰:“杨中尉便去,何太高远邪!”遂被书左迁平原太守。文帝践阼,复在南阳。时王象为散骑常侍,荐俊曰:“伏见南阳太守杨俊,秉纯粹之茂质,履忠肃之弘量,体仁足以育物,笃实足以动众,克长后进,惠训不倦,外宽内直,仁而有断。自初弹冠,所历垂化,再守南阳,恩德流著,殊邻异党,襁负而至。今境守清静,无所展其智能,宜还本朝,宣力辇毂,熙帝之载。”
太祖委任杨俊为曲梁县令,又入京担任丞相掾属,被推举为茂才,又担任安陵县令,被提升为南阳太守。他在位期间,宣扬德行教化,建立学校,官吏百姓都称赞他。又升任征南军师。魏国建立后,他又被提升为中尉。太祖征讨汉中,魏讽在邺城反叛。杨俊自己到行所弹劾自己。因为自己刚因罪被免职,就写信给太子辞别。太子很不高兴,说:“杨中尉就这样离开,也太清高了吧!”于是杨俊被降职为平原太守。文帝登基后,杨俊又重新担任南阳太守。当时王象是散骑常侍,推荐杨俊说:“我观察南阳太守杨俊,秉持着纯粹的资质,有着忠诚恭敬的气量,心怀仁德足以滋养万物,坚定踏实足以打动众人,对后辈教诲不倦,训导不止,表面上宽和,实际上很正直,仁德又能决断。从入朝为官开始,经历了很多地方的教化,再担任南阳太守,推广恩德,远处的人或者和他对立的人,都携老带幼前来归附。现在他管辖的南阳郡内平定,没有办法能展示他的智慧才能,应该让他返回朝中,在您身边效力,就能有尧帝以来的功绩。”
俊自少及长,以人伦自任。同郡审固、陈留卫恂本皆出自兵伍,俊资拔奖致,咸作佳士;后固历位郡守,恂御史、县令,其明鉴行义多此类也。初,临菑侯与俊善,太祖適嗣未定,密访群司。俊虽并论文帝、临菑才分所长,不適有所据当,然称临菑犹美,文帝常以恨之。黄初三年,车驾至宛,以巿不丰乐,发怒收俊。尚书仆射司马宣王、常侍王象、荀纬请俊,叩头流血,帝不许。俊曰:“吾知罪矣。”遂自杀。众冤痛之。
杨俊从年少到成年,都将弘扬伦理纲常看做自己的责任。同郡人审固、陈留郡的卫恂本来都是出身军队,杨俊认为他们资质出众,都提拔了他们,后来都成了杰出的人才;后来审固担任多多地郡守,卫恂担任过御史、县令,杨俊的明察行动大多是想这样的事例。当初,临菑侯曹植和杨俊关系很好,太祖刚好没有确定继承人,暗中询问大臣们。杨俊虽然谈到文帝、临菑侯曹植各有所长,没有偏颇,但是称赞临菑侯尤其美好,文帝心中经常怀恨他。黄初三年(222),文帝来到宛城,因为街市上没有热闹的奏乐,生气之下收押了杨俊。尚书仆射司马宣王、常侍王象、荀纬都为杨俊求情,磕头以至于流血,文帝都没有宽恕杨俊。杨俊说:“臣知罪了。”于是就自杀了。众人都为他感到冤屈悲痛。
杜袭字子绪,颍川定陵人也。曾祖父安,祖父根,著名前世。袭避乱荆州,刘表待以宾礼。同郡繁钦数见奇於表,袭喻之曰:“吾所以与子俱来者,徒欲龙蟠幽薮,待时凤翔。岂谓刘牧当为拨乱之主,而规长者委身哉?子若见能不已,非吾徒也。吾其与子绝矣!”钦慨然曰:“请敬受命。”袭遂南適长沙。
杜袭,字子绪,颍川郡定陵县人。曾祖父杜安,祖父杜根,在当年都很有名声。杜袭到荆州躲避战乱,刘表以宾客之礼对待他。同郡的繁钦多次对刘表说杜袭是个奇才,杜袭向他说明说:“我之所以和你一起到这里来,只是想要像龙一样隐身在草泽中,等待时机飞翔。怎么能说刘牧是拨乱反正的主君,而规劝长者归附于他呢?你如果看到贤能之人却没有停下脚步,就不是我的同类。我还是和你绝交吧!”繁钦情绪激动地说:“那就像你说的那样吧。”杜袭就往南到了长沙。
