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我劝髯张归去好
作者:苏轼 / 时代:宋代
作品原文
我劝髯张归去好,从来自己忘情。尘心消尽道心平。江南与塞北,何处不堪行。俎豆庚桑真过矣,凭君说与南荣。愿闻吴越报丰登。君王如有问,结袜赖王生。
作品背景
这首词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苏轼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贬谪到杭州做通判。不久后的公元1074年三月底到四月初的这段时间里,全国旱灾都比较严重。在杭州的苏轼,又被朝廷派到润州(现在的镇江)赈济灾民。 好友张弼送苏轼到润州,此诗作于张弼返回杭州之际。“我劝”二句表现了二人感情之深。 运用道家人物的典故,并言“江南与塞北,何处不堪行”。反映出苏轼受道家学说的影响:不重视身外之物,颇有忘物我之风。 而写杭州与杭州人民的几句,则表现了苏轼有心怀天下,心系苍生,关心民生的崇高思想的同时,亦有不重名利,超然淡泊的品格。
译注对照
我劝髯我劝张弼不要因为离别而伤感,不要担忧前路,安心回杭州吧。我心中没有波澜了。世俗之念我已经消除了,心已经平静淡泊了。不论是江南还是塞北,都可以居住、任职。髯张:张弼,字秉道,杭州人,苏轼的友人。
张归去好,从来自己忘情。尘心消尽道心平。江南与塞北,何处不堪行。俎我真的不值得受杭州百姓的如此之厚的爱戴啊,还请你把这话转告杭州百姓。希望听到杭州传来丰收的消息。皇帝如果问起我在杭州的政绩,请说全赖百姓的爱戴。俎豆:俎和豆,古代祭祀、宴会时盛肉类等食品的两种器皿,亦泛指各种礼器。这里借指杭州人民对苏轼的爱戴。庚桑:复姓,此处为庚桑楚,老子的弟子。庚桑楚治理地区受人民爱戴,而自认为无功。这里借指苏轼自己。由此说:“真过矣”南荣:庚桑楚的弟子。此处指杭州百姓。吴越:杭州位于吴越一带,此处指杭州。结袜赖王生:化用王生结袜典故。出自《汉书·张释之传》。西汉处士王生为成全张释之尊老礼贤的名声,曾有意在公卿集合时命廷尉张释之为自己结袜。此处谦称治理杭州之功并不属于自己。
豆庚桑真过矣,凭君说与南荣。愿闻吴越报丰登。君王如有问,结袜赖王生。文学赏析
这首词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苏轼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贬谪到杭州做通判。不久后的公元1074年三月底到四月初的这段时间里,全国旱灾都比较严重。在杭州的苏轼,又被朝廷派到润州(现在的镇江)赈济灾民。 好友张弼送苏轼到润州,此诗作于张弼返回杭州之际。“我劝”二句表现了二人感情之深。 运用道家人物的典故,并言“江南与塞北,何处不堪行”。反映出苏轼受道家学说的影响:不重视身外之物,颇有忘物我之风。 而写杭州与杭州人民的几句,则表现了苏轼有心怀天下,心系苍生,关心民生的崇高思想的同时,亦有不重名利,超然淡泊的品格。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