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语解释
- 引证解释
1.蕃,通“番”。宋朝所设供外族或异国人读书的学校。《宋史·神宗纪二》:“﹝熙寧八年三月﹞戊戌,知河州鲜于师中乞置蕃学,教蕃酋子弟。”
2.蕃,通“番”。谓宋代西夏国创建的学校。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四章第一节:“元昊创制西夏文字后,又命野利仁荣主持建立蕃学(党项学)……选拔党项和汉族官僚子弟入学。”
引用文献或著作等作为论证根据解释蕃学
蕃,通“ 番 ”。
宋 朝所设供外族或异国人读书的学校。《宋史·神宗纪二》:“﹝ 熙寧 八年三月﹞戊戌,知 河州 鲜于师中 乞置蕃学,教蕃酋子弟。”
蕃,通“ 番 ”。谓 宋 代 西夏国 创建的学校。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四章第一节:“ 元昊 创制 西夏 文字后,又命 野利仁荣 主持建立蕃学( 党项 学)……选拔 党项 和 汉 族官僚子弟入学。”
- 相关字义
- 网络解释
fán
同“番1”(fān)。1.(草木)茂盛:~茂。~昌。2.繁殖:~息。~孳。见〖吐蕃〗。
xué
1.学习:~技术。勤工俭~。我跟着他~了许多知识。2.模仿:他~杜鹃叫,~得很像。3.学问:治~。才疏~浅。博~多能。4.指学科:数~。物理~。政治经济~。5.学校:小~。大~。上~。6.姓。
蕃学
供贵族和外国子弟入学的学校。
神宗熙宁间,于熙(治今甘肃临洮)、河(治今甘肃临夏东北)两州置蕃学,召收蕃部首领及蕃官子弟入学。徽宗时在陕西用蕃字地区置蕃字,挑选通蕃语、识文字之人为教授,教授经典和佛经。熙宁间因勿巡国使请求,另设校舍,招收蕃、俗子弟学习。大观二年(1108),在广州专建蕃学。泉州也曾于徽宗时设置蕃学。
(来源:百度百科)