建安初,太祖迎天子都许。袭逃还乡里,太祖以为西鄂长。县滨南境,寇贼纵横。时长吏皆敛民保城郭,不得农业。野荒民困,仓庾空虚。袭自知恩结於民,乃遣老弱各分散就田业,留丁强备守,吏民欢悦。会荆州出步骑万人来攻城,袭乃悉召县吏民任拒守者五十馀人,与之要誓。其亲戚在外欲自营护者,恣听遣出;皆叩头愿致死。於是身执矢石,率与戮力。吏民感恩,咸为用命。临陈斩数百级,而袭众死者三十馀人,其馀十八人尽被创,贼得入城。袭帅伤痍吏民决围得出,死丧略尽,而无反背者。遂收散民,徙至摩陂营,吏民慕而从之如归。
建安初年,太祖奉迎天子定都许昌。杜袭逃往返回故乡,太祖任命他为西鄂县令。西鄂县靠近魏国的南部边境,经常有贼寇侵扰。当时,县中的长官将百姓都聚集起来守卫城墙,不能正常耕种。土地荒芜,百姓困顿,官府的仓库空虚。杜袭知道要用恩德连结百姓,就派老弱百姓各自分散回去耕种,留下男丁和强壮的百姓防备守卫,吏役百姓都很高兴。适逢荆州派出步兵骑兵一万多人前来攻城,杜袭就将县中那些担任防御守卫的官吏百姓五十多人都召集过来,和他们立下誓约。他们的亲戚在城外的想要自己保护的,都允许他们出城;这些人都磕头表示愿意誓死效力。于是杜袭身上带着弓箭石头,和他们一同拼死守城。官吏百姓们都心怀感恩,愿意舍命战斗,在战场上斩杀了几百敌人,而杜袭的部众有三十多人战死,剩下的十八人都受了伤,贼军得以攻进城内。杜袭率领受伤的官吏百姓冲出重围,几乎全部战死,但没有投降的人。于是杜袭召集流散的百姓,转移到摩陂安营,官吏百姓们因仰慕他而跟随他,就像要返回家乡一样。
司隶锺繇表拜议郎参军事。荀彧又荐袭,太祖以为丞相军祭酒。魏国既建,为侍中,与王粲、和洽并用。粲强识博闻,故太祖游观出入,多得骖乘,至其见敬不及洽、袭。袭尝独见,至于夜半。粲性躁竞,起坐曰:“不知公对杜袭道何等也?”洽笑答曰:“天下事岂有尽邪?卿昼侍可矣,悒悒於此,欲兼之乎!”后袭领丞相长史,随太祖到汉中讨张鲁。太祖还,拜袭驸马都尉,留督汉中军事。绥怀开导,百姓自乐出徙洛、邺者,八万馀口。夏侯渊为刘备所没,军丧元帅,将士失色。袭与张郃、郭淮纠摄诸军事,权宜以郃为督,以一众心,三军遂定。太祖东还,当选留府长史,镇守长安,主者所选多不当,太祖令曰:“释骐骥而不乘,焉皇皇而更索?”遂以袭为留府长史,驻关中。
司隶钟繇上表请求任命杜袭为议郎参军事。荀彧也举荐杜袭,太祖就任命杜袭为丞相军祭酒。魏国建立以后,杜袭被任命为侍中,和王粲、和洽一起被重用。王粲记忆力强,见识广博,所以太祖游览或日常出入,都让他在身边陪同,至于他被敬重的程度,就比不上和洽、杜袭。杜袭曾经单独拜见太祖,一直到半夜。王粲性情急躁好争,站起来对和洽说:“不知道曹公对杜袭说什么呢?”和洽笑着回答说:“天下间的事哪里有完美的呢?您白天在曹公身边侍奉就好了,为这样的事郁闷不已,难道想要兼任杜袭的职务吗!”后来杜袭兼任丞相长史,跟随太祖到汉中征讨张鲁。太祖返回之后,任命杜袭为驸马都尉,让他留下来督领汉中的军事事宜。他对百姓安抚开道,有八万多百姓自愿迁出汉中,转移到洛阳、邺城。夏侯渊被刘备杀害,军队丧失了统帅,将士们都惊慌失措。杜袭和张郃、郭淮督责整饬各项军事事务,权衡之下让张郃做为都督,以统一军心,三军将士就安定下来。太祖往东返回洛阳,想要选择一个留府长史镇守长安,主管此事的官员挑选的人大多不合适,太祖就下令说:“放着良马不乘,怎么彷徨无措地到其他地方找呢?”于是就让杜袭担任留府长史,驻守关中。
