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语解释
- 引证解释
1.不辞烦劳、反复恳切地(说):~相劝。
2.引起苦的味觉:良药~利于病。
引用文献或著作等作为论证根据解释苦口
味苦难尝。
《史记·留侯世家》:“忠言逆耳利於行,毒药苦口利於病。” 唐 元稹 《为令狐相国谢赐金石凌红雪状》:“念臣有丹赤之愚,故赐臣以洗心之物;察臣有木訥之性,故赐臣以苦口之滋。”
不辞烦劳地再三规劝。
《宋书·赵普传》:“卿社稷元臣,忠言苦口,三復来奏,嘉愧实深。” 清 李渔 《凰求凤·堕计》:“我方纔在里面,已曾苦口劝他,等他出来,讨箇决烈便了。”
- 相关字义
- 国语辞典
- 网络解释
kǔ
1.像胆汁或黄连的味道(跟“甘、甜”相对):~胆。这药~极了。2.难受;痛苦:~笑。艰~。愁眉~脸。~日子过去了。~尽甘来。3.使痛苦;使难受:一家五口都仗着他养活,可~了他了。4.苦于:~旱。~夏。5.有耐心地;尽力地
kǒu
1.嘴。2.出入通过的地方:门~。海~。3.特指港口。也特指长城的关口:转~。出~转内销。~外。古北~。4.行业;系统;专业方向:对~支援。文教~。专业不对~。5.容器与外面相通的部位:碗~儿。瓶子~儿。6.指人口:户~
苦口
kǔ kǒuㄎㄨˇ ㄎㄡˇ口中引起苦涩的味觉。
《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 于病。」
苦口
苦口,汉语词汇。
拼音:kǔkǒu
指引起苦的味觉,后引申为反复恳切地说。
(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