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汉语

经典国学语录


2021-11-30 09:10:03经典国学语录

1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周易》

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3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4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5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6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后汉书》

7义感君子,利动小人。——《晋书》

8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9内省不疚,未何忧何惧!——《论语》

10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礼记》

11泽中有雷,随。君子以向晦入宴息。——《周易》

12不远复,无祗悔,元吉。——《周易》

13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庄子》

14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学》

15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16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17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18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

19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

20慎尔言,将有和之;慎尔行,将有随之。——《吕氏春秋》

2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2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

23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2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25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孙子兵法》

26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孙子兵法》

27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管子》

28夫妻反目,不能正室。——《周易》

29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诗经》

30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3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32螓首娥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

33得时者昌,失时者亡。——《吕氏春秋》

3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35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周易》

36地中有水,君子以容民畜众。——《周易》

3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志》

3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39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

40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41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周易》

42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孙子兵法》

4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增广贤文》

4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45含弘光大,品物咸亨。——《周易》

46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

47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荀子》

48上天下泽。子以辨上下,定民志。——《周易》

49探赜索隐,钩深致远。——《周易》

50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51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

52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荀子》

53学不可以已。——《荀子》

54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管子》

55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

56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57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

58兵之形,避实而击虚。——《孙子兵法》

59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

60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周易》

61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62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诗序》

63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周易》

64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

65在家千日好,出门处处难。——《增广贤文》

6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67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

68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

69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宋朱熹读书之要》

70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

7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72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

7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太子少傅箴》

7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75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庄子》

76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史记留侯世家》

77福不择家,祸不索人。——《管子》

7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79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

80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

81我东曰归,我心西悲。——《诗经》

82不妄取,不妄求,不妄想,不妄求。——《周易》

83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

84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周易》

8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86管中窥豹,时见一斑。——《晋书》

87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国有常法,虽危不亡。——《韩非子》

88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诗经》

89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周易》

90物无妄然,必有其理。——《周易》

91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92君子以遏扬善,顺天休命。——《周易》

9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

94君子好遁,小人否也。——《周易》

95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

96负且乘,致寇至。贞吝。——《周易》

97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诗经》

98不作无补之功,不为无益之事。——《管子》

99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

100风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周易》

101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礼记》

102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周易》

103篷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

104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墨子》

105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106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风相鼠》

107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108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荀子》

109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110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111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周易》

11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113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

114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11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116言必行,行必果。——《论语》

117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

118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

119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增广贤文》

12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

121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

122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周易》

123以肉去蚁,蚁愈多;以鱼驱蝇,蝇愈至。——《韩非子》

124来而不往,非礼也。——《礼记》

125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周易》

126明大数者得人,审小计者失人。——《管子》

127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

128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

12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130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

131得众而不得其心,则与独行者同实。——《管子》

132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

13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134山附于地,剥。上以厚下安宅。——《周易》

135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大戴礼记》

136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周易》

137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

138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庄子》

139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

140君子豹变,小人革面。——《周易》

141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周易》

142云雷,屯。君子以经纶。——《周易》

14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144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145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

146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周易》

147惧以终始,其要无咎。——《周易》

148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

149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礼记》

150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15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15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

153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

154劳谦君子,万民服也。——《周易》

155以清白遗子孙,不亦厚乎。——《南史》

156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战国策》

157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容民畜众。——《周易》

158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周易》

159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周易》

160事以密成,语以泄败。——《韩非子》

161思虑熟则得事理,行端直则无祸害。——《韩非子》

16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16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孟子》

164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周易》

165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警世通言》

166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荀子》

167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68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见祸于未萌。——《三国志》

169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孟子》

170太刚则折,至察无徒。——《晋书》

171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172君子以慎德,积小以高大。——《周易》

173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

174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175风行水上,自然成文。——《周易》

176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周易》

177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诗经》

178智者弃短取长,以致其功。——《后汉书·王符传》

179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礼记》

180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

181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论语》

182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周易》

183苟非其人,道不虚行。——《周易》

184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周易》

185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周易》

186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孟子》

187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

188狡兔尽则良犬烹,敌国灭则谋臣亡。——《韩非子》

189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190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孙子兵法》

19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

192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狱。——《周易》

19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194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周易》

195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史记》

196人之多言,亦可畏也。——《诗经》

197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

198积之而后高,尽之而后圣;故圣人也者,人之所积也。——《荀子》

199吞舟之鱼,不游枝流;鸿鹄高飞,不集污池。——《吕氏春秋》

200勿多言,多言多败;勿多事,多事多患。——《管子》

201安土敦乎仁,故能爱。——《周易》

20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

203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晏子春秋》

204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管子》

205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增广贤文》

206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周易》

207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战国策》

208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周易》

209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

210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论语》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