时将军许攸拥部曲,不附太祖而有慢言。太祖大怒,先欲伐之。群臣多谏:“可招怀攸,共讨强敌。”太祖横刀於膝,作色不听。袭入欲谏,太祖逆谓之曰:“吾计以定,卿勿复言。”袭曰:“若殿下计是邪,臣方助殿下成之;若殿下计非邪,虽成宜改之。殿下逆臣,令勿言之,何待下之不阐乎?“太祖曰:“许攸慢吾,如何可置乎?”袭曰:“殿下谓许攸何如人邪?”太祖曰:“凡人也。”袭曰:“夫惟贤知贤,惟圣知圣,凡人安能知非凡人邪?方今豺狼当路而狐狸是先,人将谓殿下避强攻弱,进不为勇,退不为仁。臣闻千钧之弩不为鼷鼠发机,万石之锺不以莛撞起音,今区区之许攸,何足以劳神武哉?”太祖曰:“善。”遂厚抚攸,攸即归服。时夏侯尚昵於太子,情好至密。袭谓尚非益友,不足殊待,以闻太祖。文帝初甚不悦,后乃追思。语在尚传。其柔而不犯,皆此类也。
当时将军许攸坐拥部众,不依附太祖,而且有轻慢的言论。太祖大怒,想要先攻打他。大臣们大多劝谏说:“可以招揽许攸,一同讨伐强敌。”太祖将佩刀横放在膝盖上,神情严肃都没有听。杜袭进去想要劝谏,太祖抢先对他说:“我的想法已经决定了,你不用再说了。”杜袭说:“ 如果殿下的计策正确,臣就帮助您完成;如果殿下的计策不正确,即使决定了也应该修改。殿下抢在臣前面说话,让我不要再说,为什么不等我说完话呢?”太祖说:“许攸轻慢我,怎么处置他?”杜袭说:“殿下认为许攸是个什么样的人?”太祖说:“凡人。”杜袭说:“只有贤人才能赏识贤人,只有圣人才能了解圣人,凡人怎么能知道不是凡人呢?现在是豺狼挡在路上但却要先除掉狐狸,世人会说殿下是避开强敌进攻弱小的,进攻不能称上应用,撤退也不算是仁慈。臣听说力量强大的弩箭不会因为家鼠而发射,容积很大的钟鼎不会因为草根的碰撞而发出声音,现在一个小小的许攸,哪里需要劳动英明神武的殿下呢?”太祖说:“好。”于是对许攸进行了很好的安抚,许攸随即归附了太祖。当时夏侯尚受到太子重新,两人交往很密切。杜袭认为夏侯尚不是好的朋友,不足以对他特殊对待,就将这件事告诉了太祖。文帝刚开始很不高兴,后来才同意他的看法。这件事在《夏侯尚传》中另有记载。杜袭为人处世柔和而不冒犯他人,都是这样的情况、
文帝即王位,赐爵关内侯。及践阼,为督军粮御史,封武平亭侯,更为督军粮执法,入为尚书。明帝即位,进封平阳乡侯。诸葛亮出秦川,大将军曹真督诸军拒亮,徙袭为大将军军师,分邑百户赐兄基爵关内侯。真薨,司马宣王代之,袭复为军师,增邑三百,并前五百五十户。以疾徵还,拜太中大夫。薨,追赠少府,谥曰定侯。子会嗣。
文帝继位魏王,赐封杜袭的爵位为关内侯。等到文帝登基,杜袭担任督军粮御史,被封为武平亭侯,又改任督军粮执法,入朝担任尚书。明帝登基后,杜袭爵位晋升为平阳乡侯。诸葛亮率兵出秦川,大将军司马真率领各军抵御诸葛亮,杜袭被提升为大将军均属,明帝又分出他一百户食邑赐封他的兄长杜基关内侯的爵位。曹真去世,司马宣王代替他的职务,杜袭重新担任军师,增加两百户食邑,连带之前的一共五百五十户。因为生病被征召回朝中,担任太中大夫。杜袭去世后,朝廷追赠他为少府,谥号为定侯。他的儿子杜会承袭爵位。
