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汉语网(2cn.cn)

汉字

  • ㄈㄨˊ
幞
  • 15画
  • MHOY
  • 左右结构

  • 幞字解释
  • 引证解释

汉字“幞”的字义解释

1.〔幞头〕古代男子束发用的头巾。

2.同“袱”。

引用文献或著作等作为论证根据解释“幞”字

〈名〉

  1. 包东西的布[cloth-wrapper]。

    如:幞巾(幞头)

  2. 古代男子用的一种头巾。也称“幞头”(古人以皂绢三尺裹发,有四带,二带系脑后垂之,二带反系头上,令曲折附项,故称“幞头”)

    高幞广带。——《古今小说》

    门前小鬼,折臂膊不显狰狞,殿上判官,无幞头不成礼数。——《水浒传》

  • 幞字相关
  • 外文翻译

英语: turban

德语: Turban (S)

  • 说文解字
  • 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

帊也。从巾菐声。房玉切

【唐韵】房玉切【集韵】【韵会】逢玉切,音襆。【说文】帊也。【集韵】帕也。【玉篇】巾幞。【广韵】幞头,周武帝所製。裁幅巾,出四脚以幞头,乃名焉。【唐书·车服志】幞头起于后周,便武事者也。【二仪实录】古以皂罗三尺裹头,号头巾,三代皆冠。列品黔首,以皁绢裹发。至周武帝,依古三尺裁爲幞头,唐马周交解爲之。【朱子·语类】唐人幞头,初止以纱爲之。后以纱软,砍木作一山子,在前衬起。【笔谈】梁高祖始布漆于纱,施铁爲脚。【宋史·舆服志】幞头,一名折上巾,起自后周,然止以软帛垂脚。隋始以桐木爲之,唐始以罗代缯,惟帝服则脚上曲,人臣下垂,五代渐变平直。国朝之制,君臣通服平脚,乗舆或服上焉。其初以藤织草巾子爲裏,纱爲表,而涂以漆,后惟以漆爲坚,去其藤裏,前爲一折,平施两脚,以铁爲之。

又【集韵】博木切,音卜。裳削幅谓之幞。或作襆。

  • 相关问答
  • 网络释义

  • 问:幞字的拼音(音节)是?

    答:拼音(音节)是:fú

  • 问:幞字共多少画?偏旁部首是什么?

    答:幞字共15画,部首是:巾。

  • 问:幞字的结构和笔画顺序是?

    答:幞字是左右结构,幞的笔画顺序:竖、横折钩、竖、竖、竖、点、撇、横、点、撇、横、横、横、撇、捺。

幞,古代汉族男子用的一种头巾。也称幞头。古人以皂绢三尺裹发,有四带,二带系脑后垂之,二带反系头上,令曲折附项,故称“幞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