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汉语网(2cn.cn)

汉字

  • ㄒㄧˊ
隰
  • 16画
  • BJXO
  • 左右结构

  • 隰字解释
  • 引证解释

汉字“隰”的字义解释

1.低湿的地方。

2.新开垦的田。

3.姓。

引用文献或著作等作为论证根据解释“隰”字

〈名〉

  1. (形声。阜:土山,与土地有关。本义:低湿之地)

  2. {同本义}

    隰,阪下湿也。——《说文》

    下湿曰隰。——《尔雅·释地》。李注:“谓土地窊下常阻洳,名为隰也。又,可食者曰原,陂者曰阪,下者曰隰。”

    上平曰原,下平曰隰。——《公羊传·昭公元年》

    原隰底绩。——《书·禹贡》

    辨其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之名物。——《周礼·大司徒》

    牧隰皋。——《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注:“隰皋,水厓下湿。”

    平原之隰。——《管子·形势》。注:“下泽也。”

    丘隰水潦。——《淮南子·时则》

    山有榛,隰有苓。——《诗·邶风·简兮》

    南望原隰。——清·袁枚《祭妹文》

    又如:隰草(低湿地方所生长的草);隰皋(水边低洼,生长牧草的地方)

  3. 新开垦的田地

    千耦其耘,徂隰徂畛。——《诗·周颂·载芟》

  • 隰字相关
  • 外文翻译

英语: low, damp land, marsh, swamp

德语: tief, nieder ,Neuland (S)​,Niederung (S)​,Sumpfland (S)​,Xi (Eig, Fam)

  • 说文解字
  • 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

阪下溼也。从㬎声。似入切〖注〗,古文。

『说文解字注』

(隰)阪下溼也。释丘曰。下溼曰隰。又曰。陂者曰阪。下者曰隰。葢上隰指平地言之。下隰指阪言之。阪形固高、而其四旁窊溼处亦谓之隰也。许用后说者、以其字从也。。㬎声。似入切。七部。

〔古文〕【唐韵】似入切【集韵】【韵会】【正韵】席入切,音习。【尔雅·释地】下湿曰隰。【说文】阪下湿也。【释名】隰,蛰也。蛰,湿意也。【书·禹贡】原隰底绩。【诗·邶风】山有榛,隰有苓。【公羊传·昭元年】下平曰隰。

又【诗·周颂】徂隰徂畛。【笺】隰谓新发田也。【疏】隰,指地形而言,则是未尝垦发,故知谓新发田也。

又【左传·桓三年】逐翼侯于汾隰。【注】汾隰,汾水边也。【后汉·西羌传】昔晋侯败北戎于汾、隰。【注】二水名。○按汾隰,当从左传注。

又地名。【左传·隐十一年】王与郑人隰郕。【注】在怀县西南。【前汉·地理志】西河郡隰成。

又【左传·文十六年】先君蚡冒,所以服陉隰也。【注】陉隰,地名。

又【广韵】州名。左传曰:重耳居蒲,卽隰川州,故蒲城是也。汉爲蒲子县后,魏齐周之闲爲沁州。隋爲隰州,以州前有泉下湿,盖取下湿之义名之也。

又姓。【左传·僖九年】齐隰朋帅师会秦师,纳晋惠公。

又【集韵】悉协切,音燮。人名。春秋传有公子隰。○按春秋襄八年,郑人侵蔡,获蔡公子燮。燮,榖梁传作溼。释文,溼,本又作隰,又音燮,是隰直与燮通用,不特音同也。 【玉篇】同。【集韵】或作湿。

  • 相关问答
  • 网络释义

  • 问:隰字的拼音(音节)是?

    答:拼音(音节)是:xí

  • 问:隰字共多少画?偏旁部首是什么?

    答:隰字共16画,部首是:阝。

  • 问:隰字的结构和笔画顺序是?

    答:隰字是左右结构,隰的笔画顺序: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竖、竖、横折、横、横、撇折、撇折、点、撇折、撇折、点、点、点、点、点。

隰,拼音:xí注音:ㄒㄧˊ繁体字:隰汉字结构:左右结构造字法:会意简体部首:阝部首笔画:2总笔画:16隰xíㄒㄧˊ◎低湿的地方:“山有榛,隰有苓”。◎新开垦的田。◎姓氏。详细解释(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