赵俨字伯然,颍川阳翟人也。避乱荆州,与杜袭、繁钦通财同计,合为一家。太祖始迎献帝都许,俨谓钦曰:“曹镇东应期命世,必能匡济华夏,吾知归矣。“建安二年,年二十七,遂扶持老弱诣太祖,太祖以俨为朗陵长。县多豪猾,无所畏忌。俨取其尤甚者,收缚案验,皆得死罪。俨既囚之,乃表府解放,自是威恩并著。时袁绍举兵南侵,遣使招诱豫州诸郡,诸郡多受其命。惟阳安郡不动,而都尉李通急录户调。俨见通曰:“方今天下未集,诸郡并叛,怀附者复收其绵绢,小人乐乱,能无遗恨!且远近多虞,不可不详也。”通曰:“绍与大将军相持甚急,左右郡县背叛乃尔。若绵绢不调送,观听者必谓我顾望,有所须待也。”俨曰:“诚亦如君虑;然当权其轻重,小缓调,当为君释此患。”乃书与荀彧曰:“今阳安郡当送绵绢,道路艰阻,必致寇害。百姓困穷,邻城并叛,易用倾荡,乃一方安危之机也。且此郡人执守忠节,在险不贰。微善必赏,则为义者劝。善为国者,藏之於民。以为国家宜垂慰抚,所敛绵绢,皆俾还之。”彧报曰:“辄白曹公,公文下郡,绵绢悉以还民。”上下欢喜,郡内遂安。
赵俨,字伯然,颍川郡阳翟县人。到荆州躲避战乱,和杜袭、繁钦互通财物,一同计划,合在一起生活。太祖刚奉迎献帝迁都许都,赵俨对繁钦说:“曹镇东顺应期运天命,一定能匡扶中原,我知道要去哪里了。”建安二年(197),赵俨二十七岁,就带着老幼弱小到太祖那里投靠,太祖任命他为朗陵县长。朗陵县内有很多蛮横狡猾的人,无所顾忌。赵俨抓住其中最猖狂的人,将他关押审问查验,都应被判死罪。赵俨抓捕他们之后,就上表州郡请求释放她们,从那以后,赵俨的恩德威信都很著名。当时袁绍率军侵犯边境,并派使者招诱各州郡,各郡大多接受了他的招揽。只有安阳郡没有行动,而都尉李通又着急向百姓征收赋税。赵俨拜见的李通说:“现在天下还没有平定,各郡一同反叛,对于想依附朝廷的地方,又想要收取他们的绢帛赋税,小人喜欢动乱的局面,怎么会不造成百姓的怨恨呢!况且远近处都有乱事,不能不仔细啊。”李通说 :“袁绍和大将军对峙的情况紧急,周围的郡县纷纷背叛。如果绢帛赋税不能征收送往朝廷,探听消息的人一定说我在观察形势,在等待时机。”赵安说:“确实会像您考虑的那样,但也应该权衡事情的轻重,慢慢地征收调动,我愿意为您解决这个祸患。”就写信送给荀彧说:“现在阳安郡应该运送绢帛,但道路艰险,一定会招来贼寇。百姓困顿贫穷,旁边的城池一同反叛,很容易导致倾覆,这是关系一方安危存亡的重要时机啊。况且阳安郡的百姓都坚守忠诚节操,面临险境也没有二心。微小的善事也一定要赏赐,那就会勉励正义的人。善于治理国家的人,会将财富藏在百姓中。我认为国家现在应该对百姓加以慰问安抚,所征收的绢帛,全都退回给百姓。”荀彧回复说:“我立刻上报曹公,将公文下发到郡县,将绢帛都退还给百姓。”百姓上下都很高兴,阳安郡内就安定下来了。
入为司空掾属主簿。时于禁屯颍阴,乐进屯阳翟,张辽屯长社,诸将任气,多共不协;使俨并参三军,每事训喻,遂相亲睦。太祖征荆州,以俨领章陵太守,徙都督护军,护于禁、张辽、张郃、朱灵、李典、路招、冯楷七军。复为丞相主簿,迁扶风太守。太祖徙出故韩遂、马超等兵五千馀人,使平难将军殷署等督领,以俨为关中护军,尽统诸军。羌虏数来寇害,俨率署等追到新平,大破之。屯田客吕并自称将军,聚党据陈仓,俨复率署等攻之,贼即破灭。
