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观音门渡江
作者:王士祯 / 时代:清代
作品原文
饱挂轻帆趁暮晴,寒江依约落潮平。
吴山带雨参差没,楚火沿流次第生。
名士尚传麾扇渡,踏歌终怨石头城。
南朝无限伤心史,惆怅秦淮玉笛声。
作品背景
该诗创作于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诗人在从扬州赶赴南京的路上,途径观音门渡江时看到眼前的晚景,逐写下此诗。
译注对照
饱挂轻帆趁暮晴,寒江依约落潮平。趁着傍晚天气晴好鼓满风帆江中行,隐隐约约见到天寒时的长江潮退浪又平。依约:依稀隐约,不分明貌。寒江:指天寒时的长江。
吴山带雨参朦胧细雨中高低不平的吴山时隐时现,舟船济济沿江渔火依次明。参差:高低不平貌,形容吴山。次第:逐次的意思。
差 没,楚火沿流次第生。名士尚传麾麾扇渡口人们依然怀旧事,石头城下人们仍在踏着节拍唱歌诉怨情。麾扇渡:地名,一名毛羽渡,在今南京市北长江南岸。据《晋书·顾荣传》载,晋广睃相陈敏反,据建邺。厩荣与甘卓等起兵讨敏,敏率众万余人出迎敌,荣以羽扇挥军,败敏众于此。“名士”指顾荣。踏歌:踏节拍歌唱。石头城:城名,本战国时金陵邑,三国时吴孙权改名石头城。故址在今南京市西石头山后。
扇渡,踏歌终怨石头城。南朝无限伤心史,惆南朝匆匆一部亡国伤心史,秦淮怅怅玉笛又奏哀苦声。南朝:是宋、齐、梁、陈四个政权朝代总称,与北朝相对而言,称南朝。惆怅:失意哀伤。秦淮:河名,在今南京市内。
怅 秦淮玉笛声。文学赏析
诗的前四句,写了诗人渡江时见到的晚景,使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山是“参差没”,火是“次第生”,处处体现“暮晴”的特点。
诗的后四句触景生情,抒发自己对南朝史事的感慨,诗中的“麾扇渡”在南京秦淮河上。前两句诗相对照,一句赞颂名士顾荣平叛有功,后一句写南朝的灭亡,从而流露出对南京亡国的伤感,后两句诗,诗人运用典故“秦淮玉笛声”来写南朝灭亡的伤心史,不能不使人惆怅,在秦淮河上,又听到用笛子伴奏,像是又唱起《玉树后庭花》。这里诗人借写南朝陈后主荒淫亡国的许多伤心事,来怨恨朝廷不引以为戒,致使国破家亡的感慨。
诗词在艺术手法上,用词精炼真切,动景出神入化,体现了神韵派诗的特点。给人一种诗中有画的感觉。另一个特点是运用典故,意寓含蓄,耐人寻味。诗人咏怀古迹,提到了“怨”,是因为什么怨,诗人写得非常含蓄,特别是最后一个典故“秦淮玉笛声”道出了作者咏史的原因,抒写亡国的缘由,可这也是含蓄的,略显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