赵俨入朝担任司空掾属主簿,当时于禁在颖阴驻扎,乐进在阳翟驻守,张辽屯兵长社,将领们意气用事,大多意见不一致;太祖就让赵俨一起参与这三个地方的军务,每次有事,都训示晓喻,所以将领们都和睦起来。太祖征讨荆州,任命赵俨兼任章陵太守,又升任都督护军,督领于禁、张辽、张郃、朱灵、李典、路招、冯楷七支部队。又任命他为丞相主簿,转任扶风太守。太祖将原来隶属韩遂、马超部队的五千多士兵调转出来,让平难将军殷署等人统率,并让赵俨担任关中护军,统领各路人马。羌人敌寇多次前来进犯,赵俨率领殷署等一直追到新平,击溃敌军。有个从外地来屯田的吕并,自称为将军,聚集同党占据陈仓,赵俨又率领殷署等攻打他们,贼寇就被铲除了。
时被书差千二百兵往助汉中守,署督送之。行者卒与室家别,皆有忧色。署发后一日,俨虑其有变,乃自追至斜谷口,人人慰劳,又深戒署。还宿雍州刺史张既舍。署军复前四十里,兵果叛乱,未知署吉凶。而俨自随步骑百五十人,皆与叛者同部曲,或婚姻,得此问,各惊,被甲持兵,不复自安。俨欲还,既等以为“今本营党已扰乱,一身赴之无益,可须定问”。俨曰:“虽疑本营与叛者同谋,要当闻行者变,乃发之。又有欲善不能自定,宜及犹豫,促抚宁之。且为之元帅,既不能安辑,身受祸难,命也。“遂去。行三十里止,放马息,尽呼所从人,喻以成败,慰励恳切。皆慷慨曰:“死生当随护军,不敢有二。”前到诸营,各召料简诸奸结叛者八百馀人,散在原野,惟取其造谋魁率治之,馀一不问。郡县所收送,皆放遣,乃即相率还降。俨密白:“宜遣将诣大营,请旧兵镇守关中。“太祖遣将军刘柱将二千人,当须到乃发遣,而事露,诸营大骇,不可安喻。俨谓诸将曰:“旧兵既少,东兵未到,是以诸营图为邪谋。若或成变,为难不测。因其狐疑,当令早决。”遂宣言当差留新兵之温厚者千人镇守关中,其馀悉遣东。便见主者,内诸营兵名籍,案累重,立差别之。留者意定,与俨同心。其当去者亦不敢动,俨一日尽遣上道,因使所留千人,分布罗落之。东兵寻至,乃复胁喻,并徙千人,令相及共东,凡所全致二万馀口。
当时赵俨收到朝廷诏令,要派一千两百名士兵前去协助汉中守卫,殷署监督护送。被派去的士兵突然间要和家人分别,都面带愁容。殷署出发一天之后,赵俨担心会出现变故,及自己追赶到斜谷口,对每个士兵都慰问安抚,又再三告诫殷署。返回的时候住在雍州刺史张既的馆舍中。殷署率军往前行进了四十里,士兵果然叛乱,不知道殷署的安危。而赵俨自己带领的一百五十名步兵骑兵,都是跟反叛的士兵一个部队,或者有姻亲关系,他们得知这个消息后,都还能惊慌,穿上铠甲拿着兵器,也没有了安定的状况。赵俨向返回,张既等认为“现在自己军营中的士兵已经动乱,只身前去也没有好处,应该打探一下消息。”赵俨说:“我虽然也怀疑本营和叛乱的人合谋,听说出发的士兵动乱,才出发。还有一些士兵不想作乱但不能自行决断,应该在他们还在犹豫的时候,赶快去安抚让他们安定。况且既然是统帅,已经不能安抚将士,就算是遭受的祸患,也是命啊。”于是就离开了张既家。行进了三十里停下,放马休息,将所有跟随的士兵都召集过来,将成败的结果都明白告诉他们,言辞恳切地安慰鼓励他们。众士兵都慷慨激昂地说:“无论生死,都追随护军,不敢有二心。”部队继续往前到部队的营帐中,派各位将领清点查看部下中勾结反叛的人,总共八百多人,将他们都分散在原野中,只抓捕其中带头作乱的人并处置了,其余的都没有问责。各郡县所收押的士兵,也都释放他们,他们就相继返回军营投降。赵俨暗中上报说:“应该派将领到军营中来,并派旧兵镇守关中。”太祖派将军刘柱率领两千士兵,本来应该等士兵都召集完毕再发送往关中,但事情泄露了出去,各军营都很惊骇,没有办法安抚。赵俨对将领们说:“这里朝廷的旧兵很少,东面的援军还没有到,所以各营都有叛乱的想法。如果真的发生变故,结局是难以预料的。趁着他们还在犹豫,应该早点决断。”于是就宣布要留下一千名温良厚道的新兵镇守至中,其余全部派到汉中。赵俨又去见主管官员,将各营士兵的名册籍贯都拿过来,按照家中情况做好排序,显出之间的差别。那些被留下来的士兵心中安定,都这赵俨同心协力。那些应该去汉中的士兵也不敢有所行动,赵俨在一天之内将他们都遣送上路,又派留下的一千人分布在各营中。东面的援军不久就来到了,赵俨又威吓训导,将剩下的一千人也迁到汉中,最后派送过去的共有两万多人。
关羽围征南将军曹仁於樊。俨以议郎参仁军事南行,舆平寇将军徐晃俱前。既到,羽围仁遂坚,馀救兵未到。晃所督不足解围,而诸将呵责晃促救。俨谓诸将曰:“今贼围素固,水潦犹盛。我徒卒单少,而仁隔绝不得同力,此举適所以弊内外耳。当今不若前军偪围,遣谍通仁,使知外救,以励将士。计北军不过十日,尚足坚守。然后表里俱发,破贼必矣。如有缓救之戮,余为诸军当之。”诸将皆喜,便作地道,箭飞书与仁,消息数通,北军亦至,并势大战。羽军既退,舟船犹据沔水,襄阳隔绝不通,而孙权袭取羽辎重,羽闻之,即走南还。仁会诸将议,咸曰:“今因羽危惧,必可追禽也。”俨曰:“权邀羽连兵之难,欲掩制其后,顾羽还救,恐我承其两疲,故顺辞求效,乘衅因变,以观利钝耳。今羽已孤迸,更宜存之以为权害。若深入追北,权则改虞於彼,将生患於我矣。王必以此为深虑。”仁乃解严。太祖闻羽走,恐诸将追之,果疾敕仁,如俨所策。
征南将军曹仁在樊城被关羽围困。赵俨以议郎的身份参与曹仁部队的军事随同南行,和平寇将军徐晃领兵一同前往。到达樊城后,关羽围困曹仁的攻势更加秘籍,其他的援兵还没有来到。徐晃所督领的部队不足以解除围困,将领们又不断催促徐晃迅速援救。赵俨对将领们说:“现在贼人的围困很坚固,比被水围绕还要严密。我军步兵人数少,而曹仁又被隔绝在内,不能合力作战,现在行动,对内外部都是不利的。现在不如让前进逼近重围,派间谍暗中联络曹仁,让他知道外部有援救,以激励将士们。估计北面的援军不过十天就到了,现在还能坚守。然后内外一起发兵,一定能击溃敌军。如果因为救援迟来而出现祸患,我为各军承担责任。”将领们都欣喜,就挖通地道,一边用箭将书信射到曹仁那边,传递了几次消息后,北面的援军也道路,各军合并大战关羽。关羽部队失利撤退后,但船只依然占据着沔水,樊城与襄阳的水路被隔断不能通行,孙权又偷袭了关羽的辎重部队,关羽得知后,立即往南返回蜀地。曹仁召集将领们商议,大家都时候:“现在趁着关羽危急恐惧,追击他们一定能擒获。”赵俨说:“孙权趁着关羽刚交战的弱势,想要暗中截断他的后路,又担心关羽返回援救,担心我军趁着他们两军疲敝的时候进攻,所以谦逊地表示想要效力,但其实是想要顺着成败,观察局势,以看吉凶罢了。现在关羽已经势单力薄,更应该留下他以成为孙权的祸患。如果大军深入追击逃往的败军,孙权就会改变想法,就会为我军制造祸患。魏王也一定会好好考虑这件事。”曹仁就解除了追击的警戒。太祖得知关羽逃走,担心将领们会追击,果然迅速派人下令曹仁不许追击,都像赵俨计划的那样。
文帝即王位,为侍中。顷之,拜驸马都尉,领河东太守,典农中郎将。黄初三年,赐爵关内侯。孙权寇边,征东大将军曹休统五州军御之,徵俨为军师。权众退,军还,封宜土亭侯,转为度支中郎将,迁尚书。从征吴,到广陵,复留为征东军师。明帝即位,进封都乡侯,邑六百户,监荆州诸军事,假节。会疾,不行,复为尚书,出监豫州诸军事,转大司马军师,入为大司农。齐王即位,以俨监雍、凉诸军事,假节,转征蜀将军,又迁征西将军,都督雍、凉。正始四年,老疾求还,徵为骠骑将军,迁司空。薨,谥曰穆侯。子亭嗣。初,俨与同郡辛毗、陈群、杜袭并知名,号曰辛、陈、杜、赵云。
文帝继位魏王,赵俨担任侍中。不久,又被任命为驸马都尉,兼任河东太守,典农中郎将。黄初三年(222),赵俨被赐封爵位为关内侯,孙权进犯边境,征东大将军曹休率领五个州郡的部抗击,征召赵俨为军师。孙权的部队退走,大军返回,赵俨被封为宜土亭侯,转为度支中郎将,升任尚书。赵俨跟随文帝征讨东吴,大军到了广陵,留任征东军师。明帝登基后,晋升赵俨的爵位为都乡侯,食邑六百户,监管荆州的军事事务,并授予符节。刚好赵俨生病没有能赴任,又重新担任尚书,出京监管豫州的各项军事事务,转任大司马军师,又入京担任大司农。齐王曹芳登基后,派赵俨监管雍州、凉州的各项军事,并授予符节,后转任征蜀将军,又担任征西将军,督领雍州、凉州。正始四年(243),赵俨因年老多病请求返回京师,齐王征召他为骠骑将军,升任司空。赵俨去世后,谥号为穆侯。他的儿子赵亭承袭爵位。当初,赵俨与同郡的辛毗、陈群、杜袭都很出名,号为“辛、陈、杜、赵”。
裴潜字文行,河东闻喜人也。避乱荆州,刘表待以宾礼。潜私谓所亲王粲、司马芝曰:“刘牧非霸王之才,乃欲西伯自处,其败无日矣。”遂南適长沙。太祖定荆州,以潜参丞相军事,出历三县令,入为仓曹属。太祖问潜曰:“卿前与刘备俱在荆州,卿以备才略何如?“潜曰:“使居中国,能乱人而不能为治也。若乘间守险,足以为一方主。”
裴潜,字文行,河东郡闻喜县人。到荆州躲避战乱。刘表用宾客的礼节招待他。裴潜私下对和自己关系友好的王粲、司马芝说:“刘牧不是能称霸的能人,又想要以周文王自居,他的失败不用等很久了。”于是就往南到了长沙。太祖平定荆州,让裴潜参与丞相军事,曾担任过三县的县令,又入朝担任仓曹属。太祖问裴潜说:“您之前和刘备一同在荆州,您认为刘备的才智谋略怎么样呢?”裴潜说:“让他安居在中原,只能导致动乱却不能治理。如果他趁机守住险要之地,也足以成为一方的霸主。”
时代郡大乱,以潜为代郡太守。乌丸王及其大人,凡三人,各自称单于,专制郡事。前太守莫能治正,太祖欲授潜精兵以镇讨之。潜辞曰:“代郡户口殷众,士马控弦,动有万数。单于自知放横日久,内不自安。今多将兵往,必惧而拒境,少将则不见惮。宜以计谋图之,不可以兵威迫也。”遂单车之郡。单于惊喜。潜抚之以静,单于以下脱帽稽颡,悉还前后所掠妇女、器械、财物。潜案诛郡中大吏与单于为表里者郝温、郭端等十馀人,北边大震,百姓归心。在代三年,还为丞相理曹掾,太祖褒称治代之功,潜曰:“潜於百姓虽宽,於诸胡为峻。今计者必以潜为理过严,而事加宽惠;彼素骄恣,过宽必弛,既弛又将摄之以法,此讼争所由生也。以势料之,代必复叛。”於是太祖深悔还潜之速。后数十日,三单于反问至,乃遣鄢陵侯彰为骁骑将军征之。
当时代郡动乱,朝廷就派裴潜为代郡太守。乌丸王和其他首领,共三个人,都自称为单于,对代郡的事务专横决断。前任太守不能治理,太祖想交给裴潜精兵,让他前去镇压征讨。裴潜推辞说:“代郡人口众多,人马都做好了战斗准备,一有行动就会有上万人。单于知道自己横行霸道已经很久,心中不安。现在率领众多士兵前往,他们一定会因为畏惧而在边境抵抗,如果士兵少,那就不能使他们忌惮。应该用计策降服他们,不能靠武力胁迫。”他就自己乘车前往代郡。单于又惊又喜。裴潜平静地安抚他们,单于的部属都脱下帽子并下拜,并将前后所掳掠抢夺的妇女、器械、财物都归还了。裴潜按律诛杀了代郡与单于内外勾结的高官郝温、郭端等十余人,北方边境地区大为震惊,百姓都愿意依附。裴潜在代郡三年,又回京担任丞相理曹掾,太祖称赞他治理代郡有功劳,裴潜说:“我对待百姓虽然宽容,但对胡人很严厉。现在谋臣们一定认为我在礼法上过于严苛,对待事情却很宽和;胡人向来傲慢任性,对他们太宽和就会导致松弛散漫,他们松弛散漫后又用律法震慑他们,这就是诉讼纷争所以产生的原因。从现在的形势估计,代郡一定会再次反叛。”于是太祖很后悔让裴潜回来得这么快。过了几十天,三个单于反叛的消息送达,太祖就任命鄢陵侯曹彰为骁骑将军并前去征讨。
潜出为沛国相,迁兖州刺史。太祖次摩陂,叹其军陈齐整,特加赏赐。文帝践阼,入为散骑常侍。出为魏郡、颍川典农中郎将,奏通贡举,比之郡国,由是农官进仕路泰。迁荆州刺史,赐爵关内侯。明帝即位,入为尚书。出为河南尹,转太尉军师、大司农,封清阳亭侯,邑二百户。入为尚书令,奏正分职,料简名实,出事使断官府者百五十馀条。丧父去官,拜光禄大夫。正始五年薨,追赠太常,谥曰贞侯。子秀嗣。遗令俭葬,墓中惟置一坐,瓦器数枚,其馀一无所设。秀,咸熙中为尚书仆射。
裴潜出京担任沛国相,调任兖州刺史。太祖经过摩陂,感叹衮州的军队严整,特地加以赏赐。文帝登基后,裴潜入京担任散骑常侍。又出京任魏郡、颍川典农中郎将,他上奏举荐人才,就像各郡国一样,因此农官仕途晋升的道路就顺通了。后来他调任荆州刺史,被赐封爵位为关内侯。明帝登基后,裴潜入朝担任尚书。后来出京担任河南尹,转任太尉军事、大司农,被封为清阳亭侯,食邑两百户。后又入朝任尚书令,奏报正直,让人才各司其职,能判断人的名声和才干,制定判断官府事件的条文一百五十多条。后来因为父亲去世离职,被任命为光禄大夫。裴潜在正始五年(244)去世,朝廷追赠为太常,谥号为贞侯。他的儿子裴秀承袭爵位。裴潜临终前令家人葬礼要节俭,墓室中只设置了一个座位,和几件瓦器,其余什么都没有。裴秀在咸熙年间(264~265)曾做过尚书仆射。
评曰:和洽清和幹理,常林素业纯固,杨俊人伦行义,杜袭温粹识统,赵俨刚毅有度,裴潜平恒贞幹,皆一世之美士也。至林能不系心於三司,以大夫告老,美矣哉!
评曰:和洽清净平和,做事干练,常林学问节操都纯粹坚定,杨俊弘扬人伦,行事仁义,杜袭温和纯正识大体,赵俨刚强坚毅,行事有度,裴潜平和坚守,忠贞干练,他们都是一代的美士。至于常林能放弃三公的职位,以大夫职位辞官回乡,更值得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